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5篇
临床医学   12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43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89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目的 总结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15例第四脑室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1例,次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术后短期(半年)随访,其中恢复良好11例,改善3例,恶化1例。结论 枕下经小脑延髓裂人路能够充分暴露第四脑室底部,减少术后小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92.
目的:探讨椎管内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PE)的MRI征象,提高本病术前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影像资料及手术记录完整的15例MPE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结果:15例MPE均为单发病灶,8例位于腰2椎体附近。15例肿瘤呈中心性纵向生长,平均长径为(5.14±2.92) cm。13例表现为规则的长椭圆形,1例表现为短椭圆形,1例形态不规则,对椎管后方骨质压迫、吸收呈“扇贝样”改变,但未累及椎间孔。12例肿瘤与脊髓圆锥或马尾终丝分界不清,3例对脊髓圆锥或马尾终丝推移。T1WI平扫14例呈等信号(参照脊髓灰质),1例呈低信号。T2WI平扫14例为高信号,1例为完全低信号,14例肿瘤内部或边缘可见点状、条状及斑片状低信号,有8例肿瘤头端或尾端表现为“帽征”,且全部为马尾终丝区的肿瘤。5例肿瘤内部可见囊变,2例尾端囊变。T1WI增强15例肿瘤实体均明显强化,10例肿瘤表现为“蜂窝状”强化,1例肿瘤T2WI显示为完全低信号,增强后环形强化。结论:椎管内MPE在MRI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能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93.
患者女性 ,1 7岁。反复头痛 5个月余 ,于 1 987年 8月入院。查体 :神清、语言流利、双侧视乳头高度水肿 ,视网膜有小片出血斑 ,左侧巴氏征和克氏征阳性。CT提示后右顶镰旁球状稍高密度占位病变 ,周围脑水肿明显 ,且均匀增强 ,中线结构左移。术前考虑为“脑膜瘤”。在全麻下行右顶开颅肿瘤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与硬膜、大脑镰和脑组织分界清。表面光滑 ,质脆、鱼肉样 ,直径 6cm,血供来源于大脑中动脉。术后次日左肢痛觉减退 ,肌力 4级 ,3天后恢复正常。病检为“室管膜瘤”,嗣后患者因经济困难 ,未进一步治疗而出院。1 988年 8月又因头痛 ,呕吐…  相似文献   
794.
目的 探讨室管膜肿瘤中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和分泌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手术切除的室管膜肿瘤标本中IL-8表达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原代培养的室管膜肿瘤细胞上清液中IL-8含量。结合患者的一般状况,对不同组织学分型、病理分级及侵袭性的肿瘤的IL-8表达和分泌量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正常脑组织IL-8表达为阴性或弱阳性,而室管膜肿瘤IL-8表达均为阳性。间变型或恶性室管膜瘤每高倍视野中IL-8阳性细胞数目为417±38个,多于细胞和上皮型室管膜瘤(P<0.01);IL-8阳性染色强度为56±7.5AU,高于细胞和上皮型室管膜瘤(P<0.01)。间变型或恶性室管膜瘤细胞上清液中IL-8的含量为638μg/L±87μg/L,高于细胞和上皮型室管膜瘤(298μg/L±48μg/L,P<0.01)。侵袭性室管膜肿瘤中IL-8的表达和分泌水平高于非侵袭性室管膜肿瘤(P<0.01)。高恶性室管膜肿瘤细胞中IL-8的表达和分泌高于低恶性或良性室管膜瘤(P<0.01)。IL-8的表达和分泌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高恶性室管膜肿瘤中IL-8表达和分泌显著高于低恶性或良性室管膜肿瘤细胞。IL-8的表达和分泌可能与室管膜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室管膜肿瘤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95.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CT、MRI)、诊断及治疗,以便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自1996年9月至2004年8月收集的1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头颅CT、MRI及病理学特征。结果(1)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以"三联征"和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缺失为特征的首发临床表现。本组12例中5例伴发结节性硬化综合征。(2)影像学多数病例头颅CT表现侧脑室室管膜下或脑室内门氏孔附近呈椭圆形或不规则结节状较均匀低密度肿块,少数为等或高密度,伴室管膜下多发点状钙化。MRI常表现等T1、等T2,少数出现T1高信号、T2低信号。病变周围没有或很少水肿。CT或MRI增强扫描病变出现均匀强化。(3)临床诊断应与室管膜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结节、室管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等相鉴别。(4)只要全切除,术后不必放、化疗。结论典型病例较易诊断,绝大多数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为WHOⅠ级,只要全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96.
目的 报道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20例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对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手术时机、全切除肿瘤保留神经功能的显微手术技巧进行探讨. 结果 20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显微手术,全切除17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加椎板减压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全切除的病例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肿瘤无复发.手术后McCormick神经功能分级改善4例,不变12例,变差4例.手术前神经功能好的病例,手术后能够保留较好的神经功能. 结论 早期诊断和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脊髓髓内室管膜瘤.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97.
患者女性,38岁因腰痛,臀部、大腿痛及胀感10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7年5月14日就诊,患者10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腰、腿及臀部胀痛.以左侧为重,无明显规律,无大小便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当地医院腰椎MRI检查提示椎管内占位.考虑为室管膜瘤,不排除马尾神经鞘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798.
现将室管膜瘤误诊为脑膜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53岁。主因头痛、头晕、右侧肢体功能障碍1个月入院。患者无畏寒、发热,抽搐1次,抽搐时神清,右侧肢体僵直,持续约5 m in后自行缓解。头MRI(图1):左额顶部大脑凸面可见一囊实性肿物,内呈高低密度混杂影,与颅骨相连处基底较宽,相邻脑实质受压。神经系统查体:神清,反应迟钝。双瞳孔直径L∶R=3∶3 mm,对光反射迟钝。右上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Ⅲ级,右下肢痛觉、温觉减退。右侧B ab insk i征阳性。术前考虑脑膜瘤,术中见左额、顶叶脑实质内有一囊实性肿物,硬脑膜无受侵,内有黑褐色液体约5 m l,清除液体后完整取出一灰色纤维团块样物,直径3 cm,质软,未见血供。病理报告:(左额、顶叶)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相似文献   
799.
不同级别室管膜瘤MRI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级别室管膜瘤的年龄、性别分布及其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7例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比较不同级别室管膜瘤在年龄、性别分布及MRI特征上的差异.结果 57例室管膜瘤中,WHOI级者占12.3%,男女比例为61,好发于青年,中位年龄32岁,肿瘤均发生于脊髓,以终丝、马尾为主,呈膨胀性生长,囊变及包膜常见,出血少见;WHOII级者占64.9%,男女比例约为1.21,各年龄均可发生,但以年轻成人多见,约占83.8%,发生于少年儿童者多位于后颅凹,发生于成年者多位于脊髓,且以颈胸段为主,大部分呈膨胀性生长,囊变及假包膜较多见,出血少见;WHOIII级者占22.8%,男女比例为1.61,53.8%见于儿童,颅内多发,约占92.3%,主要发生在脑实质及四脑室内,多呈侵袭性生长,囊变和包膜相对少见,出血相对多见,并可见瘤周水肿.增强后各级肿瘤实质均表现为明显强化,WHOIII级者肿瘤实质强化更显著.结论 不同级别的室管膜瘤在年龄、性别、好发部位、MRI信号、生长方式及强化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MRI表现结合年龄、性别分布和部位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良恶性判断.  相似文献   
800.
脑室外室管膜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室外室管膜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脑室外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15例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4例肿瘤发生于幕上,1例肿瘤位于幕下.MR平扫9例为实性,6例为囊实性.15例肿瘤T1WI和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等、高信号.增强扫描11例肿瘤呈环形强化,4例肿瘤呈不均匀实性强化.9例肿瘤与相邻脑组织境界模糊,边缘毛糙,其中5例肿瘤周围脑组织内可见结节、斑片状强化,术后病理诊断为间变型室管膜瘤.6例肿瘤境界清晰,边缘光整,术后病理诊断为室管膜瘤.结论 脑室外室管膜瘤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与病理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