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6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24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72篇 |
内科学 | 26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29篇 |
综合类 | 130篇 |
预防医学 | 21篇 |
眼科学 | 10篇 |
药学 | 34篇 |
中国医学 | 26篇 |
肿瘤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 探讨严重复合性损伤患者早期急救与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 患者入院后尽早给予紧急的处理,采取急救和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本组86例患者,通过积极采取急救措施和早期的护理干预,抢救成功82例,抢救成功率95.3%,死亡3例,家属放弃治疗1例.结论 通过对86例严重复合性损伤患者给予早期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与护理干预,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与抢救水平,降低了死亡率,使抢救工作更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92.
将150例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成3组(各50例),分别予盐酸坦索罗辛(THSRC)、前列安栓和THSRC±前列安栓联合治疗12周。治疗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总分,THSRC组由治疗前的25.1±2.2下降到19.5±1.7(t=2.63,P〈0.01),前列安栓组由治疗前的25.0±2.2下降到治疗后的19.1±1.7(t=2.47,P〈0.01),THSRC±前列安栓组由治疗前的24.8±1.7下降到治疗后的16.8±1.4(t=3.22,P〈0.01)。提示,THSRC、前列安栓均能有效缓解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THSRC±前列安栓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3.
94.
门急诊网络使用综合功能窗口即将挂号、批价收费、发药过程设置成复合功能型窗口,集中在一个窗口执行,是解决门急诊大厅病人排队长老大难问题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95.
刘秀芝 《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5,2(12):1110-1111
复合性眼球穿通伤常招致视功能的严重损害。为探讨其防治措施,现将我科自199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49例(15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6.
严重多脏器损伤和重度创伤性休克的成功救治,是当今创伤医学和重症医学研究的重点攻关内容之一[1].本文介绍3例因车祸致多脏器损伤重度休克患者的救治和麻醉管理体会. 相似文献
97.
98.
99.
100.
目的:总结并分析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发生机制.分类和治疗方法,促进对此疾病的进一步研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0-01/2005—06关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文章。检索词“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casualgia等”并限定文章的语种为英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160多篇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关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概念、分类、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关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文献53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10年内发表的文章优先。对符合标准的29篇文献进行分析。资料综合: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是机制不清楚的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其产生和维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与交感神经的关系和有无明确的神经损伤分为Ⅰ型和Ⅱ型。临床表现以患肢疼痛和痛觉超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运动功能和营养异常等为特征。康复、疼痛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结论: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病因十分复杂、治疗极其困难,需要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来探索其发病机制,寻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