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6篇
临床医学   13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43篇
特种医学   10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90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穹窿下器(subfornical organ,SFO)的形态。方法建立大鼠EAE模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EAE不同时期SFO的形态改变。结果 SFO在EAE发病极期出现脱髓鞘改变。SFO室管膜细胞在发病潜伏期出现胞间连接扩大现象,其他各期少见。本研究发现SFO室管膜下组织与血管之间由完整的隔膜分开。结论 SFO在EAE时发生的改变与临床进展呈一致性,参与脑的免疫调节。隔膜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82.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约占侧脑室肿瘤的50%,多为脑膜瘤、室管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因肿瘤位置深在、血运丰富,手术操作有一定困难。本文回顾性总结我科2004~2008年采用显微技术手术治疗的26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3.
<正>结节性硬化又称Bourneville病,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或斑痣性错构瘤病。病变可累及全身多个组织器官,但以脑部最常见。CT检查是帮助临床诊断该病及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的常用方法。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对本病的CT诊断水平,笔者收集2006年8月至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对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 subventricular zone,SVZa)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及对DLX5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VZa NSCs,分为对照组、BMP-2组、BMP-2+Noggin组和Noggin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分化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TH+)神经元的情况;用RT-PCR检测DIX5 mRNA表达水平.结果 BMP-2组SVZa NSCs向TH+神经元分化的比例和DLX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这种效应能被其拮抗剂Noggin特异性抑制.结论 BMP-2可能通过上调DLX5表达水平从而促进SVZa 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85.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34岁,主因腰部及双下肢疼痛半年加重20d,于2008-8-28入院.患者约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未予治疗,后逐渐出现双下肢疼痛、麻木,近20d疼痛、麻木加重,以左下肢为重,夜间及行走时加重,不能平卧.  相似文献   
86.
目的:深入认识中枢神经系统室管膜下瘤,以期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6例中枢神经系统室管膜下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6例均手术治疗,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病理5例为典型室管膜下瘤,1例为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瘤混合型;1例室管膜室管膜下瘤混合型瘤和1例次全切除肿瘤联合术后放射治疗;6例随访6个月~5年,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均未见肿瘤复发或增长。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室管膜下瘤是一种少见生长缓慢边界清楚的良性肿瘤;运用显微神经外科及术中导航技术全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瘤混合型肿瘤或部分切除的肿瘤可以联合术后放疗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7.
1 病历摘要 男,36岁,因肢体抽搐伴意识丧失20 d入院.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CT示:右颞病变伴钙化,其右前方可见一低密度区;MRI示:混杂T1长T2信号,中度增强.行右额颞入路手术,剪开硬膜,皮质未见明显异常,导航引导下切开颞中回,皮质下约10 mm见到灰黄色、无包膜、质地不均、边界欠清的病变,血供中等,沿边缘分离,可见多条细小血管进入病变,有细小钙化,病变前部有暗黄色囊变,镜下全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室管膜瘤相关蛋白,为肿瘤标志物的探寻提供线索.方法 5例室管膜瘤标本,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白质标本.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标本蛋白质,使用MALDI-TOF-MS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室管膜瘤中有32个蛋白质点上调,18个下调,14个仅在室管膜瘤中表达.选择显著上调或仅在室管膜瘤中表达的10个点进行了质谱鉴定,其中原肌球蛋白1,αB-晶体蛋白只在室管膜瘤中表达,而核运输冈子2、腺苷酸激酶则明显高表达.结论 高表达或仅在室管膜瘤中表达的蛋白质可能是潜在的生物分子靶标;蛋白质组学研究有助于揭示室管膜瘤发生及转移的机制,为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的探寻提供有意义的研究线索.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the clues for biomarker by identifying the ependymoma-related proteins with proteomic technique.Methods Five cases of ependymoma were collected,whose tumor samples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fter surgery.Control samples were white matter from two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The total proteins of ependymoma and control group tissues were separated by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and the different protein spots were analyzed by MALDI-TOF-MS mass spectrometry.Results Average protein spots were 1700±140 in ependymoma.while 1 330±90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620 pairs of match points,throush matching formula calculated rate of 60%.There were 32 uP-regulated spots and 18 down-regulated spots with 14 spot purely in the ependymoma.Tropomyosin 1,Alpha B-erystallin presented only in ependymoma,while Nuclear transport factor 2,Adenylate kinase were over-expressed in ependymoma.Conclusions The proteins that were over-expressed or only presented in ependymoma may be the candidates of biomarkers.Proteomics can be helpful to reveal the 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 of ependymoma and offer the clues of exploring biomarker.  相似文献   
89.
维生缺B1缺乏对成体室管膜下神经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维生缺B1缺乏(TD)对成年小鼠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TD小鼠模型按TD喂食时间分为TD7、TD14和TD21d组,正常对照组(Con)小鼠则按标准喂食及时间亦分为Con7、Con14和Con21d组(每组n=6)。小鼠处死前5d腹腔给予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用免疫荧光组化染色分别检测SVZ的BrdU和微管相关蛋白(Dcx)阳性细胞的分布和数目。结果:正常组的BrdU阳性细胞和Dcx阳性细胞在SVZ均匀分布在侧脑室背外侧角,侧脑室外侧壁亦有少量分布,TD14和TD21d组两类阳性细胞的减少主要为侧脑室背外侧角。在TD14和TD2Id组,室管膜下区BrdU标记阳性细胞数(像素/mm^2值分别为74.97±7.75和67.27±10.91)明显低于对照组(像素/mm^2值分别为122.30±8.86和122.99±5.33),Dcx标记阳性细胞数(像素/mm^2值分别为1485.98±163.21和935.73±273.6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像素/mm^2值分别2359±155.68和2355±100.75)。结论:TD可阻碍成年小鼠SVZ的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3例T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就诊年龄6个月~10岁,有家族史者5例(38.46%),出现癫痫发作者11例(84.62%),智力低下者11例(84.62%),同时具备面部皮脂腺瘤、智力低下、癫痫者2例(15.38%),全部有皮肤损害,脑CT检查全部病例均有脑室管膜下钙化结节,脑电图异常率为88.89%.结论 TS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以皮肤损害及神经系统损害为主,CT是TS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