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4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86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343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610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522篇
预防医学   264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94篇
  7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6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模型中的表达,探讨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皮下注射Ⅱ型胶原的方法诱导实验性关节炎模型,并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致敏1、2、3、4、5、6周后分别将各组动物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组织中表达的VEGF进行观察,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对各时期VEGF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在接受胶原致敏后2周左右发病,滑膜组织中的VEGF蛋白的分泌与炎症发展密切相关。结论:VEGF参与了实验性关节炎滑膜血管翳的形成过程,在RA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机器视觉技术通过视觉采集和分析系统对外界环境进行实时图像采集和处理,得到目标的特征信息,最终实现外部设备的控制.机器视觉技术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强、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控制、工业生产、辅助医疗诊断等领域.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机器视觉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在康复领域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综述了机器视觉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在辅助辅具、肢体康复、心理康复等5种康复领域的常见应用进展状况进行简要归纳与介绍,最后总结了机器视觉应用于康复领域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3.
背景:当前法医人类学、人体工程学及足迹学研究均发现足部各信息(如足长、足宽等)与身高、体质量呈现出显著相关性,但国内外文献对有关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与人体身高、体质量的量化研究尚不完善。目的:分析人体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与身高、体质量之间相关性,创新法医人类学、人体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体系,为利用赤足足迹进行人身个体识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足迹学传统平面足迹油墨捺印方法进行样本收集,再利用MATLAB数字软件对足迹对象进行图像处理。测试对象为随机抽取身高分布在165-190 cm之间健康的青壮年男性100名,记录其身高、体质量,获取正常行走步态下的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的实施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对人体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结果与结论:在健康青壮年男性正常弓类型(排除中断弓和膨胀弓两种弓区类型)条件下:①人体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与身高、体质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与人体身高之间关系可被应用于法医人类学、人体工程学、足迹学的身高分析;②身高相较于体质量而言,对人体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的影响更加显著,更具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MDCT)不同后处理技术评估主动脉夹层破口大小及位置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确诊主动脉夹层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MDCT轴位图像、不同后处理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对破口大小及位置的显示情况。利用MDCT轴位图像、MPR、VR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大小进行测量;记录夹层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侧的距离,与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测量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别在MDCT轴位图像、MPR矢状位图像、VR图像分别测量破口的大小并记作CT-W、MPR-W、VR-W,比较3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在MPR矢状位图像中沿主动脉外侧缘、主动脉弓内侧缘,并在VR图像中分别测量破口距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分别记作MPR-OD、MPR-ID、VR-D,与术中DSA造影下测量数据(DSA-D)进行比较,MPR-OD、VR-D分别与DSA-D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MPR、CPR 对破口位置显示敏感度均为100.0%(20/20),VR显示破口敏感度为90%(18/20),MIP显示破口敏感度为0%。VR-W大于CT-W及MPR-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W、MPR-W相关系数0.963(P<0.05)。MPR-OD、VR-D与DSA-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OD、VR-D与DSA-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5和0.828(P<0.05)。结论 显示破口位置MPR、CPR图像更具优势。MPR矢状位沿主动脉外侧缘测量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与术中DSA测量数据相关性最好,利用此方法术前测量破口的位置,更能精准地为临床医生术前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陆英慧  李琴  汪玲  李冰 《安徽医药》2020,24(3):453-455
目的观察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 TVS 4D?HyCoSy)检查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收治的女性不孕症病人 140例,将病人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70例,对照组采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试验组采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两组病人的子宫输卵管的通畅性,比较两组病人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试验组病人的子宫输卵管检查符合率( 95.7%)及显像数( 68.75±3.64)个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的子宫输卵管检查符合率( 87.1%)及显像数( 62.13±4.57)个( P<0.05)试验组病人实施阴道检查时所受阻力[(18.53±1.12)N比( 23.12±2.17)N]及液体反流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 P<0.05)试验,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阴道 TVS 4D?HyCoSy检查图像显示清晰,能准确反映子宫及输卵管的走向及形态结构,且 TVS 4D?HyCoSy检查方式便捷、无辐射、耗时短,在不孕症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和评价采用宝石能谱 CT 单能量成像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门静脉图像的质量,并将其与传统多排螺旋 CT 的门静脉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搜集临床有恶性肿瘤病史、治疗后随诊行上腹部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9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A 组(最佳 CNR 单能量组)、B 组(60keV+40%ASiR 组)及 C 组(常规螺旋 CT组),每组30例。A 组门静脉期采用能谱扫描模式扫描,双电压快速切换;从扫描数据中重组出40~140keV 能量段的101组单能量图像,得出门静脉主干 CNR 随能量变化曲线,进而得出能谱 CT 成像中最佳能量点的单能图像;B 组门静脉期采用能谱扫描模式扫描,双电压快速切换,从扫描数据中重组出60keV 的单能量图像,并加上40%的 ASiR。C 组门静脉期采用常规肝脏增强扫描模式扫描得到门静脉期扫描图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图像中门静脉、肝实质的平均CT 值及其差值、图像噪声及 CNR。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盲法下对3组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结果:门静脉最佳CNR 单能量水平集中在55.87keV 左右。在 A、B、C 组图像的 CNR 分别为6.81±1.87、8.09±2.29、3.30±1.08,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28±0.58分、4.35±0.56分和3.58±0.46分。A、B 组的 CNR 和图像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 C 组(P <0.001)。结论:MSCT 门静脉成像中最佳 CNR 单能量与60keV+40%ASiR 图像较常规螺旋 CT 图像成像质量大大提高,均可在临床血管成像方面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7.
回顾相关研究,介绍超声、CT、MRI、f MRI及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在面瘫诊断、机制研究及评价方面的应用。超声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评估面神经功能预后;MSCT能较好地对面神经管结构性损坏进行显像;MRI能区分面神经与周围组织,并对部分区段面神经进行显影;f MRI能显示面神经损伤后及恢复期脑皮层的变化及功能重组,以及中医针灸治疗对部分脑功能区的激活效应;数字图像分析技术能提供相对精细的定量检测和评价方法。相关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值得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Flash双源CT低管电压80 kVp扫描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儿童副鼻窦CT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疑鼻窦炎行CT扫描患儿60例,A组30例采用100 kVp扫描,FBP重建;B组30例采用80 kVp扫描,SAFIRE重建,强度选择3级;其余条件不变.比较两组的有效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客观指标(CT值、图像噪声、SNR、CNR)、主观评分、诊断效能等.结果 A、B两组有效剂量、图像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在儿童副鼻窦扫描中采用Flash双源CT 80 kVp扫描联合SAFIRE重建技术,在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还可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经手术病理或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证实的IPM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S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MSCT双期增强扫描的原始数据均行MPR、MinIP及CPR,观察病变本身及其与胰管、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18例IPMN患者中,病变与扩张胰管相通18例(18/18,100%),胰管扩张 >1.0 cm 7例(7/18,38.89%),囊性病变17例(17/18,94.44%),囊实性病变1例(1/18,5.56%).主胰管型6例(6/18,33.33%)、分支胰管型9例(9/18,50.00%)、混合型3例(3/18,16.67%).MPR图像能清晰显示IPMN病变的大小、边界、有无强化的壁结节,也可较好显示病变与扩张胰管间的关系以及病变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MinIP图像在显示扩张胰管的全貌及病变与扩张胰管间关系等方面优于MPR图像及CPR图像;CPR图像有助于显示主胰管扩张的全貌.结论 利用MSCT多种后处理技术可整体显示病变、扩张胰管以及周围结构,在IPMN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0.
<正>气虚阴亏血瘀证是中医诊治糖尿病所划分的一种复合证型,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患者人数最多的证型。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舌诊在糖尿病辨治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临床上,医生舌诊时常因外界光线不足、诊治经验缺乏等因素造成证型诊断失误。如今,随着舌象仪的问世,以上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方法来模拟临床医生舌诊的技术也逐渐成熟。然而,目前数字化舌诊在诊断信息的全面综合处理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