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3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55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87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856篇
预防医学   48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80篇
  15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探讨国内团体咨询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1996-2013年间的团体咨询研究中文文献,从文献数量、文献来源分布、研究类型、研究主题、研究质量、团体领导者专业素质6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得到文献516篇,其中期刊文献占51.0%,学位论文占49.0%,文献数量逐年上升;从2000年前单一的效果研究和定量研究发展至过程研究、过程-效果研究、定性研究、定性定量结合、理论研究等多种类型和主题。研究主题集中于效果类研究(92.6%),以定量研究为主(54.5%)。研究质量方面,核心期刊论文占发表论文的40.7%,22.5%的实验研究未设立对照组,其中43.3%的研究没有或未说明采用随机或者匹配的方式分组,75.5%效果研究没有进行追踪;65.4%的文献未说明团体带领者的情况。结论:国内团体咨询研究呈快速发展阶段,研究类型及主题更为多样化,但研究质量亟待提高,团体领导者的专业素质仍待考量。  相似文献   
82.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舞动团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方法:将随机选取的46名大学本科生分为实验组(23人)和对照组(23人,有3人后测数据流失)。实验组被试接受连续10周,每周2小时的舞动团体辅导,对照组被试不接受任何处理。使用《一般生活满意度量表》、《抑郁量表》、《积极建构问卷》对两组被试进行前后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前测的各指标上差异不显著,在后测的各指标差异显著。组内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被试的一般生活满意度后测显著高于前测(t=3.347,P0.005),抑郁水平后测显著低于前测(t=-4.217,P0.001),积极建构分数后测显著高于前测(t=4.954,P0.001);而对照组被试在各指标上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结论:舞动团体能显著增强大学生对事物的积极建构,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提高大学生的总体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提高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杰斐逊共情量表中文版对某护理学院208名全日制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进行调查,并从共情得分较低的学生中招募11名学生作为干预对象,接受6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学生共情能力得分。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后,学生的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84.
目的:对沈阳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团体干预后结果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 500名中小学教师,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的,每周一次团体心理咨询,共进行4次干预后,再次应用SCL-90进行心理评估,做心理干预前、后的对照研究。结果:中小学教师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有9个因子上的平均高于国内成人常模;除偏执因子(P>0.05),其余项目均有差异(P<0.05);男教师各因子分的平均分均高于女性教师,男女教师SCL-90各个因子无差异(P>0.05);团体心理咨询前、后比较可见教师各项因子分均有下降。结论:对教师心理问题的团体干预是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很大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85.
近代上海同乡团体对于上海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和公共领域的成长,尤其在弥补政府力量在社会许多方面的缺失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对于政府管理的辅助和补充作用具体表现在慈善求助、教育和医疗方面。本文主要依据相关档案资料,通过梳理近代同乡团体所设医院在上海城市的布局、医疗对象,比较同乡医院与上海其他医院的收费标准,考察同乡团体所办医院在上海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同乡组织在近代上海城市管理中的身份角色。  相似文献   
86.
更年期妇女正念心理干预措施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正念训练对于更年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指标的影响效果,探讨建立以正念训练为主的更年期妇女的心理保健模式.方法 以社区中招募的更年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参加8周的正念训练,同时设置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更年期症状、心理状况、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 ①更年期症状改善状况:实验组和对照组Kupperman评分总分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3.082、-2.625,均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情绪波动、骨关节痛、头痛和心悸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244、-2.301、-4.382,均P<0.05),而对照组上述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000、-0.563、-1.385,均P>0.05);②心理改善状况:实验组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总分、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3.487、-3.131,均P<0.05),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显著上升(t=2.922,P<0.05),而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和特质-焦虑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952、0.450、-0.244,均P>0.05);③医学检查指标变化状况:实验组的舒张压干预后较干预前显著降低(t=-2.561,P<0.05),而对照组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191,P>0.05).结论 正念训练可以降低改善更年期症状评分,对于感觉异常、情绪波动、心悸、皮肤蚁走感等更年期症状有改善的趋势,对于提高更年期妇女的幸福感、降低焦虑、抑郁情绪有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87.
论文的作者应在发表的作品上署名。署名者可以是个人作者、合作作者或团体作者,是拥有著作权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署名权即表明作者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署名表明作者的劳动成果及作者本人都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即作者向社会声明,作者对该作品拥有了著作权。署名是文责自负的承诺,文责自负,是指论文一经发表,署名者对作品负有责任,包括政治上、科学上和法律上的责任。如果文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治疗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的效果.方法:采用开放对照试验设计,将已确诊为胃癌且已完成临床治疗的54名患者,分为团体心理干预组(n=26)和空白对照组(n=28).对干预组进行每周1次,每次100 min,共10周的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研究期间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进行基线、对照组基线评分10周后或干预组10次心理治疗结束当周复评,以及干预组干预后3个月随访.结果:10周末复评时,对照组脱落6人,干预组脱落5人;3个月随访时,收回有效问卷21份.干预组10周末测评在QLQ-C30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平均秩次1.52 vs.1.95,P<0.05)得分高于基线,在恶心呕吐(平均秩次2.40 vs.1.86)、呼吸困难(平均秩次2.40 vs.1.81)、失眠(平均秩次2.40 vs.1.98)、食欲丧失(平均秩次2.40 vs.1.81)、SAS[(45.7±13.4) vs.(36.7±9.2)]、SDS[(33.9±11.0)vs.(27.8±8.8)]得分上均低于基线(均P<0.05),并且得分差异在干预后3个月随访时仍然存在.对照组基线与10周末测评的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改善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大学生童年期虐待、特质抑郁和正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学生415名,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状态-特质抑郁量表中特质抑郁分量表(T-DEP)和正念注意知觉量表(MAAS),分别测量大学生童年期虐待、特质抑郁和正念。结果:童年期虐待得分与特质抑郁得分呈正相关(r=0.4,P<0.01),与正念得分呈负相关(r=-0.37,P<0.01);正念在童年期虐待与特质抑郁得分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60、β=0.33,均P<0.001),与特质抑郁中快感缺失维度得分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75、β=0.31,均P<0.001)。结论:有童年期虐待经历的大学生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特质抑郁,其特质抑郁受到正念的调节。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大学生正念、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正念注意知觉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与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对34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Hayes开发的SPSS宏程序PROCESS检验未来时间洞察力在大学生正念和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正念得分与积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 = 0.418,P<0.001),与消极应对得分相关不显著;未来时间洞察力得分与积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r =-0.376,P<0.001),与消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 = 0.310,P<0.001);未来时间洞察力得分与正念得分呈负相关(r=-0.262,P<0.001).中介模型检验表明,正念对积极应对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346,相对效应值为86%,未来时间洞察力在正念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55,相对效应值为14%.结论:正念不仅能直接正向影响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还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间接影响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