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4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86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343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610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522篇
预防医学   264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94篇
  7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6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71.
目的 评价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与集成电子探测器在不同迭代重建强度下对直径≤3 mm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影响。方法 选取不同类型7枚内径3 mm或2.5 mm支架,释放于模拟冠状动脉血管的体外模型中,行配有Stelllar光子探测器的双源CT冠状动脉前瞻扫描,层厚0.5 mm,按迭代重建强度Strength 1~4重建分为4组。对4组图像行双盲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7),Strength 2组获取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34、0.046、0.015)。Strength 2组ALN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3、0.009、0.005)。各组支架管腔内衰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迭代强度增加,噪声明显降低。结论 对于直径≤3 mm支架,联合SAFIRE迭代强度2与集成电子探测器获取的图像质量整体最佳,可为临床提供质量更好的支架图像。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MDCT)不同后处理技术评估主动脉夹层破口大小及位置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确诊主动脉夹层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MDCT轴位图像、不同后处理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对破口大小及位置的显示情况。利用MDCT轴位图像、MPR、VR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大小进行测量;记录夹层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侧的距离,与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测量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别在MDCT轴位图像、MPR矢状位图像、VR图像分别测量破口的大小并记作CT-W、MPR-W、VR-W,比较3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在MPR矢状位图像中沿主动脉外侧缘、主动脉弓内侧缘,并在VR图像中分别测量破口距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分别记作MPR-OD、MPR-ID、VR-D,与术中DSA造影下测量数据(DSA-D)进行比较,MPR-OD、VR-D分别与DSA-D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MPR、CPR 对破口位置显示敏感度均为100.0%(20/20),VR显示破口敏感度为90%(18/20),MIP显示破口敏感度为0%。VR-W大于CT-W及MPR-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W、MPR-W相关系数0.963(P<0.05)。MPR-OD、VR-D与DSA-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OD、VR-D与DSA-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5和0.828(P<0.05)。结论 显示破口位置MPR、CPR图像更具优势。MPR矢状位沿主动脉外侧缘测量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与术中DSA测量数据相关性最好,利用此方法术前测量破口的位置,更能精准地为临床医生术前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低管电压迭代重建(IR)冠状动脉CT成像(CCTA)的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择接受低管电压CCTA检查患者50例,其中体质量指数<25kg/m2 25例(A组)和体质量指数≥25kg/m2 25例(C组),分别采用80kV和100kV管电压进行IR。另选与A组和C组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B组25例和D组25例患者接受标准管电压CCTA检查,分别采用100kV和120kV管电压,进行IR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分别比较A组IR与C组FBP重建以及B组IR与D组FBP重建的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率(SNR)、对比-噪声比率(CNR)、图像质量评分以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与B组FBP重建比较,A组IR的CT值、图像噪声明显升高(P<0.05,P<0.01),有效辐射剂量明显降低(P<0.01),2组SNR、CNR及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FBP重建比较,C组IR的CT值、图像噪声、SNR及CNR明显升高(P<0.05,P<0.01),有效辐射剂量明显降低(P<0.01),2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管电压FBP重建CCTA比较,低管电压IR CCTA不仅能提供质量相接近的CCTA,而且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50%。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EA-TEF)的价值。方法收集8例临床疑诊为EA-TEF的新生儿,于手术前行食管造影及MSCT扫描并进行重建,重建方法包括MPR、MinIP、VR等;将术前MS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8例中,1例为EA-TEFⅠ型,7例为Ⅲ型(其中Ⅲa型4例,Ⅲb型3例);5例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利用MPR、VR重建图像测得的闭锁食管上下盲端的距离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7例仿真内镜图像能明确显示瘘管开口。结论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可以准确诊断EA-TEF并进行分型,显示闭锁食管上下盲端情况及气管-食管瘘口位置可靠,还能显示肺部病变及其他伴随畸形。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评价MPR、CPR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80例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均行MSCT常规轴位扫描与MPR或CPR,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主治医师分别对MSCT常规轴位扫描与结合MPR或CPR对阑尾及其周围病变的显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MS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80例中,手术病理证实68例为急性阑尾炎。MSCT常规轴位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53例,假阴性20例,假阳性5例,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70.6%,特异性58.3%,准确性68.8%;而结合MPR或CPR诊断急性阑尾炎65例,假阴性4例,假阳性1例,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94.1%,特异性91.7%,准确性93.8%。结合MPR或CPR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轴位扫描,2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SCT MPR、CPR可获得优质的阑尾图像,提高急性阑尾炎检出的敏感性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双源CT智能最佳管电压调节(CARE kV)技术在儿童埋伏牙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埋伏牙患儿行CT扫描,并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常规扫描(100kVp/150mAs),B组开启CARE Dose 4D扫描(100kVp/参考管电流150 mAs),C组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扫描(参考管电压100kV/参考管电流120mAs)。比较3组的辐射剂量、图像平均CT值、噪声、SNR、CNR、主观评分及CT诊断与临床诊断的差异。结果 3组实际扫描管电流、管电压及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组比较,B组有效剂量(ED)减低约15.74%,C组ED减低26.85%;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SNR、CNR及主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CT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源CT智能最佳管电压调节技术行儿童埋伏牙CT扫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不影响诊断。  相似文献   
77.
中国第1例数字化女虚拟人的三维重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基于真实人体解剖的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结合医学科学与计算机技术构建一个像真人一样的计算机模型,在数字解剖、手术计划与培训和很多非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价值。本文简要介绍中国第一例女虚拟人的三维重建过程并给出部分三维重建图像结果。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医学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使得医学图像分析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利用医学成像设备进行筛查诊断的工作量巨大,并且由于患者的不断增多,往往伴随着患者病理学的个体差异、医生长时间辛苦的阅片工作和医生的主观评价等缺点,常会出现因假阳性率高而误诊的现象。深度学习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巨大成功让医学图像实现计算机辅助筛查诊断成为可能。本文介绍了深度学习及其在细胞形态学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深度学习在细胞形态学图像分析中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应对措施,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9.
从内容特色化、教学信息化、突出能力培养、突出实验教学、考核多样化5个方面介绍了《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及探索,并详细分析了课程建设的效果,指出了该种课程教学新模式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可使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扎实掌握医学影像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熟练的医学影像处理能力,从而为以后的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0.
葛军  黄德生 《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0):163-164
0引言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DR X线机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成为当今放射医疗诊断设备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新东方1000医用X线摄影系统,应用最新技术a-Si FPD探测器及专用图像处理技术。单平板系统、立式摄影架与摄影平床双工作位设计,能满足从胸片到普通平片进行立位、卧位摄影,正、侧位摄影及专用倾斜投照摄影的全部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