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2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86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343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614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526篇
预防医学   265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95篇
  7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6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了解MSCT对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手术前、后上气道变化及手术疗效的价值.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 MPR、CPR及VR等方法测量26例OSAS患者上气道,比较分析手术前、后上气道矢状面重组图像轴面层面咽腔的前后径和面积、腭后区及舌后区最小面积层的各径线和面积及相对位置、软腭悬雍垂最厚处厚度及矢状面上的面积、冠状面CPR图像上最厚左右侧壁厚度、上气道容积;并与多导睡眠(PSG)监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数据分析应用Paired-Samples t检验或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术前比较,手术后患者在矢状面重组后再行轴面重组图像上,上气道腭后区下部(第4层)前后径及面积明显增加[前后径手术前为5.9 mm,手术后为12.8 mm;面积手术前为51.0 mm~2,手术后为275.0 mm~2,t值分别为-5.506、-5.011,P值均<0.05].上部(第2层)显著减小[前后径手术前为14.8 mm,手术后为9.2 mm;面积手术前为241.0 mm~2,手术后为128.0 mm~2,t值分别为2.867、3.087,P值均<0.05].舌后区(第7层)术后前后径明显减小[手术前为12.7mm,手术后为10.3 mm,t=3.718,P<0.05].最小面积层腭后区左右径、面积手术后显著增加[左右径手术前为6.4 mm,手术后为10.9 mm;面积手术前为33.0 mm~2,手术后为76.0 mm~2,t值分别为-3.413、-2.216,P值均<0.05].临床治愈的9例OSAS患者手术前、后的CT测量结果:应用矢状面重组后再行轴面重组方法测量,9例手术治愈患者(术后呼吸暂停指数(AHI)≤5次/h)腭后区最小面积层面积、前后径及左右径均较术前明显增大[面积手术前为41.0 mm~2,手术后为76.0 mm~2,前后径手术前为4.6 mm,手术后为6.6 mm;左右径手术前为8.3 mm,手术后为13.6 mm;t值分别为-4.932、-7.308、-4.320,P值均<0.05].结论 MSCT的MPR、CPR及VR等重组方法,能较好评估OSAS患者上气道,不仅可以很好地显示解剖结构的变化,也可能提示继发的功能变化.最小面积层相应径线增大可能是评价手术有效的很有意义指标之一.术后腭后区上部可能存在的狭窄需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利用MRI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胎儿体表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资料与方法选择3例有强烈自然分娩愿望并自愿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下腹盆腔MRI检查的足月孕妇,用二维稳态快速采集成像序列进行扫描,采集其原始Dicom数据集并导入Mimics 10.01软件中行胎儿数字化三维重建。结果在二维图像上,胎儿体表组织呈低信号,羊水及肺、膀胱、脑脊液等含水多的器官呈高信号,胎盘及子宫壁呈中等偏低信号,胎儿体表边界清晰;成功构建出在体胎儿体表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可以清晰、立体、直观地显示胎儿整体体表解剖结构,并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胎儿的形态及胎儿宫内姿势。结论基于MRI数据集可以构建在体胎儿体表数字化三维模型,具有立体感强、视野大、可任意角度观察等优点,为后期胎儿的形态学分析、生物测量及生长发育评估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3.
目的通过比较PET/CT和PET/MR,初步探索PET/MR一体机的操作流程和成像优化方案。方法228例患者同日内接受PET/CT和PET/MR检查,通过6种不同MR序列与PET采集组合方案,比较图像质量的优劣,以在保证诊断信息基础上缩短患者扫描时间的原则分析判断,并初步确定最优PET/MR一体机采集方案。结果PET/MR结果与PET/CT相近,但其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有独特之处;在6种方案中,以躯干和头部各有独立序列组合、兼顾各向同性结构显示与突出病灶特点的方案6效果最优;PET/MR比PET/CT更易产生伪影。结论在优化方案基础上,PET/MR可获得与PET/CT一致的诊断级图像,但PET/MR采集时间长、伪影多,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4.
增强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MRI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增强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4例颅内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共有病灶124个。分别行增强前、后T1WI和FLAIR扫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病例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增强例数、增强病灶个数及强化病灶部位;对比度及增强率;病变大小和范围。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4例中,增强后FLAIR(CEFLAIR)成像、增强SE T1WI(CET1WI)均显示98例有强化。CEFLAIR成像检出了117个强化灶,CE T1W1检出了120个。4个病灶仅在CEFLAIR显示而CET1WI未显示。另有7个病灶仅在CET1WI显示而CEFLAIR未显示。两者之信噪比(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270),脑灰白质对比度(GMC)、对比噪声比(CNR)及强化率(C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6、7.10、9.67,P值分别为0.015、0.000、0.000)。在显示病灶大小上,CEFLAIR成像明显大于CET1WI(t=4.13,P=0.000),在病灶范围上,有62例CEFLAIR成像较CET1WI大。CEFLAIR成像对位于脑沟、凸面、侧脑室旁及侧脑室内病灶的检出优于CET1WI,而对大脑半球及第四脑室内的病灶的显示不如CET1WI。结论 CEFLAIR成像与CET1WI比较,强化病灶数,两者无明显差别,强化程度CET1WI明显高于CEFLAIR成像,但两者对不同部位病灶的显示有明显差异,CEFLAIR成像显示病灶大小和范围明显大于CET1WI。两种序列相互补充,建议将CEFLAIR成像序列列为增强后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15.
恶性胆管梗阻的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诊断恶性胆管梗阻的价值。方法32例临床怀疑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进行了MRCP检查,并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MRCP对恶性胆管梗阻部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6.9%,而CT为88.5%,超声为76.0%。MRCP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9%。结论MRCP在恶性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上明显高于超声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49个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后处理成像,分析各图像显示骨折情况的能力。结果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显示脊椎爆裂性骨折的部位、椎体压缩程度、骨折片突入椎管的深度范围、局部椎管狭窄程度及三维空间关系。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在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117.
【摘要】目的:使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重组技术分析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良恶性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更好的管理SPN患者提供有力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切除并有病理结果的97例SPN患者,搜集可能影响SPN良恶性判断的因素资料。①一般临床情况及病史: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肿瘤史、家族肿瘤史、COPD病史、结核病史;②采用CT后处理重组技术获取肺结节的影像信息:位置、大小、瘤-肺界面、钙化、磨玻璃影(GGO)、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将上述18项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如有统计学意义,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7例SPN患者中,恶性SPN 77例(79.4%),良性SPN 20例(20.6%)。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癌症史、家族肿瘤史、COPD病史、结核病史等一般资料间无统计学差异。相比良性SPN,恶性SPN多位于肺上叶(χ2=18.853,P=0.000)、直径较大(χ2=11.959,P=0.003)、瘤-肺界面较粗糙(χ2=14.151,P=0.000)。此外,恶性SPN的GGO、分叶征、胸膜牵拉征的发生率显著性高于良性SPN(所有P<0.05),而恶性SPN的钙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良性SPN(χ2=19.532,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PN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结节大小(χ2=18.853,P=0.000)和GGO(χ2=18.853,P=0.000)。结论:SPN定性诊断时应重点观察结节位置、大小、瘤-肺界面、钙化、GGO、分叶征、胸膜牵拉征等影像特点。结节大小、GGO为SP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8.
目的:研究应用Bolus tracking自动触发技术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选用不同阈值对血管质量的影响,评价其价值.方法:64例患者采用Bolus tracking技术,分别用100、130、160和190 HU的阈值,比较四组触发时间、实际触发值、升主动脉强化值和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64例均完成Bolus tracking自动触发扫描,100 HU组130 HU组在触发时间和冠状动脉血管评价上无明显差异,但160 HU和190 HU组有明显差异,四组的实际触发值均有明显差异,而升主动脉强化值均无明显差异.结论:Bolus tracking技术可以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提供理想的扫描延迟时间,自动触发阈值选择在100~130 HU为佳.  相似文献   
119.
为了解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在中耳粘连形成中的作用 ,采用新的火棉胶切片抗原恢复技术及超敏感的生物素 链霉卵白素法 (supersensitivebiotin streptavidin ,SSBSA)检测了粘连中耳在不同期Fn的含量。对结果采用光学显微镜下定性分析 :在中耳粘连各期Fn含量以阳性和强阳性为主 ,而正常组以阴性和弱阳性为主 ;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 :正常组、纤维粘连期、细胞反应期、肉芽期、渗出期Fn含量吸光度 (A)值分别为(17 43±2 91)、(4 4 2 7± 4 5 0 )、(32 2 7± 8 33)、(2 8 91± 7 6 4)、(35 17± 14 2 8) ,正常组与粘连各期间有差异 (P <0 0 5 ) ,粘连各期间差异不明显 (P >0 0 5 )。提示Fn参与了中耳粘连的形成 ,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粘连的始动物质———凝胶基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0.
眼眶整复手术是对眼眶外伤、骨折、炎症、肿瘤和先天异常等所致的眼眶畸形进行整形、修复和重建,以及矫正外形、改善容貌、恢复功能。随着颅面外科技术、影像诊断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以及生物材料和各种金属材料的发明和应用,使很多原来不能手术或难以手术的眼眶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