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15篇
  免费   3804篇
  国内免费   635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64篇
基础医学   225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2018篇
内科学   1215篇
皮肤病学   172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87篇
综合类   11093篇
预防医学   1109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2419篇
  45篇
中国医学   34295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771篇
  2023年   2483篇
  2022年   1947篇
  2021年   2481篇
  2020年   1903篇
  2019年   1865篇
  2018年   838篇
  2017年   1610篇
  2016年   1668篇
  2015年   1729篇
  2014年   2749篇
  2013年   2415篇
  2012年   3013篇
  2011年   3148篇
  2010年   2774篇
  2009年   2271篇
  2008年   2639篇
  2007年   2133篇
  2006年   1867篇
  2005年   1742篇
  2004年   1713篇
  2003年   1474篇
  2002年   1184篇
  2001年   970篇
  2000年   885篇
  1999年   724篇
  1998年   693篇
  1997年   573篇
  1996年   598篇
  1995年   530篇
  1994年   393篇
  1993年   316篇
  1992年   290篇
  1991年   292篇
  1990年   285篇
  1989年   271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目的:观察清肝解毒胶囊治疗急性甲、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证型)的临床疗效。方法:420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与开放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临床试验观察,试验病例为300例。结果:清肝解毒胶囊治疗急性甲、乙型肝炎的总有效率为87.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67%(P<0.05)。对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所致的胁肋胀痛、身目俱黄、烦热口苦、脘闷腹胀、恶心纳呆、神倦乏力、小便黄赤、大便溏滞不爽或秘结等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总有效率为99.3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6.67%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疗效稳定。与降酶灵胶囊、乙肝解毒胶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肝解毒胶囊对急性甲、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证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使用安全方便,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重点特点、精华和优势,中医的“辨证”,尤其是“八纲辨证”,其中充满着辨证法。它具有全面、系统的思维方法。如整体观念、四诊合参、司外揣内、类比推理,能够客观把握现象与本质、结构与功能、共性与个性之问的对立统一和主次因果关系,强调整体、联系、功能、动态,这些观点无疑都是正确的。中医辨证方法具有整体性、纲领性、灵活性、复杂性、原则性和广泛适用性的特点。辨证论治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病变过程中病位的浅深、病邪的性质、邪正斗争的状况,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灵活处理,从而极大丰富了中医学对疾病的诊治能力。  相似文献   
83.
2001年2月以来,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心肌缺血患者,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脑病痰瘀交结证的临床辨治探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李军  白海侠 《陕西中医》2007,28(2):184-186
目的:探讨脑病痰瘀交结证的临床辨治。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中医理论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诸多脑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极易形成“痰瘀交结”的病机,临床治疗痰瘀同治,根据证情的寒热虚实变化,适宜配合温清消补诸法予以遣方用药,归纳总结了清热化痰、活血熄风等八种常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5.
赵州凤 《河南中医》2006,26(11):74-74
近年来,笔者从肝论治不孕症患者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翳风穴为主在治疗面瘫中的作用.方法 取翳风穴呈45°方向进针,与牵正穴针刺方向相对呈90°,以局部有酸胀感,且扩散至面部为最佳.结果 69例患者中痊愈6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 以翳风穴为主治疗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7.
王财  贾振乾  李玉贤 《中外医疗》2009,28(17):97-97
目的观察透表清肺煎剂对风温肺热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对照组主要采用西药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透表清肺煎剂。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退热、止咳及肺部炎症病灶吸收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表清肺煎剂可以改善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加快炎症吸收。  相似文献   
88.
李晓红 《护理学杂志》2007,22(19):12-13
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疾病证型进行辨证施护.采用2型糖尿痛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1个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疾病、心理功能、满意程度3个维度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辨证施护能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舒适.  相似文献   
89.
宣可去壅,通可去滞,宣通络痹方是师法叶氏,参以个人长期临证心得,针对正气为邪气所阻,脉络郁滞壅闭导致的多种病证,扼守病机,依法遣药而创制的。验之于实践,所向多利。故公诸同好,并祈雅正。  相似文献   
90.
论王清任中风气虚血瘀论的理论渊源及其对后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医王清任以《医林改错》一书享誉杏林。王氏在书中对瘀血学说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创造了许多活血化瘀的有效方剂,并在此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中风病“气虚血瘀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之为“治瘀专家”[1]。其气虚血瘀论是渊源于《内经》,兼取于后世诸贤,并经自己的实践验证正确后提出的。1渊源于《内经》,兼取于后世诸贤1.1渊源于《内经》气血理论《内经》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素问》指出了人之根本乃气血;同时提出了“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认为疾病的产生是源于气血的病变;在治法上应“谨守病机……疏其气血”;又曰:“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明确指出了临床上应根据病机而运用攻邪和扶正两种基本治法,初步建立了气血理论。又云:“气之盛衰,左右倾斜,以上调下,以左调右”,认为随着人体之气的盛衰变化,气可在左右上下相互流动、调济。1.2受仲景正气引邪启发《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首提中风一词。东汉张仲景提出是“正气引邪,口呙僻不遂”。而《金匮要略心典》云:“受邪之处,筋脉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正气独治而急。”医家认为中风发病是正虚邪实,正急牵引而致半身不遂,其中邪实主要指外邪,指出了中风的基本病机是正虚邪实,为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