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92篇
  免费   1350篇
  国内免费   742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128篇
妇产科学   284篇
基础医学   867篇
口腔科学   93篇
临床医学   3273篇
内科学   2744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827篇
特种医学   2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43篇
综合类   5392篇
预防医学   1370篇
眼科学   190篇
药学   2637篇
  72篇
中国医学   1134篇
肿瘤学   214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578篇
  2022年   721篇
  2021年   875篇
  2020年   784篇
  2019年   865篇
  2018年   413篇
  2017年   802篇
  2016年   899篇
  2015年   877篇
  2014年   1461篇
  2013年   1337篇
  2012年   1570篇
  2011年   1296篇
  2010年   1170篇
  2009年   1138篇
  2008年   1001篇
  2007年   833篇
  2006年   739篇
  2005年   677篇
  2004年   471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其他危险因素对于脑卒中复发的影响。 方法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和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23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基线资料,中位随访4.9年,根据随访事件中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复发组(312例)与未复发组(1311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危险因素脑卒中复发率的差异,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结果复发组年龄、空腹血糖、Lg Hcy的水平,以及糖尿病、房颤的患病率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糖尿病、房颤、年龄≥60岁、空腹血糖≥7.0 mmol/L、Hcy≥15 μmol/L的脑卒中复发率明显升高(Log-rank检验,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龄、Lg Hcy水平升高,以及房颤、糖尿病是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Lg Hcy分别与糖尿病、空腹血糖、年龄存在交互作用。 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既是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又通过与糖尿病、高龄、空腹血糖水平升高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加脑卒中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 Hcy)、叶酸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2型糖尿病(type 2diba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中的变化,探讨t Hcy、叶酸与T2DM细胞免疫间的关联性。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4月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分别检测74例单纯T2DM、44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opathy,DN)患者及124例健康对照血清中t Hcy、叶酸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数据间关联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2DM组与对照组患者叶酸、t Hcy、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52、8.305、13.052、15.814、8.524,均P0.05);单纯T2DM组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组患者的叶酸、t Hcy、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94、4.326、3.765、6.750、5.459,均P0.05)。血清t Hcy水平与叶酸水平、CD3+细胞、CD3+CD8+细胞呈负相关(r=-0.300、-0.116、-0.130,均P0.05),与CD3+CD4+正相关(r=0.267,P0.05)。血清叶酸水平与CD3+CD4+细胞呈负相关(r=-0.108,P0.05)。结论高t Hcy可能通过T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叶酸也会对T2DM的细胞免疫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1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Hcy未升高脑梗死组53例,Hcy升高脑梗死组87例),同时期健康对照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对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α[Lp(α)]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Lp(α)和Hcy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Hcy升高脑梗死组血清Hcy、Lp(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Hcy未升高组脑梗死组(P<0.05);Hcy未升高脑梗死组血清Hcy、Lp(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Hcy、Lp(α)呈正相关性(r=0.860,P<0.05)。结论血清Hcy、Lp(α)水平上升与脑梗死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为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已经确诊的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250 mg/次,1次/d)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0.6/次,2次/d);对照组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0.6/次,2次/d)。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急性加重次数。结果:两组肺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急性加重次数减少,其中治疗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奇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更好地改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增强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能够有效地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  相似文献   
15.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体内一碳单位代谢的一个正常中间产物,Hcy的重要代谢途径就是转甲基反应,体内Hcy浓度的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Hcy浓度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近年来Hcy与临床多种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更加受到重视,因此,对于Hcy体内代谢及调节因素的研究显得非常关键,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丁苯酞治疗后血清中S-100B蛋白(S100B)、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管形成素-1(ANG-1)的改变。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1例)应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7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共治疗2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表达。结果:治疗后2周末及3周末,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临床效果理想,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表达,更好地调节机体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不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叶酸利用能力对胎儿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妇产科建档的53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在首次产检时采集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甲蛋氨酸合成还原酶(MTRR) A66G和5,10-亚甲基四氢叶还原酶(MTHFR) C677T、A1298C的基因分型判断叶酸利用能力,比较MTRRA66G、MTHFRC677T、A1298C不同基因型血清Hcy水平。并根据叶酸利用能力分为A组(未发现风险+低风险)及B组(中度风险+高度风险),A组给予叶酸400μg/d,B组给予叶酸800μg/d,给药至孕3个月,孕中期及孕晚期根据Hcy值调整叶酸用量,记录两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及产后42 d血清Hcy水平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结果 MTRR的A66G基因分型主要为AA、AG;MTHFR的C677T基因分型主要为CT、TT;MTHFR的A1298C基因分型主要为AA、AC。A66G中AA分型Hcy水平高于AG+GG;C677T中TT分型Hcy水平高于CT+CC;A1298C中AA分型Hcy水平高... 更多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MS)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方法取病程5年以上与病程5年内MS患者组,并设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分析对比各组患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结果病程5年内MS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颈动脉B超斑块检出率高于健康人群组和疾病对照组,病程5年以上MS组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B超斑块检出率高于病程5年内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患者较其他人群更易患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及尼莫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7在大连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进行。取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尼莫地平组(n=50):尾壳核注射自体股动脉血50μL复制脑出血模型,造模即刻腹腔注射尼莫地平1.6mg/kg(即8μL/g),以后每天1次。②模型组(n=50):同前造模,术后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③假手术组(n=20):手术,但进针人尾壳核后不注血。各组分为术后6,24,48,72h、5d 5个时间点。造模动物醒后进行Bederson评分,评估其行为和神经功能缺陷(0—3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陷越重,评分≥2分为造模成功)。人组动物在以上5个时间点进行Bederson评分后,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经尾壳核行冠状切片,行免疫组化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结果:8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Bederson评分: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大鼠醒后迅速出现偏瘫,24h后评分趋于稳定,至72h之间评分最高,然后逐渐下降,5d时仍有体征。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尼莫地平组术后48,72h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②血肿周围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假手术组进针侧脑组织表达很少,模型组6h后即有表达,24h达高峰,持续72h后逐渐下降,5d后仅有少量表达;尼莫地平组动态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相同,但各时间点的数值均较低,尤其是术后24~72h(P〈0.01)。结论: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升高,提示其与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损伤有一定关系。②尼莫地平降低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从而减轻细胞凋亡程度,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降低神经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