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3篇
内科学   7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支架1置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后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病例组选取30例心肌梗死拟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正常对照组选取35例,对正常对照组及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以及左室各个心肌节段在纵向、径向、圆周方向三方面达到峰值应变所需要的时间(TPSLS、TPSRS、TPSCS),并计算纵向应变、径向应变、环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ssl-SD、Tssr-SD、Tssc-SD),比较分析各参数在PCI手术前后的变化差异,结合分析左室收缩同步性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PCI治疗前左室LVDd、LVESV、LVEDV较对照组扩大,LVEF比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I治疗前比较,PCI术后1周、1个月LVDd、LVESV、LVEDV及LVEF都没有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LVDd、LVESV、LVEDV比PCI治疗前及PCI治疗后1周、1个月都有一定的缩小,LVEF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病例组术前Tssl-SD、Tssr-SD、Tssc-SD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第1个月与术前比较Tssl-SD、Tssr-SD、Tssc-SD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Tssl-SD、Tssr-SD、Tssc-SD与术前及术后1月比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导致左室收缩同步性下降,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左室收缩同步性逐步恢复,斑点追逐成像能够定量评价PCI术后左室收缩同步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382.
杨志英  张琦  郑浩  李旭峰  白云 《河北医药》2013,(23):3552-3553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包积液患者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性和整体功能。方法对31例心包积液患者应用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20例正常组做为对照组,进行左心室17节段收缩同步性检测,并测量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结果大量心包积液患者TS.16SD、TS.16DIF%增大,EF、FS均减低(P〈0.01)。结论全容积三维超声能够定量评价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83.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整体心功能及同步性,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分两组,病例组为36例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对照组为36例正常儿童,应用Q-lab软件分析并计算单心室主心腔及正常儿童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16节段达到收缩末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和最大差值(Tmsv16-SD、Tmsv16-Dif)、被标准化为心动周期的百分比(Tmsv16-SD%、Tmsv16-Dif%)、12节段达到收缩末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和最大差值(Tmsv 12-SD、Tmsv 12-Dif)、被标准化为心动周期的百分比(Tmsv 12-SD%、Tmsv 12-Dif%)。结果病例组的EDV(48.64±33.62)ml明显大于对照组的EDV(35.82±16.71)ml,P<0.05。病例组的ESV(25.12±19.81)ml明显大于对照组的ESV(11.42±5.94)ml,P<0.05。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EF(49.80±8.83%)明显小于正常儿童的EF(68.26±5.50%),P<0.05。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Tmsv16-SD、Tmsv16-Dif、Tmsv16-SD%、Tmsv16-Dif%、Tmsv 12-SD、Tmsv 12-Dif、Tmsv 12-SD%及Tmsv 12-Dif%与正常儿童相比,有明显增大,P<0.05。结论功能性单心室患者存在收缩功能不全及不同步,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功能性单心室患者整体心功能及同步性。  相似文献   
384.
目的 探讨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对左心室运动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59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分为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组(DSE)(n=26)和腺苷负荷试验组(ASE)(n=33),采用药物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技术,以左心室12个节段(6个基底节段和6个中间节段)及6个基底节段收缩期速度达峰时间(Ts)和舒张早期速度达峰时间(Te)的变异系数(Ts-CV、Te-CV)作为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期和舒张期不同步的指标.结果 基线状态下,DSE组与ASE组12节段Ts-C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达到峰值剂量后,与ASE组比较,DSE组12节段和6基底节段Ts-CV均显著增加.分别为(33±17)%vs(24±10)%(P<0.05)和(32±20)%vs(22±10)%(P<0.01);12节段和6基底节段Te-CV亦显著增加,分别为(14±10)%vs(5±3)%(P<0.01)和(13±12)%vs(5±3)%(P<0.01).结论 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对左心室运动同步性具有负性作用,不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治疗.提示药物对心脏同步性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85.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SMPI)评估冠心病心脏收缩同步性规律及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行GSMPI检查的人群共116例,其中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76例(轻度心肌缺血30例,中度心肌缺血24例,重度心肌缺血22例),正常对照者40例,比较4组间相位直方图带宽(PHB)和相位标准差(PSD)水平,同时对同步性参数和心肌缺血参数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中重度心肌缺血患者心脏收缩同步性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 P <0.05);冠心病中度和重度心肌缺血患者心脏收缩同步性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心肌缺血患者( P <0.05);冠心病重度心肌缺血患者心脏收缩同步性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心肌缺血患者( P <0.05);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同步性丧失程度与心肌缺血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 P <0.05)。结论 GSMPI能够用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脏收缩同步性程度评估,有助于筛选心脏收缩同步性丧失早期患者;同时冠心病心脏收缩同步性丧失程度与心肌缺血严重程度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86.
长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导致心室收缩不同步、心力衰竭、持续性心房颤动和病死率增加。希氏束起搏是最具生理的心室起搏方式,通过正常的希氏束-浦肯野系统传导,可以保持或恢复双心室同步激动,避免心室收缩的不同步,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多个关于永久希氏束起搏的研究表明希氏束起搏是可行和安全的,并能够纠正束支传导阻滞,保护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希氏束起搏可能成为心脏起搏的优选方式,并可能代替目前常用的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87.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右心室心尖部(RVA)和间隔部(RVS)起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左心房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将51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分为RVA组(n=31)和RVS组(n=20),采用RT-3DE分别测算患者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的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房16节段、12节段、6节段QRS波起点到左心房收缩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Tmsv-6-SD)及最大时间差(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的变化.并对以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Tmsv-16-SD、Tmsv-12-SD及Tmsv-6-SD和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均分别较各组术前增高(P均 <0.05),RVS组术后3、6、12个月Tmsv-16-SD、Tmsv-12-SD、Tmsv-6-SD和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均小于同时点RVA组(P <0.05).RVS组6、12个月的LAAEF、LVEF均大于同时点RVA组(P <0.05).结论 采用RT-3DE检测的左心房各节段达最小容积的最大时间差可较时间标准差更敏感地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房同步性的影响.持续RVA和RVS起搏均可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左心房收缩运动失同步化,但RVS起搏的不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88.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在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周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常规体外受精完全失败的306个周期,根据补救ICSI的时间不同分为6~8h补救ICSI组(A组)和18~20h补救ICSI组(B组),其中行新鲜胚胎移植且有胚胎冷冻的分别记为AI组(n=108)和BI组(n=51),随后行冻融胚胎移植的分别记为AⅡ组(n:74)和BⅡ组(n=46),观察各组的妊娠结局。结果:A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BⅡ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明显高于BI组(32.61%VS11.76%,15.08%VS5.04%,P〈0.05);AII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较AI组高(44.59%VS34.26%,21.86%VS19.40%),但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理的补救时间是影响补救ICSI结局的关键因素,进一步的冻融胚胎移植可以改善补救ICSI治疗周期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89.
目的 采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颈动脉斑块长轴方向的应变和运动同步性.方法 对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50例和无脑血管病史(NCD)对照组40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速度向量成像测定斑块不同位点的最大应变(Smax)、应变率(SR)和应变达峰时间(Tp).结果 (1)ACI组检出偏心性斑块69个,直径狭窄率均小于50%,NCD组检出偏心性斑块45个,去除硬斑和溃疡斑,ACI组56个斑块,NCD组40个斑块纳入研究.(2)2组斑块近心端Smax大于顶部、顶部大于基底部;ACI组斑块近心端肩部Smax和顶部Smax小于NCD组;2组近心端肩部SR大于顶部,其余位点SR无统计学差异;2组间S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CI组内近心端肩部Tp小于基底部Tp;2组间相比ACI组近心端肩部Tp小于NCD组.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可以定量检测斑块不同位点的应变和同步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斑块易损性.  相似文献   
390.
目的评价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双心室同步性的影响。方法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20例,按照心室电极的位置,随机分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组(RVOT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QRS波形态和宽度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左心室后壁之间的运动延迟(SPWMD)和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IVMD)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植入起搏电极导线和起搏器,随访期间无电极脱位和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术前所测定的LVEF、SPWMD及IVM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RVS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时限无明显变化,而RVA组较术前及RVOTS组显著延长;术后3个月随访,RVOTS组LVEF、SPWMD、IVMD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而RVA组LVEF较术前下降,SPWMD、IVMD较术前延长,RVA组和RVS组相比,LVEF显著下降,SPWMD、IVMD显著延长。结论RVA起搏使左、右心室不同步,RVOTS起搏和RVA起搏相比,使双心室开始除极时间差缩短,尽可能地维持了双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的同步性,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较小,RVOTS起搏比RVA起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