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7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106篇
基础医学   200篇
口腔科学   330篇
临床医学   353篇
内科学   180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94篇
综合类   832篇
预防医学   412篇
眼科学   133篇
药学   281篇
  7篇
中国医学   14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对成人颧牙槽嵴区骨皮质密度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不同骨面型间颧牙槽嵴区骨皮质密度以及不同位点间骨皮质密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成人患者螺旋 CT 图像60例(男28例,女32例)进行三维重建,根据下颌平面角( FH-MP) 的大小分为低角、均角、高角3组,分别测量上颌左侧颧牙槽嵴区不同层面基准线上方13、15、17 mm处的骨皮质密度,采用 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颧牙槽嵴区骨密度在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不同垂直骨面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低角组[(1331.65±185.70) HU]的骨密度最高,高角组[(1245.62±207.63) HU]最低;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组的不同位点之间骨密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骨密度的集中区域是,高角组位于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层面,均角组位于近、远中颊根之间,低角组位于第一磨牙远中颊根层面。结论 成人不同垂直骨面型间颧牙槽嵴区骨皮质的密度以及位点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为成人选择微种植支抗钉的适宜部位,保证正畸治疗中支抗钉的稳定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究垂直半褥式缝合甲沟重建术结合改良嵌甲切除术对嵌甲性甲沟炎患者愈合时间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嵌甲性甲沟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部分或全拔甲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垂直半褥式缝合甲沟重建术结合改良嵌甲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患者愈合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出现较严重的疼痛症状,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术后3d、7d疼痛症状显著减轻,疼痛VAS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伤口感染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伤口愈合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显著,对照组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次发生嵌甲性甲沟炎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垂直半褥式缝合甲沟重建术结合改良嵌甲切除术对嵌甲性甲沟炎患者治疗疗效显著,缩短术后愈合时间,降低了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3.
随着种植外科的进展,大量垂直向和水平向骨增量技术得到了发展。许多种植患者存在垂直向骨量不足的问题,需要增加垂直向骨量;但垂直向骨增量相对于水平向骨增量难度比较大,预见性较差,往往易致较多的并发症;因此,垂直向骨增量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引导骨再生技术和牵张成骨术是2类较常用的垂直向骨增量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一定的应用,本文对其在垂直向骨增量上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应用于颌骨囊肿手术前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试验组35例颌骨囊肿患者共118颗患牙,术前根管治疗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对照组33例颌骨囊肿患者共102颗患牙,术前根管治疗采用传统冷牙胶侧压充填.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复诊,比较两组的成功率.结果 试验组118颗患牙根管充填致密,恰填.除4例患者的5颗患牙因肿胀、松动拔除外,1年后患牙咀嚼功能良好,X线片示根尖区透射暗影消失或明显缩小.1年成功率试验组为95.8%,对照组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91,P<0.05).结论 颌骨囊肿手术前根管治疗中应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临床疗效优于传统侧压法充填.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测量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患者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厚度,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正颌正畸联合门诊求治的成人连续病例中,选取诊断为骨性I类错畸形的患者64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66例(以下分别简称为I类组及Ⅲ类组),进一步按照垂直骨面型将两组患者分类。选取左侧下中切牙进行测量,以I类组为对照组,运用CBCT比较评估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厚度。使用SAS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Ⅲ类组患者前牙区唇侧(P<0.05)、舌侧(P<0.01)及总的牙槽骨厚度(P<0.01)均较I类组狭窄。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高角Ⅲ类组患者较均角及低角狭窄(P<0.01);舌侧牙槽骨厚度低角>均角(P<0.01),均角>高角(P<0.05);总的牙槽骨厚度低角>均角>高角(P<0.01)。不同垂直骨面型的Ⅲ类组患者唇侧牙槽骨厚度<舌侧(P<0.01)。结论:骨性Ⅲ类错畸形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较I类狭窄,且低角骨面型>均角骨面型>高角骨面型;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较舌侧狭窄。提示骨性Ⅲ类错治疗前,有必要对其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进行评估,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掩饰性治疗骨性Ⅲ类错牙移动中,医源性牙根及牙周组织损害发生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青少年与成人硬组织在矫治前后的变化,以期为正畸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8例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在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39个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并对青少年与成人矫治前后的变化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对象矫治后ANB角、NA-PA、U1-FH、U1-NA、U1-Ptm、Spr-Ptm、Id-Go等青少年组与成人组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g-Go、Cd-Go、S-Go、N-Me等都分别有所增加;与青少年组的OP-FH在正畸治疗后的减小相比较,成人组的OP-FH有所增加,成人组的平面发生了顺时针旋转。结论青少年在正畸治疗中表达更多的骨效应,即青少年通过正畸治疗能够更大程度地改善其Ⅱ类骨面型,更有利于其侧貌美观的改善;青少年上颌磨牙的伸长量基本是在有益的范围内,结合下颌升支等后面高的发育,能够使下颌平面、平面发生逆时针旋转,这对于垂直生长型Ⅱ类1分类病例的正畸治疗和面型改善以及治疗效果的稳定是有利的,同时也提示了垂直生长型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正畸治疗最佳时间为生长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评价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孕20 ~ 32周,HBeAg阳性、HBV DNA> 1.0× 107拷贝/ml孕妇,按患者意愿分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替比夫定组予替比夫定600 mg/d口服抗病毒治疗直至产后4周或产后继续服用,对照组患者不用抗病毒药物,肝功能异常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两组婴儿产后均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出生后12h内、15d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及0、1、6个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20 μg.婴儿7月龄时HBsAg及HBV DNA阳性者为HBV宫内感染. 结果 共纳入220例孕妇,其中替比夫定组120例,对照组100例.替比夫定治疗者均在美国抗逆转录酶药物妊娠登记处注册.分娩前替比夫定组孕妇HBV DNA、HBeAg、ALT水平下降明显.替比夫定组HBV DNA定量于治疗2周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下降直至分娩.至分娩前替比夫定抗病毒孕妇有37例HBV DNA定量转阴,转阴率达31% (37/120),而对照组无一例转阴.随访至7月龄,替比夫定组婴儿HBV宫内感染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8% (P=0.002).替比夫定组无一例母儿因不良反应或先天性畸形失访.80例替比夫定治疗者于产后4周停药,随访至产后28周无一例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两组孕妇产后出血、不良妊娠、剖宫产率及新生儿胎龄、身长、体质量、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BeAg阳性、HBV DNA高滴度孕妇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母亲外周血HBV DNA定量,阻断HBV母婴传播,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8.
宫内新生儿HBV感染主要与孕妇血清内HBV DNA的高载量有关.近年来临床上采用替比夫定进行HBV母婴阻断取得良好的疗效[1].本研究主要观察替比夫定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分娩后停药时间对母亲安全性的影响,以寻求临床最佳停药时间.  相似文献   
109.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世界约5%母亲是HBV携带者。感染HBV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生(产)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成年后易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而5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本文重点介绍了乙肝疫苗预防的现状,乙肝疫苗在阻断母婴传播中的效果,HBIG及抗病毒药物对围产期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和乙肝疫苗的加强免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通过检测HBV感染父亲体外受精胚胎中的HBV mRNA以明确HBV父婴传播的意义。方法:以慢性HBV感染父亲体外受精后遗弃胚胎为研究对象,用单细胞RT-PCR检测胚胎中的HBV mRNA。结果:父亲HBV血清标志物阳性者而母亲为HBV血清标志物阴性的9例18个废弃胚胎,在1个胚胎中检测到HBVmRNA,阳性率为1/18(5.6%),84个阴性对照胚胎中未检出特异性HBV mRNA。随访发现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3%和44.0%,两者之间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早期流产率分别为33.3%和9.1%,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中HBV mRNA信号阳性父亲的体外受精胚胎成功种植,但发生了早期流产;两组均未发生子代HBV感染。结论:HBV mRNA的阳性结果证实了HBV可以通过精子进入早期卵裂胚胎并在其中复制,可能是父婴传播的主要途径;而且HBV可能会干扰胚胎的发育,进一步造成流产等不良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