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768篇 |
免费 | 2065篇 |
国内免费 | 94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57篇 |
儿科学 | 2240篇 |
妇产科学 | 268篇 |
基础医学 | 1752篇 |
口腔科学 | 23篇 |
临床医学 | 7252篇 |
内科学 | 6168篇 |
皮肤病学 | 45篇 |
神经病学 | 65篇 |
特种医学 | 80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8篇 |
外科学 | 517篇 |
综合类 | 18918篇 |
预防医学 | 4816篇 |
眼科学 | 50篇 |
药学 | 9811篇 |
177篇 | |
中国医学 | 10671篇 |
肿瘤学 | 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5篇 |
2023年 | 962篇 |
2022年 | 1285篇 |
2021年 | 2275篇 |
2020年 | 1617篇 |
2019年 | 1518篇 |
2018年 | 648篇 |
2017年 | 1418篇 |
2016年 | 1544篇 |
2015年 | 1791篇 |
2014年 | 3141篇 |
2013年 | 3036篇 |
2012年 | 3553篇 |
2011年 | 3824篇 |
2010年 | 3547篇 |
2009年 | 3438篇 |
2008年 | 3289篇 |
2007年 | 3337篇 |
2006年 | 3079篇 |
2005年 | 3082篇 |
2004年 | 2573篇 |
2003年 | 2319篇 |
2002年 | 1993篇 |
2001年 | 1860篇 |
2000年 | 1598篇 |
1999年 | 1387篇 |
1998年 | 1216篇 |
1997年 | 1066篇 |
1996年 | 929篇 |
1995年 | 699篇 |
1994年 | 542篇 |
1993年 | 431篇 |
1992年 | 406篇 |
1991年 | 338篇 |
1990年 | 193篇 |
1989年 | 258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山东地区过敏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山东地区过敏患者不同病种的过敏原特点。方法对3 420例过敏患者按6个不同病种分别统计阳性率排前10位的过敏原阳性例数及阳性率,分析其过敏原特点。结果6个病种阳性率前3位的过敏原分别是:①过敏性鼻炎:尘螨(85.5%),蒿属和豚草花粉(62.3%),霉菌(56.6%);②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尘螨(72.7%),油漆、苯、醛类(60.0%),蒿属、豚草花粉(57.1%);③咳嗽变异性哮喘:油漆、苯、醛类(74.8%),尘螨(63.3%),香烟(57.8%);④过敏性哮喘:尘螨(81.1%),虾(77.8%),油漆、苯、醛类(72.8%);⑤湿疹:虾(75.0%),海鱼(56.7%),洗衣粉(54.8%);⑥荨麻疹:虾(70.5%),海鱼(70.2%),油漆、苯、醛类(70.0%)。结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主要过敏原是尘螨、油漆、苯、醛类等;湿疹、荨麻疹等皮肤过敏性疾病主要过敏原是虾、海鱼和洗衣粉等。 相似文献
992.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因子诱发的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遗传、环境、行为、心理、机体免疫等诸多方面。目前,全世界哮喘患者达1亿,我国已逾千万,儿童哮喘患病率为0.5%~2.0%,个别地区高达5%。哮喘病情反复发作,严重的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身心健康和学习,需要长期、系统地治疗。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迟缓抗原-4(very late antigen-4,VLA-4)拮抗剂BIO-1211对大鼠支气管收缩和白细胞黏附反应的影响。方法:卵白蛋白致敏大鼠,抗原攻击诱发大鼠支气管收缩反应,采用整体肺功能测定法测定肺阻力(Rt,)和动态肺顺应性(Cdyn)。分离大鼠中性粒细胞,用纤维黏连蛋白(Fn)或血清诱导中性粒细胞产生黏附反应。用组胺和乙酰胆碱诱导豚鼠哮喘反应。结果:给大鼠气雾吸入BIO-1211(1、3、10mg/ml)呈剂量依赖抑制致敏大鼠抗原攻击引起RL的升高和Cdyn降低;BIO-1211(25、50、100、200μg/ml)明显抑制纤维黏连蛋白(Fn)和血清诱导的中性粒细胞黏附反应,其抑制率分别为23.5%、24.6%、61.4%、58.1%和29.99/6、35.9%、35.3%、15.49/6;但BIO-1211(10mg/ml)给豚鼠气雾吸入不能抑制乙酰胆碱和组胺诱导的药物性哮喘。结论:BIO-1211预防致敏大鼠抗原攻击引起的支气管收缩反应,可能与其抑制炎症细胞进入肺组织有关,而对炎症介质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性。方法:我院儿科住院患儿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用自拟麻杏射干汤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比较两组结果。结果:治疗组显效3例(15%),有效15例(75%),无效2例(10%),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8例(40%);有效6例(30%),无效6例(30%),总有效率为70%。平均用药时间治疗组2~7 d,平均3.2 d;对照组2~9 d,平均4.1 d,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院后再次哮喘复发(1月内),对照组6例。结论:麻杏射干汤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与单纯西药比较具有治疗费用低、毒副反应少、用药时间短、给药方法简便、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5.
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研究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与吸人糖皮质激素(ICS)对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效果.方法 54例2~5岁患儿随机分为LTRA组(27例)和ICS组(27例).LTRA组口服孟鲁司特钠,每次4mg,睡前服用1次;ICS组患儿规律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每日200~400μg,采用储雾罐辅助吸入.药物治疗3个月后继续随访观察15个月.结果 LTRA组与ICS组比较,控制症状所需的平均天数为(8.31±3.69)d和(7.20±2.78)d;症状缓解率为92.6%和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的18个月LTRA组复发率(36.0%)显著高于ICM组(15.4%).转化为典型哮喘者, LTRA组7例(28.0%), ICS组2例(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LTRA控制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近期疗效与ICS相当,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但接受LTRA治疗的患儿远期复发率或者转化为典型哮喘的比率高于ICS治疗的患儿. 相似文献
996.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是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的疾病,是由一些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致病,本文重点阐述支气管哮喘与HL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7.
患者,男,63岁.胸闷,喘息4个月,突发意识障碍,呼吸停止5min.患者4个月前开始反复出现胸闷,喘息,多在受凉后出现,无发热,无咳嗽、咯痰,夜间可平卧,无心前区压榨样不适,1个月前伴有咽干和声嘶.20d前曾于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①危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②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婴儿期进行免疫干预对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Th2免疫紊乱和复发喘息的影响。 方法年龄小于6个月毛支患儿50例,随机分为毛支观察组和毛支对照组各25例,同时设正常对照婴儿15例,毛支观察组给予卡介苗素治疗1年,治疗前后分别对毛支观察组和毛支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0、IL-12,并随访两年内喘息发作次数和喘息持续时间。 结果①毛支观察组和毛支对照组IL-1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②毛支观察组经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后IL-10明显降低,IL-12明显升高。③反复喘息次数明显减少,喘息时间明显缩短。 结论毛支患儿存在着Th1/Th2免疫功能紊乱,婴儿期进行免疫干预能明显改善毛支患儿Th1/Th2免疫紊乱状况,并能预防哮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镁在支气管哮喘豚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将5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哮喘模型延续组(B<,1>组)、高镁组(B<,2>组)、低镁组(B<,3>组).用卵清蛋白复制哮喘气道重塑模型.观察血清镁离子浓度和气道壁各层厚度.结果 ①B组血清镁离子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5),气道壁各层厚度明显大于A组(P<0.05,<0.01).②B<,1>组血清镁离子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气道壁各层厚度明显大于B组(P<0.05,<0.01).③B<,2>组气道壁各层厚度小于B<,1>组(P<0.05);④B,组气道壁各层厚度大于B<,1>组(P<0.05).结论 镁在豚鼠哮喘气道重塑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联合特异性脱敏(SIT)对哮喘缓解期患者血清IgE及IL-4的影响.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斯奇康、特异性脱敏及斯奇康联合特异性脱敏治疗,并比较3组治疗后血清总IgE及IL-4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 36 d 后IL-4水平开始下降,疗程结束时显著降低[(6.50±8.30)ng·L-1],与单用斯奇康组和特异性脱敏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此时血清总IgE在一定程度上降低[(261±329)mg·L-1].结论:斯奇康与特异性脱敏联合治疗可减少体内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较单用斯奇康、脱敏治疗起效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