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4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6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23篇 |
内科学 | 78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105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34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心室电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同步性均是影响心功能的重要因素,在起搏方式一定时,起搏部位通过对心室激动顺序的不同对心功能有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和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心脏结构改变的比较,以探讨其对患者近期血流动力学和心脏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间隔部和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apex,RVA)起搏对心脏收缩同步性、收缩功能的影响,探讨RVOT间隔部起搏的意义。方法 5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分为RVOT组(n=25)和RVA组(n=25),起搏器置入1个月后通过调整房室间期使心室节律全部为起搏节律或房室结自身下传节律,观察起搏参数,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RVOT组与RVA组电极导线植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未出现植入并发症。两组随访1个月时起搏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OT组和RVA组起搏后的QRS波时限较前明显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VOT组:(135±8)ms vs.(88±8)ms,P<0.001;RVA组:(154±8)ms vs.(90±6)ms,P<0.001]。RVA组起搏后QRS波时限较RVOT组增宽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起搏后室间机械延迟(interventricularmechanical delay,IVMD)和室间隔-左心室后壁收缩运动延迟时间(septal-to-posteriowall motion delay,SPWMD)较起搏前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VA组起搏后IVMD和SPWMD绝对值较RVOT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VMD:(38±7)ms vs.(24±5)ms,P<0.001;SPWMD:(118±21)ms vs.(60±11)ms,P<0.001]。两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起搏会造成心室收缩不同步,RVOT起搏对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影响较RVA起搏小,提示RVOT起搏是较为生理的起搏位点。 相似文献
33.
选择行射频消融术患者30例,术后分别将标测电极置于左室后侧壁(LVPLW)及右室前侧壁(RVALW),大头消融电极依次放置于右室心尖部(RVA)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S)。结果:RVA起搏时,至LVPLW及至RVALW的传导时间差,主动脉射血前间期(APEI)与肺动脉射血前间期(PPE I)差值,绝对值均显著大于RVS起搏(P0.01)。心室起搏后,LVPLW-RVALW差值变化与APE I-PPEI绝对值增加呈正相关(r=0.993,P0.001)。结论:与RVA起搏相比,RVS起搏心室间电激动与机械收缩更同步。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E)检测长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左心室(LV)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行DDDR模式起搏器植入的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47例,均为RVAP,在术前3d及术后1年采用STE检测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指标TAS-PO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纵向二维应变(LS)和径向应变(RS).将TAS-POST≥130 ms定义为左心室收缩不同步.62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术后TAS-POST延长,心肌LS减低,RS则无显著变化.9例患者TAS-POST>130 ms,长期RVAP导致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发生率为19.15%.结论 长期RVAP可导致左心室心肌局部纵向收缩功能减低,且收缩同步性下降,STE 可以准确评价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和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容积一时间曲线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及收缩同步性。方法采集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及38例健康者(正常组)的三维图像,用Qlab(8.1)软件分析出各参数,将两组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心梗组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大部分节段舒张末容积(rEDV)、节段收缩末容积(rESV)、16节段达最小收缩末容积时间的最大差值、标准差及所在心动周期的百分比(Tmsv-16-Dif、Tmsv-16-Di跳、Tmsv-16-SD、Tmsv-16-SD%)大于正常组(P〈0.05),心梗组射血分数(EF)、节段射血分数(rEF)小于正常组(P〈0.05),心梗组EF与Tmsv16-Dif、Tmsv16-Dif(%)、Tmsv16-SD、Tmsv16-SD(%)呈负相关(P〈0.05),心梗组异常节段的rPER、rPFR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定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及左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36.
37.
相当一部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房室传导或心室内传导延迟,导致心脏运动不同步,心功能进一步恶化。(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 相似文献
38.
目的运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探讨高血压左心室局部心肌松弛不同步性对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例和正常人25例,舌下含服硝苯地平10mg,应用组织多普勒和彩色M-型多普勒测量用药前后左心室心肌松弛不同步性指数(AI)和Vp。结果服药前,高血压组较对照组AI增大、Vp减小(P均〈0.01),AI和平均动脉压是Vp独立性影响因素。服药后,高血压组AI减小、VP增大(P均〈0.01),VP与AI的变化率高度相关(r=-0.74,P〈0.01)。结论左心室心肌松弛不同步性是高血压Vp主要决定因素,硝苯地平通过改善心肌松弛不同步性而使Vp增大。 相似文献
39.
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Creutzfeldt—Jokob desease,CJD)是由朊蛋白引起的可传递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CJD患者临床以急性进行性痴呆和肌阵挛为主要表现。我们对3例确诊为CJD的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心房内和心房间的不同步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32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40例高血压无左室肥厚患者(NLVH组)、51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LVH组)。采用组织多普勒(TDI)技术,在心尖四腔观测量右心房游离壁、房间隔和左房游离壁各取样点处心电图P波开始到TDI A波开始的时差:P-RA、P-IAS、P-LA。不同步的定义是指:P-IAS和P-RA、P-LA和P-IAS、P-LA和P-RA之间的差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LVH组和LVH组存在显著的左房及心房间的不同步,LVH组与NLVH组相比,左房及心房间的不同步更加明显。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左房内不同步性与LVMI、血清NT-proBNP水平和年龄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显著的左心房内、心房间不同步性,且左心房内不同步性与LVMI、NT-proBNP及年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