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3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55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87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856篇
预防医学   48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80篇
  15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大学生两性交往成长团体辅导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两性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方法 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设计了提高大学生两性交往能力活动的方式方法和实施程序,并进行了具体的实践.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12名师范大学生进行了为期6周的改善两性交往的训练.结果 大学生在适宜的团体中,开放自己,接纳别人,内化经验,形成新的两性交往理念和交往行为.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喜爱的活动,对提高大学生两性交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2.
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 对 6 0例符合 CCMD-2 -R诊断标准 ,且 Y-BOCS量表评分≥ 1 6分的强迫症病人 ,随机分到认知治疗组 ( 30例 )和氯丙咪嗪组 ( 30例 ) ,两组在氯丙咪嗪常规治疗的同时 ,其中一组加用认知治疗 ,共治疗 8周。在治疗前、后两组均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和 Y-BOCS量表评分。结果 认知治疗组痊愈 1 1例、显效 1 6例、有效 3例。氯丙咪嗪组痊愈 6例、显效 1 4例、有效 1 0例。两组痊愈和显效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 Y-BOCS量表减分率 :认知治疗组 5 4 .90 % ,氯丙咪嗪组 4 2 .33%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认知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强迫症比单用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住院病人中异质性团体治疗的运用。方法:收集不同诊断的住院病人,分析精神科住院病人团体治疗的组成、创建,并通过案例报告探讨治疗过程。结果:团体的开放性、异质性、隐私性和疗效评价是评价团体治疗的重要因素。结论:可以在中国精神科住院病人中推广团体治疗。  相似文献   
34.
团体咨询消解大学生交流恐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团体咨询对消解大学生交流恐惧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以团体咨询的形式对 12名与人交流时存在恐惧或焦虑的大学生进行为期 9周的训练 ,实验前后分别测查PRCA - 2 4、PRCS、FNE、SAD及SCL - 90中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 4个分量表 ,同时通过主观评价量表判断团体咨询的效果 ,团体咨询结束 5个月后对被试予以追踪调查。结果 :经 9周团体咨询后 ,除FNE量表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量表及自评测量项目表现为明显改善 (P <0 .0 5 ) ,追踪评估结果提示团体咨询活动结束 5个月后效果依然存在。结论 :团体咨询方法对消解大学生交流恐惧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团体辅导(GCBT)对高强迫特质大学生认知控制的影响,为开展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干预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2019年3—4月,方便选取合肥市2所高校的6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其中58例高强迫特质大学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9名)和对照组(29名)。实验组接受8次的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共4周,每周2次,每次90 min),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基线与4周后对2组进行强迫症状量表(OCI-R)及Stroop色词测验(SWCT)、数字广度测验(DST)和威斯康辛卡片测试(WSCT)测评。  结果  干预后,GCBT组OCI-R评分(10.28±7.22)低于对照组(15.90±10.20)分(t=2.42,P < 0.05)。在Stroop C和干扰效应(SIE)耗时上,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为(21.89±6.63,8.62±4.43;20.52±7.37,8.04±4.84)s,GCBT组分别为(22.14±4.92,8.36±3.87;16.81±3.43,4.82±1.86)s,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60,10.54,P值均 < 0.05);在DST-倒背得分上,对照组干预前后为(6.21±1.35,6.55±1.45)个,GCBT组为(6.31±1.44,7.24±1.38)个,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3.96,P < 0.05)。  结论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可以改善高强迫特质大学生的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但未改变认知灵活性。  相似文献   
36.
当今现代医学、心理学、脑神经科学、教育学界,正兴起一股研究和应用东方文化与修行技能的潮流。正念疗法、正念冥想正成为现代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势力。一、正念的源流正念的巴利文称为Sati,本意是全神贯注地对目标保持清楚的觉知。此即正念的本质。  相似文献   
37.
新闻     
超1.4万家中医馆接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期间,介绍了"互联网+中医药服务"相关情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工作,先后印发了《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中医药信息标准研究与制定,发布了90余项中医药信息化的团体标准,推动中医药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采取团体认知治疗方法,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网络成瘾大学生在负性情绪以及冲动性方面的差异变化,探索团体治疗网络成瘾的效果。  方法  将招募的贵阳某高校33名网络成瘾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16名)和对照组(17名),在干预前后进行网络成瘾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UPPSP冲动行为量表的测量。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检测两组被试在干预前后与冲动抑制功能相关的脑电成分差异。  结果  对照组干预前后两次网络成瘾、焦虑、抑郁及冲动性的得分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后测N1波幅高于前测(t值分别为-3.32,-3.19,P值均<0.05),N2、P3的波幅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得分下降(t值分别为2.20,2.45,P值均<0.05);消极紧迫感及积极紧迫感得分下降(t值分别为3.84,3.44,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后,N1波幅的反应任务(GO)和停止任务(STOP)均高于前测(t值分别为-3.08,-2.72,P值均<0.05),N2、P3的STOP均低于前测(t值分别为2.10,2.07,P值均<0.05)。  结论  团体认知治疗可以改善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负性情绪,降低冲动性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冲动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正念减压在糖尿病肾病(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88例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反馈式健康教育+正念减压,对两组干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治疗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实施反馈式健康教育+正念减压效果理想,可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