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74篇 |
免费 | 886篇 |
国内免费 | 31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94篇 |
儿科学 | 26篇 |
妇产科学 | 22篇 |
基础医学 | 855篇 |
口腔科学 | 163篇 |
临床医学 | 2330篇 |
内科学 | 545篇 |
皮肤病学 | 19篇 |
神经病学 | 2244篇 |
特种医学 | 52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011篇 |
综合类 | 5385篇 |
预防医学 | 890篇 |
眼科学 | 166篇 |
药学 | 1959篇 |
137篇 | |
中国医学 | 893篇 |
肿瘤学 | 3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7篇 |
2023年 | 756篇 |
2022年 | 885篇 |
2021年 | 1381篇 |
2020年 | 1040篇 |
2019年 | 796篇 |
2018年 | 331篇 |
2017年 | 571篇 |
2016年 | 567篇 |
2015年 | 697篇 |
2014年 | 1052篇 |
2013年 | 1072篇 |
2012年 | 1076篇 |
2011年 | 1132篇 |
2010年 | 1024篇 |
2009年 | 946篇 |
2008年 | 1008篇 |
2007年 | 894篇 |
2006年 | 822篇 |
2005年 | 789篇 |
2004年 | 719篇 |
2003年 | 735篇 |
2002年 | 503篇 |
2001年 | 416篇 |
2000年 | 269篇 |
1999年 | 218篇 |
1998年 | 167篇 |
1997年 | 147篇 |
1996年 | 137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方法根据手术特点及配合要求,从患者心理护理,设备及器械的准备,手术过程的配合,器械的灭菌、清洗、保养等方面对15例神经内镜下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进行配合。结果15例手术中并发脑脊液漏2例,短暂性多尿1例,低钠血症1例。术后2~3个月行MR复查,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2例,随访至今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充分的物品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熟练的手术配合,术后器械的清洗及保养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控制感染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经肘后切口不同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82例,其中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55例,肱三头肌内外侧双切口入路32例,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单切口入路95例。结果:1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周,平均9周。平均手术时间: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55min,肱三头肌内外侧双切口入路47min,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单切口入路38min。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为5周。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平均时间: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9.7周,肱三头肌内外侧双切口入路7.2周,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单切口入路6.8周。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入路得到优化,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单切口入路优于其他入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测量经皮逆行耻骨上支通道螺钉导针入针点与周围重要生殖结构的解剖学距离,为临床置钉提供精准的解剖学数据,降低术中损伤重要生殖结构的风险。方法 选取14例防腐成年尸体标本,C臂机监视下,徒手自理想入针点完成经皮逆行耻骨上支通道螺钉导针置入,对标本进行解剖,测量男性标本中导针入针点到精索、阴茎背神经、海绵体的最近距离,测量女性标本中导针入针点到子宫圆韧带、阴蒂背神经、阴蒂体基底部、阴蒂头的最近距离。结果 男、女性左、右两侧导针入针点与各重要生殖结构距离的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标本导针入针点与同侧精索的平均距离(49.70±6.04)mm>对侧精索(20.57±9.59)mm>阴茎背神经(19.79±5.36)mm>海绵体(17.56±5.95)mm;女性标本导针入针点与同侧子宫圆韧带的平均距离(63.20±9.67)mm>对侧子宫圆韧带(55.25±6.52)mm>阴蒂头(39.82±3.03)mm>阴蒂背神经(23.80±6.04)mm>阴蒂体基底部(17.96±2.93)mm。入针点距对侧精索与对侧子宫圆韧带两者... 相似文献
104.
储银颖方一程磊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2,(3):284-289
目的 研究内镜下咽旁间隙(PPS)肿瘤手术入路及各入路的解剖标志。方法 采用8例(16侧新鲜灌注的尸头标本,在高清内镜下模拟PPS肿瘤切除手术。由浅入深进行经颈入路、经口腔前庭入路手术,研究相应的解剖标志。结果 经颈入路可以定位颈动脉、各组脑神经,以及与固定骨性结构的关系,内镜下可快速顺利抵达PPS,对术中颈动脉的保护具有巨大优势。经口腔前庭-颞下窝入路,在微创条件下充分暴露了颞下窝的解剖结构,可定位下颌神经、下牙槽神经、上颌动脉和翼外肌等解剖标志点,分离舌神经、脑膜中动脉、颈动脉,为内镜下切除颞下窝、上咽旁间隙(UPPS)肿瘤提供了微创手术的解剖学参考。经口咽进入茎突前、后间隙,可确定颈内动脉及其与各后组脑神经(Ⅸ~Ⅻ)的解剖关系,为内镜或机器人辅助下经咽入路PPS肿瘤切除术提供了解剖学基础。结论 内镜下经颈、经口腔前庭、经口咽入路,可明确判定咽旁间隙内血管、神经等的毗邻关系及解剖标志,为临床内镜下PPS肿瘤的切除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经岩乙状窦前入路的相关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该入路提供影像解剖依据,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10例成人头颅标本先行高分辨率CT岩骨薄层扫描,后用磨钻对标本轮廓化骨迷路,分别测量与该入路有关的后半规管及乙状窦沟与周围骨质的距离。结果:CT扫描测量乙状窦沟宽是11.44±1.79mm,深是5.27±1.93mm,乙状窦沟底到乳突外表面的距离是10.38±3.90mm,乙状窦沟前壁到外耳道后壁的距离是13.66±2.18mm。后半规管最外侧至乳突外表面的最近距离是13.44±1.86mm,至乙状窦沟前缘的距离是9.65±1.76mm,其最后部至岩骨后壁的距离是2.92±0.98mm。对应的解剖测量结果分别是11.26±1.58mm、5.12±1.88mm、10.26±3.78mm、13.74±1.96mm、13.86±1.98mm、9.82±1.91mm和3.12±1.08mm。CT扫描测量与解剖测量结果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扫描测量结果可代表实际的相关解剖结构的距离,CT岩骨薄层扫描可指导经岩乙状窦前入路中岩骨后外侧壁的安全磨除。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双入路小切口坏死组织清除术联合持续灌注引流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IN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20例INP病人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年龄为(42
±9)岁。20例病人均行双入路小切口坏死组织清除术,联合术后...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的经验与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改良乙状窦后入路,全程神经内镜下切除肿瘤。评价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结局。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20~300 min,中位时间180 min;住院时间7~10 d,平均8.5 d。完全切除22例(95.6%),次全切除1例(4.4%)。术后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级20例,Ⅱ级2例,Ⅲ级1例。所有患者中,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15例,症状减轻6例,颅神经损害同术前2例,所有患者面神经解剖保留。随访结果:无后组颅神经障碍;出现永久面神经损害1例;出现三叉神经障碍1例和面神经障碍1例,半年后完全恢复。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无迟发性颅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具有明显的优势,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血管神经的牵拉,提高肿瘤的全切率。 相似文献
108.
曲良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19):33-36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行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90例巨大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正中切口入路,研究组采用微创通道下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2个月时影像学相关参数、腰椎功能、多裂肌面积与等级。结果:和对照组比,研究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72 h VAS评分更低(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腰椎矢状面Cobb角较术前增大,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高,腰椎冠状面Cobb角较术前缩小(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腰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多裂肌面积较术前缩小,但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研究组多裂肌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7.78...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传统侧方入路与肠系膜上动脉入路右半结肠癌根除术对患者整体获益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开展腹腔镜下传统侧方入路右半结肠癌根除术,研究组40例开展腹腔镜下肠系膜上动脉入路右半结肠癌根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耗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更短,引流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EA、CA19-19、CA125表达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CEA、CA19-19、CA125表达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常规盖被联合充气加温毯对脑垂体瘤患者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手术术中寒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脑垂体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7例.两组均采取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盖被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盖被+充气加温毯干预,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寒战、低体温发生情况、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及拔管时间、住院时长.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长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寒战发生率为10.81%、低体温发生率为27.03%,低于对照组35.13%、5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0.00%与对照组10.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盖被联合充气加温毯应用于脑垂体瘤患者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手术中,可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术中寒战、低体温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