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670篇 |
免费 | 1253篇 |
国内免费 | 147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2篇 |
儿科学 | 168篇 |
妇产科学 | 264篇 |
基础医学 | 2799篇 |
口腔科学 | 398篇 |
临床医学 | 3577篇 |
内科学 | 1727篇 |
皮肤病学 | 222篇 |
神经病学 | 405篇 |
特种医学 | 60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1043篇 |
综合类 | 7164篇 |
预防医学 | 2385篇 |
眼科学 | 714篇 |
药学 | 2490篇 |
15篇 | |
中国医学 | 930篇 |
肿瘤学 | 13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3篇 |
2023年 | 379篇 |
2022年 | 475篇 |
2021年 | 620篇 |
2020年 | 516篇 |
2019年 | 422篇 |
2018年 | 300篇 |
2017年 | 421篇 |
2016年 | 556篇 |
2015年 | 665篇 |
2014年 | 936篇 |
2013年 | 1054篇 |
2012年 | 1535篇 |
2011年 | 1803篇 |
2010年 | 1638篇 |
2009年 | 1598篇 |
2008年 | 1697篇 |
2007年 | 1497篇 |
2006年 | 1409篇 |
2005年 | 1416篇 |
2004年 | 1098篇 |
2003年 | 1022篇 |
2002年 | 846篇 |
2001年 | 717篇 |
2000年 | 593篇 |
1999年 | 485篇 |
1998年 | 413篇 |
1997年 | 396篇 |
1996年 | 353篇 |
1995年 | 294篇 |
1994年 | 226篇 |
1993年 | 190篇 |
1992年 | 144篇 |
1991年 | 138篇 |
1990年 | 164篇 |
1989年 | 131篇 |
1988年 | 69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原位PCR技术检测石蜡包埋脑组织中人巨细胞病毒DN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SPCR)技术检测了25例尸检畸形胎儿石蜡包埋脑组织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并与普通PCR及原位杂交(ISH)进行了比较。ISPCR、PCR及ISH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4%,36%及20%。与ISH相比较,ISPCR不仅检出阳性率高,而且信号强度增强。研究结果提示,IS-PCR是诊断HCMV感染的快速、敏感、特异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2.
音猬因子的功能受体斑片在培养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在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内是否有发育调控分子———音猬因子 (sonichedgehog)功能受体———斑片 (patched)表达。 方法 神经干细胞克隆在体外培养传代后 ,用patched的特异性引物对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进行RT PCR分析 ,PCR产物经克隆测序后 ,用地高辛标记克隆的探针 ,对神经干细胞进行原位杂交分析。 结果 神经干细胞克隆内大量的细胞均可表达sonichedgehog的功能受体patched ,patched阳性细胞间未见明显差别 ,克隆边缘与中央的patched分布也未见明显差别。 结论 sonichedgehog信号传导路可能在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荧光钙离子指示剂在活细胞钙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钙的转运和利用及其与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是当前生理功能微观研究中的重点之一。是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研究中的前沿课题。应用荧光钙离子指示剂研究单个活细胞中钙的变化是近年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刊特请加拿大McMaster大学教授关超然博士撰写此文并译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4.
为了研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 和 (β-1,4-Gal T- and )蛋白表达的亚细胞结构定位 ,本实验构建了β-1,4-Gal T- 和 融合绿色荧光蛋白 (GFP)表达质粒 ,分别将构建的质粒转染到 PC12细胞和肝癌 772 1细胞中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β-1,4-Gal T- 和 在其中表达的亚细胞结构定位。发现 ,β-1,4-Gal T- 和 主要表达在这两种细胞的细胞核旁的 Golgi复合体 ,说明它们主要分布在 Golgi复合体上。提示它们可能是在 Golgi复合体参与蛋白质的糖链修饰 相似文献
45.
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 NGF)对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 Allen法以 2 5 g/cm3力致伤大鼠 T8脊髓 ,插蛛网膜下隙导管于术后即刻、2、4、8、12、2 4 h各注入神经生长因子 ( NGF)溶液 ,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 ( ABC法 )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神经元型固有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 nc NOS)在脊髓中的表达。结果 :大鼠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出现 nc NOS蛋白和 nc NOS m RNA异常表达 ,N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 ,nc NOS蛋白和nc NOS m RNA异常表达明显减少 ( P<0 .0 1或 P<0 .0 5 )。结论 :NGF能通过抑制脊髓损伤 nc NOS的异常表达 ,抑制一氧化氮( NO)过多释放所致的神经毒性作用 ,从而保护了损伤的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46.
川赤芍与芍药共同作为《中国药典》著名药材赤芍的基原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且在花卉市场的潜力巨大。筛选稳定可靠的内参基因是开展川赤芍分子研究的必要前提。该研究从川赤芍的转录组数据中选取Actin和GAPDH 2个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qRT-PCR)检测2个候选基因在川赤芍的不同组织(韧皮部、木质部、茎、叶、叶柄、子房)和不同生长时期(萌动期、开花期、休眠期)的表达水平,然后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ΔCT和RefFinder综合分析2个内参基因表达的稳定性,结果表明Actin和GAPDH在川赤芍不同组织和不同生长时期中的表达模式均稳定。该研究进一步检测川赤芍转录组数据中8个基因(Pv-TPS01、Pv-TPS02、Pv-CYP01、Pv-CYP02、Pv-CYP03、Pv-BAHD01、Pv-UGT01、Pv-UGT0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以Actin和GAPDH分别作为内参基因,8个基因在川赤芍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趋势均一致,验证了Actin和GAPDH作为川赤芍内参基因的可靠性。综上,该研究发现Actin和... 相似文献
47.
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组化在光镜和电镜水平观察前阿黑皮素mRNA在垂体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地高辛标记反意前阿黑皮素(pro-opiomelanocortin,POMC)cRNA探针原位杂交组化在光镜和电镜水平观察了POMC mRNA在大鼠垂体的分布,并比较了碱性磷酸酶(AKP)显色系统和辣根过氧化酶(HRP)显色系统在光镜水平上的敏感性.结果:POMC mRNA广泛地分布于垂体的中间叶和前叶.中间叶全部细胞均为POMC mRNA阳性.前叶中除前叶的腹侧缘和前叶与中间叶交界处阳性细胞较少外,都有较多的POMC mRNA阳性细胞分布.AKP显色系统比HRP显色系统敏感.在电镜水平,POMC mRNA主要分布于粗面内质网,少数分泌颗粒可能呈阳性反应,胞核未见阳性反应沉淀.文内还就阳性分泌颗粒在调节细胞合成功能方面可能起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8.
应用国产DJH-I型调速单型血栓形成仪,对474名45岁以上成人体外血栓形成进行了检测,同时检查血脂水平。另外对部分隐性体外血栓阳性者及正常人的红细胞膜荧光偏振度(P)和微粘度(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隐性体外血栓阳性者中血脂增高者为57/109(54.12%),其中一级血栓32/75(42.6%),二级血栓11/16(68.7%),三级血栓14/18(77.7%)。红细胞膜P和η在隐性体外血栓阳性者与正常人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隐性体外血栓检测对临床心脑血管的血栓性疾病的早期预防、治疗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
补肾中药对老年大鼠脑组织中胆碱能M受体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原位杂交和放射自显影术等方法,研究胆碱能M受体、M1受体mRNA在脑组织中的分布,观察补肾中药对胆碱能M受体的含量、功能及分布的影响,探讨补肾中药延缓脑组织衰老的机理.结果显示:老年大鼠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中M受体明显减少,放射自显影的灰度值降低,胆碱能M1受体mRNA在老年大鼠纹状体部位的表达减少,在其他部位的不明显.补肾中药明显增加老年大鼠胆碱能M受体的数量,对脑内胆碱能M1受体mRNA转录水平降低的部位有改善作用.补肾中药可通过改善胆碱能M1受体的mRNA表达、增加脑内胆碱能M1受体数量来延缓脑组织衰老. 相似文献
50.
荚膜是新生隐球菌的主要毒性因子 ,目前Chang等已克隆了 4种荚膜基因 :CAP5 9、CAP6 4、CAP6 0及CAP10。已知这 4种基因对新生隐球菌的荚膜形成都是必须的 ,缺失任何一个基因都会使新生隐球菌变成无荚膜表型。搞清荚膜形成的任何一个生理、生化机制都将在新生隐球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带来突破性的进展。我们建立荧光蛋白作为标记与荚膜基因CAP6 0融合表达 ,为进一步的研究创造条件。根据已知的CAP6 0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 ,上游为 5′ ATTGCTAGCTTCGA CAGACATTGAGCCCT 3′ ,下游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