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846篇
  免费   5415篇
  国内免费   2426篇
耳鼻咽喉   142篇
儿科学   205篇
妇产科学   14866篇
基础医学   4926篇
口腔科学   143篇
临床医学   29125篇
内科学   4426篇
皮肤病学   1605篇
神经病学   365篇
特种医学   41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0篇
外科学   8236篇
综合类   69496篇
预防医学   24487篇
眼科学   322篇
药学   29085篇
  413篇
中国医学   13693篇
肿瘤学   2937篇
  2024年   1058篇
  2023年   4183篇
  2022年   4221篇
  2021年   4915篇
  2020年   4510篇
  2019年   5414篇
  2018年   2384篇
  2017年   5080篇
  2016年   5105篇
  2015年   5712篇
  2014年   10512篇
  2013年   10901篇
  2012年   12665篇
  2011年   14010篇
  2010年   13223篇
  2009年   12195篇
  2008年   12893篇
  2007年   11183篇
  2006年   9988篇
  2005年   9635篇
  2004年   8258篇
  2003年   7117篇
  2002年   6127篇
  2001年   5384篇
  2000年   4089篇
  1999年   3232篇
  1998年   2911篇
  1997年   2552篇
  1996年   2118篇
  1995年   1826篇
  1994年   1426篇
  1993年   1000篇
  1992年   796篇
  1991年   632篇
  1990年   449篇
  1989年   550篇
  1988年   158篇
  1987年   110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GBS)诊断中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与细菌培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行产前检查的520例妊娠晚期孕妇临床资料,采用细菌培养与实时PCR技术进行GBS检测,以实时PCR法联合细菌培养判定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测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 520例妊娠晚期孕妇中,经PCR法或细菌培养判定最终确诊GBS感染者41例,阳性率为7.9%(41/520);细菌培养确诊GBS感染者12例,阳性检出率为2.3%(12/520),实时PCR法确诊GBS感染者39例,阳性检出率为7.5%(39/520),细菌培养与PCR法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PCR法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高于细菌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细菌培养相比,实时PCR法在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利于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63.
笔者根据现代临床子宫内膜的病理演变过程结合中医“异病同治”理念,提出“子宫内膜功能亢进性疾病”概念,涵盖5种常见的子宫内膜疾病: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Ovulatory dysfunction,AUB-O),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基于文献的汇总,分析得到此类疾病的子宫内膜病理演变与中医病因病机的关联性,为寻找关键通路、创新性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向,对深化中医妇科学常见疾病的共性病因病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64.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221-224
目的探讨HSIL全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HSIL宫颈锥切术后病检为HSIL,切缘阴性或阳性,后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宫颈锥切术距离全子宫切除时间进行分组。A组为从HSIL宫颈锥切术后全子宫切除的时间为锥切术后4周共13例、B组为锥切术后48h 13例、C组为锥切术后48h~7d 13例。每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术前血常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等一般临床资料,分析HSIL全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A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与C组,而C组略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的年龄、术前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行宫颈锥切术距子宫全切时间、术前阴道分泌物清洁程度、术后血常规白细胞 12×10~9/L、术后发热 38℃以及HPV分型皆对HSIL锥切术后感染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住院天数与感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SIL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宫颈锥切术距子宫全切时间影响较大,宫颈锥切术术后4周再行子宫全切术有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与此同时术前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清洁程度以及HPV的感染类型皆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术后感染,应结合术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以及发热情况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65.
皮肤瘢痕是一个巨大的医学问题,每年约有1亿患者产生瘢痕。瘢痕的预防/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得到满足的临床需求。瘢痕的形成通常是皮肤创伤的病理结果。而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TS)常发生在人深部损伤后。HTS通常被认为是组织收缩和过度的细胞外基质沉积的结果。肌成纤维细胞作为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分化而来的效应细胞,在HTS的病理生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种生长因子、炎症因子参与了HTS发生的过程。目前,随着对HTS的深入探索和临床研究,各种创造性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正在萌芽。本文就HTS中西医形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针对其病理生理特点,对现有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此外,我们进一步展望更适合的HTS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特色与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对生化汤加味促进剖宫产后子宫复旧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资源数据库(WanFang)、维普期刊数据库(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7月,选择生化汤加味促进剖宫产后子宫复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RCT文献,共计1804例剖宫产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化汤加味联合缩宫素组在产后第1、3、5天子宫底高度[MD = -0.75,95%CI(-1.35, -0.15),P < 0.00001;MD = -1.92,95%CI(-3.13, -0.72),P < 0.00001;MD = -1.92,95%CI(-3.79, -0.06),P < 0.00001]低于单用缩宫素组,联合用药组血性恶露时间[MD = -1.52,95%CI(-2.71,-0.34),P < 0.00001]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MD = -4.47,95%CI(-6.20,-2.75),P < 0.00001]均短于单用缩宫素组。结论 生化汤加味联合缩宫素与单用缩宫素比较,更能促进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反应少,报道的仅有4例出现轻微腹泻,安全性较高;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更多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67.
目的总结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19例剖宫产产妇,其中109例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产妇(A组),110例为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B组),回顾分析两组剖宫产治疗的相关指标。结果 A组剖宫产常规手术指标、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率指标均超过B组,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A组和B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较非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风险更大,临床应重视剖宫产的适应证,严格控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8.
69.
输卵管妊娠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妇科急腹症。输卵管妊娠如能在包块尚未破裂前早期诊断,其相关的病死率大大降低。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方式有很多,无论哪种治疗方式,都会导致患者生育功能的下降。临床中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选择哪种治疗方式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生育功能并减少并发症仍是有争议的话题。近年有学者做了大量研究比较输卵管妊娠不同治疗方式的并发症及其对患者未来生育前景的影响,甚至提出更新的治疗方式以弥补传统治疗方式的不足。现就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方式、并发症及对未来生育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