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713篇 |
免费 | 1446篇 |
国内免费 | 297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9篇 |
儿科学 | 319篇 |
妇产科学 | 356篇 |
基础医学 | 3364篇 |
口腔科学 | 434篇 |
临床医学 | 2959篇 |
内科学 | 3875篇 |
皮肤病学 | 200篇 |
神经病学 | 645篇 |
特种医学 | 107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8篇 |
外科学 | 2700篇 |
综合类 | 8670篇 |
预防医学 | 1215篇 |
眼科学 | 269篇 |
药学 | 2097篇 |
34篇 | |
中国医学 | 1649篇 |
肿瘤学 | 30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5篇 |
2023年 | 372篇 |
2022年 | 462篇 |
2021年 | 600篇 |
2020年 | 398篇 |
2019年 | 402篇 |
2018年 | 216篇 |
2017年 | 352篇 |
2016年 | 407篇 |
2015年 | 462篇 |
2014年 | 659篇 |
2013年 | 740篇 |
2012年 | 1117篇 |
2011年 | 1290篇 |
2010年 | 1276篇 |
2009年 | 1323篇 |
2008年 | 1958篇 |
2007年 | 1860篇 |
2006年 | 2111篇 |
2005年 | 2827篇 |
2004年 | 2700篇 |
2003年 | 2425篇 |
2002年 | 2009篇 |
2001年 | 1790篇 |
2000年 | 1394篇 |
1999年 | 1038篇 |
1998年 | 817篇 |
1997年 | 647篇 |
1996年 | 464篇 |
1995年 | 372篇 |
1994年 | 184篇 |
1993年 | 90篇 |
1992年 | 76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构建含结核分枝杆菌Ag85A基因的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并初步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采用PCR法从结核杆菌H37Rv株扩增Ag85A基因,将PCR扩增产物克隆于2型腺相关病毒(AAV-2)表达质粒pSNAV中,构建重组质粒pSNAV-Ag85A;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重组质粒转入BHK-21细胞中,G418筛选得到能表达目的基因混合细胞系BHK—Ag85A;用具有rAAV-2包装功能的辅助病毒感染BHK-Ag85A,纯化后得到rAAV-2-Ag85A: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病毒Ag85A基因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rAAV-2-Ag85A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Ag85A抗体,^51Cr释放分析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PCR扩增的Ag85A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纯化后得到的rAAV-2-Ag85A滴度为1×10^12 virus particles/ml;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rAAV-2-AgSSA在BHK-21细胞中能够表达出一相对分子质量为32000的多肽;rAAV-2-Ag85A免疫的Balb/c小鼠.抗-Ag85A抗体的滴度可达1:1024,同时还可激发Ag85A特异性的CTL产生。结论rAAV-2-Ag85A构建成功.rAAV-2-Ag85A免疫小鼠可以同时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出现。rAAV-2-Ag85A对于防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尤其是作为结核病的治疗性疫苗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52.
目的对比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健康人来源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的表型、周期、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及免疫调控功能差异,探索患者AMSCs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AMSCs,用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AMSCs的细胞表型和周期;用油红O和碱性磷酶染色鉴定AMSCs的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用PCR和ELISA检测AMSCs表达抑炎或促炎因子;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两组AMSCs的免疫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健康人和银屑病患者AMSCs均高表达CD29、CD44及CD73和低表达CD45、CD31及HLADR。而且,都可分化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但银屑病组AMSCs增殖趋缓(P0.05),成脂分化能力较强。银屑病组较对照组AMSCs表达或分泌的抑炎因子IL-10、IDO及TGF-β等下降(P0.05),而TNF-α及IFN-γ等促炎细胞因子增强(P0.05)。银屑病组AMSCs的JAK-STAT通路与对照组比明显下调(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AMSCs较正常人的增殖和成脂分化能力出现异常,免疫抑炎调控能力减弱,推测可能与JAK-STAT免疫相关通路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53.
胸腺是人体内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在骨髓中产生的淋巴造血祖细胞通过血液进入胸腺,与胸腺基质细胞相互作用,最终形成成熟的CD4+/CD8+T细胞,返回到血液中参与细胞免疫.现在已发现许多基因参与胸腺发育、衰老,如Foxn1、Hox、Wnt4等.这些基因在胸腺组织内形成一个网络,相互制约影响,调控着胸... 相似文献
954.
目的构建携带Ubc9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1/Ubc9,制备含Ubc9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Ubc9,并使Ubc9在HeLa细胞中高效表达。方法 PCR法扩增目的Ubc9基因;用pemI酶切将穿梭质粒pAdTrack-CMV-Ubc9线性化;将线性化的穿梭质粒pAdTrack-CMV-Ubc9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感受态BJ5183菌内进行同源重组,筛选阳性重组子pAdEasy-1/Ubc9;再用PacI酶切pAdEasy-1/Ubc9使之线性化,线性化的重组腺病毒质粒经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进行重组腺病毒的包装和扩增。收集重组腺病毒,感染HeLa细胞,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Ubc9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通过PacI酶切证实携带Ubc9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包装出携带Ubc9基因的腺病毒能有效感染HeLa细胞。结论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方法成功地构建了携带Ubc9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能在HeLa细胞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955.
956.
背景:体外克隆、表达热休克蛋白,尤其正常时少量或不表达,而应激时大量表达的热休克蛋白72对研究其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目的:构建热休克蛋白7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于COS7细胞内表达,为HSP72蛋白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BABL/C大鼠肝细胞中扩增出热休克蛋白72 cDNA,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相应酶切位点,并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进行基因表达鉴定。
结果与结论:重组质粒插入基因序列检测证实为热休克蛋白72 cDNA,并能在COS7细胞稳定表达。成功构建热休克蛋白72真核表达载体,并于COS7细胞中成功转录与表达。 相似文献
957.
背景: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可通过抑制干细胞特定mRNA序列的翻译来调控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
目的:探讨miRNAs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2010 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及Nature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stem cell,embryonic stem cell(ESC),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 microRNA(miRNA)”。排除重复性研究。共保留其中的39篇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胚胎干细胞有特异性的miRNAs表达,miRNAs对胚胎干细胞增殖与分化起重要的调控作用;miRNAs对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多个阶段和方向有调控作用;miRNAs还参与了神经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皮肤干细胞等成体干细胞分化的调控。干细胞特异性的miRNAs可提高体细胞重编程的效率。 相似文献
958.
微小RNA(miRNA)作为非编码性小分子RNA通过mRNA降解和翻译抑制在癌症形成和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多种研究证实宫颈癌中存在miRNA的失调,而失调的miRNA参与调节许多癌症相关的生物学行为.因此,探讨宫颈癌特异miRNA表达变化和临床作用对于宫颈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至关重要.miRNA-411已被证实在多种人类癌症中异常表达,并通过靶向不同的基因以及调节下游信号在癌症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miR-NA-411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在宫颈癌中低表达,其可通过直接靶向信号转导与转录调控因子3(STAT3)抑制宫颈癌的发展.本文就miRNA-411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59.
目的 检测Notch受体和配体在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的表达,观察Notch信号通路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 本研究入组轻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27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11例和健康对照者18例.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Notch受体和配体mRNA的相对... 相似文献
960.
目的 研究芍药甘草汤提取物芍甘多苷对四氯化碳(CC14)亚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转氨酶、肝脏病理及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6组(n=10),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100 mg/kg)和芍甘多苷低、中、高3个剂量组(88、264、528 mg/kg).采用CCl4诱发大鼠亚急性肝损伤,然后给予不同剂量的芍甘多苷灌胃,观察药物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脏组织病理的影响;并运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其对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芍甘多苷高、中剂量灌胃给药均能显著降低CCl4亚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 (218.37± 114.59,234.59± 109.33) U/L比(389.12±142.57) U/L,P<0.05];且高剂量芍甘多苷可以显著降低肝脏组织学评分(2.42±0.52比3.92±0.84,P<0.05).芍甘多苷能上调和(或)下调与肝损伤相关的多种基因的表达.结论 芍甘多苷有明显的肝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调节与肝损伤相关的多种基因的表达有关,是多靶点作用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