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0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1篇
临床医学   284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科学   676篇
综合类   601篇
预防医学   90篇
药学   248篇
  12篇
中国医学   26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脊柱外伤性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周围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脊柱外伤性压缩骨折并行骨水泥成形术患者193例,所有患者随访1年,按照有无再发骨折分为研究组( n =42)和对照组( n =149),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骨折情况、手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性别、BMI、骨密度、术前骨折数量、术前骨折连续或跳跃、外伤后至术前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是否有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然后对各指标组间进行统计分析。此外,按照骨水泥术中注入的量将其分为少量、中量、大量3组,对各组间再发骨折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BMI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儋.05),研究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在骨折数量方面,研究组多发病例较多( P <0.05),而对照组单发病例较多( P <0.05)。研究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达到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 P <0.01)。研究组中新鲜骨折患者较多,占69%,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2组患者术中骨水泥平均使用量较为接近( P >0.05)。但使用量分布有较大差异,研究组剂量为大量者较多(40%),而对照组剂量为中量者较多(6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脊柱外伤性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再发骨折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尤其是骨水泥注入量并非越多越好,适量的骨水泥注入量能有效避免再发骨折发生率。因此术前应综合考虑患者多方面因素,严格把握适应证,尽可能降低术后再发骨折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出现远隔部位疼痛的病因。方法选取Denis分类屈曲型骨折的手术病例62例,腰痛伴远隔部位疼痛11例为实验组,腰痛不伴远隔部位疼痛51例为对照组。术中取多裂肌标本,制作冰冻切片,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白介素6(IL-6)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椎体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的比值来衡量伤椎的压缩程度;手术前及手术后2周分别行VAS、JOA、ODI评分。结果实验组:术前椎体压缩程度(68.73±11.91)%、VAS(8.09±1.51)分、ODI(40.45±3.48)%、JOA(14.00±3.80)分,术后椎体压缩程度(84.00±6.08)%、VAS(5.00±1.34)分、ODI(21.73±3.80)%、JOA(15.36±3.56)分;对照组:术前椎体压缩程度(75.27±14.14)%、VAS(7.65±1.43)分、ODI(39.24±4.64)%、JOA(11.90±3.59)分,术后椎体压缩程度(83.75±8.89)%、VAS(2.76±1.18)分、ODI(15.82±3.65)%、JOA(20.84±3.71)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压缩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VAS、ODI、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ODI、JOA评分对照组优于实验组(P0.05)。免疫组化:实验组11例标本SP、CGRP、IL-6染色结果均为阳性。对照组51例标本SP、CGRP、IL-6染色结果阴性。结论屈曲暴力造成脊柱后方组织损伤,SP、CGRP、IL-6介导的炎症反应刺激脊神经后支,是产生远隔部位疼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骨科、内分泌科和老年科收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O)患者158例,分为单纯骨质疏松组(88例)和骨质疏松合并IR组(70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骨密度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定,分别以测定值(g/cm2)和T值表示;椎体压缩骨折以X线和MRI判断为新鲜骨折,IR指数(HOMA-IR)采用稳态模型评估公式计算。结果骨质疏松合并IR组骨密度测定值和T值低于单纯骨质疏松组[(0. 61±0. 14) g/cm2vs.(0. 69±0. 09) g/cm2,-(3. 24±0. 22) g/cm2vs.-(2. 84±0. 11) g/cm2],且OVCF的发生率明显增高(51. 43%vs. 18. 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进一步在骨质疏松合并IR组行亚组分析发现,随着HOMA-IR值升高,OVCF的发生率也进一步升高,而骨密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关性分析表明HOMA-IR与OVCF发生率呈正相关(r=0. 415,P=0. 005),而与骨密度测定值呈负相关(r=-0. 315,P=0. 028),但与骨密度T值无明显相关性(r=0. 215,P=0. 184)。结论骨质疏松合并IR组的患者具有更高的骨折风险。IR可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发生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为今后临床预判绝经后女性发生OVCF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韩欣欣  张艳春 《河北医学》2016,(9):1567-1569
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促康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生活能力以及骨质疏松症二级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h、7d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医学知识、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康复锻炼方法等知识掌握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促康护理能够减少高粘度骨水泥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加快术后康复,增加患者的预防知识。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评估增液汤预防椎体成形术后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53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预防便秘的术前教育。预防组从术后6 h起给予增液汤颗粒剂口服治疗,对照组在患者术后出现便秘时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治疗,疗程为3 d。2组患者术后4 d仍未排便者,给予灌肠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3 d、7 d、15 d的便秘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期间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术后3 d、7 d和15 d,预防组的便秘发生率分别为21.4%(6/28)、10.7%(3/28)和10.7%(3/28),对照组分别为52.0%(13/25)、16.0%(4/25)和20.0%(5/25);组间比较,预防组在术后3 d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的便秘患者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大黄、芒硝颗粒后均能排便,对照组的便秘患者在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后仍有5例患者未排便,予以灌肠治疗。2组患者术后7 d及15 d的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住院期间(平均住院7 d)术后胃肠道相关不良事件(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液汤口服可有效降低椎体成形术后的便秘发生率,而不增加术后胃肠道系统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9.
<正>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指经皮穿刺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该技术由Galibert等[1]于1984年首次应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获得成功并于1987年报道,后又于1990年进一步提出该技术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等,发展到现在,此技术已经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0.
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早期处理不当后期容易引起驼背畸形,腰背部顽固性疼痛,部分患者需要二次手术截骨矫正畸形和椎管减压。本科自2008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46例,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