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4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6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23篇 |
内科学 | 78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105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34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同步性可以度量不同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但目前对脑电的同步性研究多数是基于头皮数据进行的。脑电的容积导体效应,可能导致头皮电极之间出现伪相关,从而影响同步性的度量。实验所用的数据集包括正常(28例)和酗酒(28例)两类被试的61通道EEG时间序列,每一个被试参与3种条件的实验任务:单刺激(S1)、双刺激匹配(S2 match)、双刺激不匹配(S2 no match)。利用eLoreta溯源技术,在大脑皮层上自定义了61个感兴趣区域(ROI),计算两类被试之间的同步似然性,最后对酗酒被试和正常被试执行认知任务时的同步性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执行相同认知任务时,酗酒被试全脑平均同步似然均小于正常被试,且在α、β1和θ波段上均有P<0.05,差异达到统计显著。在执行不同认知任务时,正常被试的同步性可以准确反映出不同认知任务的复杂程度(S2 match > S2 no match > S1),而酗酒被试的同步性则无规律变化。不同被试之间的区域MSL结果表明,在执行S2 match任务时,酗酒被试多个区域MSL均小于正常被试,且在α波段上额叶、左颞叶、中央和右颞叶区均有P<0.05,差异达到统计显著;在β1波段上,额叶区P<0.05,差异达到统计显著;在β2波段上,额叶、左颞叶区均有P<0.05,差异达到统计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酗酒被试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连接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这为研究酗酒引起的脑损伤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和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TDI)联合脑利钠肽(BNP)评价不同起搏模式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15例植入双腔起搏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分别以AAI、DDD和VVI三种起搏模式起搏5min和起搏3个月后行TDI和BNP检查,超声检查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12节段收缩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1、2节段收缩峰速度平均值(Vs-m)、12节段舒张早期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D-SD)、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并计算E/A、Em/Am和E/Em。结果在5min和3个月时AAI模式下TS-SD与TD-SD明显小于DDD和VVI模式(P〈0.05)。三种起搏模式TS-m和E/A在5min和3个月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DD、VVI模式起搏5min后LVEF、Em/Am、E/Em与AAI模式相比无差异(P〉0.05),但VVI模式SV明显低于AAI及DDD模式(P〈0.05)。在AAI、DDD和VVI模式下随访3个月LVEF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模式下起搏5min,BN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3个月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联合脑利钠肽测定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估永久起搏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全方向M型超声与二维应变技术对右室流出道(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VB)患者左室心肌径向运动同步性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对30例RVOT起源PVB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同时行全方向M型和超声二维应变分析,以全方向M型超声测定的左心室6节段收缩期径向速度达峰时间及舒张早期速度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6-SD,Td-6-SD)、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左心室6节段径向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应变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rs-6-SD,Trd-6-SD)作为左室内不同步指标,分析两种技术评价左室不同步的一致性.以正常对照组各测定指标的均数加上2倍标准差作为单侧97.7%上限值.结果 PVB组PVB时6节段的Ts-6-SD、Td-6-SD、Trs-6-SD及Trd-6-SD均大于对照组(P<0.001).全方向M型与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得左室运动同步性的结果存在一致性(Kappa>0).结论 RVOT起源PVB患者PVB时左室收缩与舒张均存在失同步,全方向M型超声与二维应变技术对左心室径向运动同步性的评价结果一致,两种技术均能评价左心室径向运动同步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联用缬沙坦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口服阿司匹林(一日1次0.1 g)+胺碘酮(一日1次0.2 g)]和治疗组[n=4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缬沙坦(一日1次80 mg)],两组均连续服用6个月.分别在房颤复律后次日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房功能及收缩同步性指标.结果 与复律后次日相比,治疗组在复律后6个月,左心房容积、左心房室环游离壁心室舒张早期及心室舒张晚期心房肌组织最大运动幅度之比(DED/DAD)、心室舒张早期及心室舒张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之比(E/A)、左心房室环游离壁心室舒张早期及心室舒张晚期心房肌组织运动峰速之比(Em/Am)、左心房收缩同步性指标均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复律后6月,以上指标也均显著减小(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治疗可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功能及左房收缩运动同步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心功能和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功能性单心室患儿20例,正常儿童20例,Q‐lab软件分析并计算比较主心腔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节段位移和圆心位移值以及各项同步性各项参数。结果①单心室患儿舒张末期容积及收缩末期容积比正常儿童明显增大,而射血分数却显著降低;②单心室患儿各节段的位移均低于正常儿童;③单心室患儿 Tmsv16‐SD、Tmsv16‐SD%、Tmsv16‐Dif、Tmsv16‐Dif%、Tmsv12‐SD、Tmsv12‐SD%,Tmsv12‐Dif、Tmsv12‐Dif%、Tmsv6‐SD、Tmsv6‐SD%、Tmsv6‐Dif、Tmsv6‐Dif%较正常儿童有明显延长;④同步性指标和心功能相关性较好,Tmsv16‐SD%与 EF相关性最好( r =‐0.774,P <0.001)。结论 Tmsv16‐SD%与EF相关性最好,是反映心肌运动同步性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87.
组织多普勒显像评价心衰患者心肌运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内心肌收缩和舒张运动的同步性情况。方法本研究共收入25例正常人和70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患者又根据心电图QRS波群宽度分为三个亚组:窄QRS亚组(QRS宽度小于120ms)23例;QRS中度延长亚组(QRS宽度在120ms至150ms之间)26例;QRS重度延长亚组(QRS宽度大于150ms)21例。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中的组织速度成像,测量左心室各节段长轴方向的收缩达峰时间(TS),舒张早期达峰时间(TE)。计算12节段TS和TE的标准差(TS-SD和TE-SD)和极差(TSmax-min和TEmax-min),评价左心室收缩舒张同步性。结果收缩期同步性指标TS-SD在对照组和心力衰竭三个亚组中分别为18.60(7.89)ms、27.02(11.16)ms、38.37(15.52)ms、47.28(19.06)ms,心力衰竭亚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期同步性指标TE-SD在对照组和心力衰竭三个亚组中分别为19.53(6.4)ms、35.40(16.92)ms、45.66(21.22)ms、51.93(27.92)ms,心力衰竭亚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心力衰竭患者中收缩期收缩失同步的比率分别为39%、62%、7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心力衰竭患者中舒张失同步的比率分别为52%、69%、8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心力衰 相似文献
88.
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同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TSI)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的同步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心肌肥厚(LVH)患者4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无左室心肌肥厚(NLVH)患者52例,健康者32例为对照组,应用实时三平面TSI技术测量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和室间隔的基底段和中间段等12个心肌节段的收缩达峰时间(Tp),计算Tp平均值(Tp—mean)和标准差(.rp—s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Tp—mean延长(P〈0.001)、Tp—sd增大(P〈0.01),且LVH组Tp—mean和.rp—sd较NLVH组延长、增大(P〈0.001)。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与Tp—mean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存在不同步性,且在心肌肥厚状态下心肌收缩不同步性增大。TSI技术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功能的全面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同步性临床价值.方法 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40例对照者接受二维超声检查,用斑点追踪成像软件分析测量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sl)、收缩期径向和环向应变达峰时间(tssr,tssc).计算左室各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l-SD,tssr-SD,tssc-SD)及节段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sl-dif,tssr-dif,tssc-dif),测量纵向应变延迟指数(LSDI),LSDI≥25%作为左室不同步标准.同时运用改良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同步性参数较对照组增加(P<0.001或P<0.05);LSDI与LVEF呈负向线性相关(r=-0.786,P<0.001).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准确评价左室不同步性,纵向应变延迟指数LSDI与LVEF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