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32篇 |
免费 | 576篇 |
国内免费 | 64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8篇 |
儿科学 | 86篇 |
妇产科学 | 71篇 |
基础医学 | 946篇 |
口腔科学 | 94篇 |
临床医学 | 1647篇 |
内科学 | 1236篇 |
皮肤病学 | 356篇 |
神经病学 | 115篇 |
特种医学 | 26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567篇 |
综合类 | 3094篇 |
预防医学 | 926篇 |
眼科学 | 91篇 |
药学 | 1140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236篇 |
肿瘤学 | 8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8篇 |
2023年 | 299篇 |
2022年 | 372篇 |
2021年 | 527篇 |
2020年 | 518篇 |
2019年 | 207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142篇 |
2016年 | 161篇 |
2015年 | 177篇 |
2014年 | 276篇 |
2013年 | 319篇 |
2012年 | 386篇 |
2011年 | 465篇 |
2010年 | 421篇 |
2009年 | 494篇 |
2008年 | 620篇 |
2007年 | 594篇 |
2006年 | 683篇 |
2005年 | 821篇 |
2004年 | 671篇 |
2003年 | 632篇 |
2002年 | 515篇 |
2001年 | 482篇 |
2000年 | 376篇 |
1999年 | 271篇 |
1998年 | 232篇 |
1997年 | 184篇 |
1996年 | 185篇 |
1995年 | 129篇 |
1994年 | 121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 SAT)检测沙眼衣原体(CT)核酸试剂盒(RNA恒温扩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方法 对229例临床疑似患者的尿样及拭子标本同时进行SAT检测和“金标准”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检测,检测结果有差异的标本采用PCR方法对拭子标本进行复测,根据实验结果评估SAT技术在尿样及拭子标本检测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结合细胞培养和PCR的实验结果作为“扩大金标准”,得出SAT技术对临床拭子标本的检测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100%;对尿样标本检测的敏感性为89.4%,特异性为99.2%。拭子和尿样标本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5.2%,经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χ2=3.27,P>0.05)。 结论 SAT技术检测CT试剂盒对拭子及尿样标本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对CT的检测。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梗死急性期大鼠大脑皮层梗死体积及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针刺延长脑梗死的溶栓时间窗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栓4.5 h组、溶栓6 h组、溶栓9 h组、针刺+溶栓4.5 h组、针刺+溶栓6 h组、针刺+溶栓9 h组,每组6只。以改良自体血栓栓塞法建立大鼠脑梗死模型。各溶栓组仅在相应时间通过尾静脉注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10 mg/kg)进行溶栓;造模成功后2 h,各针刺溶栓组给予针刺"水沟"及双侧"内关",留针30 min,并在相应时间进行和各溶栓组相同的干预处理;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给予相同的固定。分别对各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2 h和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各组均在造模后24 h神经行为学评分完成后处死大鼠并取材,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比较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凋亡诱导因子(AIF)和核酸内切酶G(Endo-G)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PARP1、A... 相似文献
23.
24.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SOTR)由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属于各种病原体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另外,SOTR往往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感染新冠病毒后重型率和病死率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得到移植领域专家的高度重视。奥密克戎株目前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流行毒株,快速扩散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引起广泛关注。根据最新的国际关于新冠病毒感染诊治指南和我国相关专家共识,结合目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形势及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本文从新冠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预后、诊断和临床分型以及治疗方面进行简单述评。 相似文献
25.
目的在大鼠脑内原位注射反义寡核苷酸观察胶质瘤的生长抑制情况的时间与剂量的效应关系。方法所有大鼠均在立体定向导引下右尾状核区接种1×106C6胶质瘤细胞。不同时间和剂量VEGF反义寡核苷酸均在立体定向导引下原穿刺靶点注射。其中实验Ⅰ组在接种细胞的同时原位注射1000μmol/L的VEGF反义寡核苷酸,而实验Ⅱ组则同时注射2000μmol/L的VEGF反义寡核苷酸。对照Ⅰ组为对照。实验Ⅲ和Ⅳ组在细胞接种后的1和2周各原位注射1次,共2次,每次实验Ⅲ组为1000μmol/L、实验Ⅳ组为2000μmol/L的VEGF反义寡苷核酸。对照Ⅱ组为对照。实验V组仅在接种后2周注射1次2000μmol/L的VEGF反义寡核苷酸,并设对照Ⅲ组为对照。实验3周时处死所有的大鼠,解剖出全脑标本,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测量肿瘤大小。结果实验Ⅰ组的抑瘤率为94.5%,实验Ⅱ组的抑瘤率为100%。实验Ⅲ组的抑瘤率为91.5%,实验Ⅳ组为100%,实验Ⅴ组抑瘤率为87.8%。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肿瘤体积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 原位应用VEGF反义寡核苷酸能取得很好的抗血管生成的治疗效果,抑瘤效果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原位早期使用足量反义核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APE/Ref-1对细胞因子的调节及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 idinicendonuclase,APE)又名氧化还原因子1(redox factor1,Ref1),是一种多功能蛋白,除了修复AP位点外,还保持很多转录因子包括AP1、NFκB、CREB、ATF、myb、Pax、HIF1α、HLF、Egr1、NF Y、p53和PEBP2等活性还原状态,对维持DNA的稳定和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APE/Ref1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4q11.212,在体内是一种广泛表达的基因,有胞质表达、胞核表达及胞质和胞核同时表达三种表达模式,与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有关。APE/Ref1蛋白的不正常表达、分布及功能改变与细胞凋亡、肿瘤发生、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和老年化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对APE1/Ref1功能的深入研究对提高肿瘤相关性疾病的诊治水平必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7.
28.
29.
目的通过分析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双试剂阳性而核酸检测阴性的结果,探讨1遍血清学联合1遍核酸检测的新检测策略对血液安全的意义。方法对2017—2019年献血者标本中乙肝表面抗原血清学双试剂阳性的标本,无论核酸检测系统采取的是混样模式还是单检模式都同时进行核酸检测。阴性的标本使用原检测系统再进行重复检测。结果 2017—2019年献血者检测标本共计25.8万人份,乙肝表面抗原双试剂阳性标本共计195份,核酸HBV DNA阳性标本172份,阴性标本23份,其中核酸单检系统阴性标本8份,核酸混检系统阴性标本15份。单检系统的8份标本再次进行检测,至少有1次为阳性的标本有5份,混检系统的15份标本再次进行检测,至少有1次为阳性的标本有9份。结论无论单检核酸检测系统还是混检核酸检测系统都会出现乙肝表面抗原双试剂阳性而核酸检测阴性的结果,其中混检系统较单检系统的标本数量要多近1倍。重复检测结果为阳性标本的比例约为60%,为低浓度标本的机会性检出。因此采取1遍血清学联合1遍核酸进行乙肝检测的新检测策略,无论是核酸检测系统还是血清学检测系统都应进行系统的评估,比较与实验室原有检测策略的差异,避免漏检的...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胸部CT的影像学表现在临床高度可疑但首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的应用。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31日—2月18日确诊的NCP患者的胸部CT的影像学资料和核酸检测结果。结果:12例患者确诊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但首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所有患者均具有典型NCP的CT表现:病变多发9例(75%),单发3例(25%),8例(67%)累及双侧,4例(33%)累及单侧。磨玻璃密度影12例(100%),部分伴实变6例(50%),病变内或周围增粗的血管10例(83%),主要累及胸膜下区12例(100%),同时合并中央区病变3例(25%)。该12例临床高度可疑的患者经过反复的咽拭子实验均证实为2019-nCoV感染。结论:胸部CT和反复咽拭子实验的联合应用有助于临床高度可疑但首次核酸检测阴性的NCP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