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442篇 |
免费 | 2516篇 |
国内免费 | 13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5篇 |
儿科学 | 922篇 |
妇产科学 | 551篇 |
基础医学 | 1405篇 |
口腔科学 | 142篇 |
临床医学 | 9561篇 |
内科学 | 4442篇 |
皮肤病学 | 226篇 |
神经病学 | 1031篇 |
特种医学 | 125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0篇 |
外科学 | 3773篇 |
综合类 | 16442篇 |
预防医学 | 16536篇 |
眼科学 | 252篇 |
药学 | 10266篇 |
181篇 | |
中国医学 | 4884篇 |
肿瘤学 | 12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9篇 |
2023年 | 1602篇 |
2022年 | 1937篇 |
2021年 | 2895篇 |
2020年 | 1693篇 |
2019年 | 1454篇 |
2018年 | 768篇 |
2017年 | 1355篇 |
2016年 | 1523篇 |
2015年 | 1840篇 |
2014年 | 3727篇 |
2013年 | 3522篇 |
2012年 | 4510篇 |
2011年 | 4730篇 |
2010年 | 4478篇 |
2009年 | 4330篇 |
2008年 | 4634篇 |
2007年 | 4149篇 |
2006年 | 3740篇 |
2005年 | 3864篇 |
2004年 | 3057篇 |
2003年 | 2544篇 |
2002年 | 2012篇 |
2001年 | 1609篇 |
2000年 | 1330篇 |
1999年 | 956篇 |
1998年 | 745篇 |
1997年 | 734篇 |
1996年 | 691篇 |
1995年 | 581篇 |
1994年 | 515篇 |
1993年 | 290篇 |
1992年 | 244篇 |
1991年 | 257篇 |
1990年 | 177篇 |
1989年 | 204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57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状况,分析影响营养达标的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有效护理措施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状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肠内营养制剂第3天供给热量能否达到患者需求[104.6kJ/(kg.d)]的60%,将82例患者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的主要因素。结果82例患者中17例(20.73%)达标。达标组患者体质量水平、术中出血量、肠内营养不耐受例数显著低于/少于未达标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体质量、术中失血量、肠内营养不耐受对早期营养达标有影响。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体质量越重、术中失血量越多、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越高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的危险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逆行隐神经营养复合组织瓣转位术在修复小腿骨折并组织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应用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骨瓣转位术修复27例小腿骨折并组织缺损.结果 5例皮缘坏死病例,换药后愈合,余组织瓣均一期存活,无感染.骨折缺损处均愈合,平均(7±0.8)个月.修复创伤后外形在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小腿内侧感觉障碍于术后1年基本恢复正常,行走功能良好.结论 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骨瓣转位术可以一次性完成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病人营养状态的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探讨PD术后营养支持的意义及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在2008年至2011年间,按特定筛选标准入组40例病人。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PD术后病人EN和PN支持模式后的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PN组和EN+PN组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在术前1 d,术后第7、10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白蛋白水平在术后第7、10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EN+PN组并发症总数明显少于PN组(P<0.05)。PN组病人出现肝功能损害机会较大(P<0.05),EN+PN组病人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PN组,住院费用也明显少于PN组(P<0.01)。结论:PD术后病人PN和EN支持对营养状况都有明显改善作用,PN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相对EN有一定优势,但长期应用存在较多不利因素,在胃肠功能恢复后,应尽早行消化道EN,并以EN和PN联合方式进行术后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994.
《腹部外科》2012,25(3)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将能行一期根治性切除胃癌病人337例,随机分为快速康复外科(FTS)治疗组(n=166)及传统方法治疗(TM)组(n=171).观察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FTS组因不能全程遵守FTS要求而剔除23例.两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补液量FTS组小于T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麻醉误吸及围手术期死亡.首次排气时间[(67±31)h与(114±35)h]、首次排便时间[(112±42)h与(138±46)h]、术后住院时间[(10±2)d与(12±3)d],FTS组均短于T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营养状况FTS组优于TM组,相关营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行快速康复外科处理是安全、可行、有效的,能加速病人术后的恢复,并减轻病人痛苦,降低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在诊断脊柱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5例(53个脊柱)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行64层螺旋CT横断位容积扫描,多平面重建横断、矢状、冠状切面的二维图像及三维的MIP成像,分析比较各图像显示骨折详细情况的能力.结果 横断切面图像显示椎体纵、横形多处或单处骨折49个(92.5%),骨折片向后突入椎管,椎管狭窄34个(64.2%);矢状切面图像显示脊柱后突畸形28例(62.2%);矢状切面图像及冠状切面图像显示椎体前后部高度压缩37个(69.8%),椎体上终板或(和)下终板局部骨折塌陷19个(35.8%).共44处脊柱附件骨折,横断切面明确诊断39处,矢状切面显示35处,冠状切面显示33处.MIP成像直观显示所有骨折脊柱的空间结构及椎体间的旋转脱位6个(11.3%).结论 多层螺旋CT的MPR及MIP成像技术相互补充,对脊柱爆裂性骨折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暴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认识暴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fulminant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FSAP)的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统计出现症状72h内住院的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人209人,回顾性的整理、分析暴发性重症胰腺炎发生、发展的特点。暴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定义为,出现症状72h内发生器官衰竭的重症胰腺炎。56例病人为暴发性重症胰腺炎组(FSAP组)。153例72h内末发生器官衰竭的病人组成重症胰腺炎组(SAP组)。结果 FSAP死亡率、低氧血症和多器官系统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SAP组(53.6%vs2.6%,85.71%vs22.88%和78.6%vs41.2%)。Logistic回归分析FSAP高危因素为:高APACHE—Ⅱ评分,低氧血症。结论 我们提出FSAP的特征为:多器官系统衰竭、胰腺病变重、早期发生低氧血症、早期腹腔高压征(intro-abdominal hypertension,LAH)和高APACHE—Ⅱ评分。FSAP的预后差。积极纠正低氧血症、微创治疗等手段可能对FSAP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1000.
早期肠内营养及其输注方式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理和肠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及其不同输注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方法:采用胰管逆行注射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SAP组随机分为持续、间隙和未行肠内营养3个亚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同样分为3个亚组(每组8只)。各组于48 h后启动肠内营养,72 h后再次麻醉大鼠,收集组织及血液标本;检测指标包括肠道转运系数、血淀粉酶、器官细菌移位率、血清细胞因子TNF-α、胰腺病理评分及血浆D-乳酸等。结果:①、SAP后48h进行肠内营养并未加重胰腺炎;肠内营养组与未行肠内营养组在血淀粉酶、胰腺病理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肠蠕动,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率,两组间在肠道转运系数、脏器细菌移位率及血清TNF-α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AP行肠内营养的两种方式间,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SAP大鼠在早期行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其可保持肠道生理的完整性、减少了脏器细菌移位率,但未改善预后;持续和间隙二种肠内营养输注方式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