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71篇
  免费   1503篇
  国内免费   870篇
耳鼻咽喉   306篇
儿科学   562篇
妇产科学   97篇
基础医学   1299篇
口腔科学   101篇
临床医学   4269篇
内科学   3071篇
皮肤病学   445篇
神经病学   322篇
特种医学   5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958篇
综合类   7091篇
预防医学   1206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3068篇
  76篇
中国医学   1171篇
肿瘤学   1242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532篇
  2023年   963篇
  2022年   1105篇
  2021年   1386篇
  2020年   1144篇
  2019年   805篇
  2018年   367篇
  2017年   520篇
  2016年   550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892篇
  2013年   839篇
  2012年   1244篇
  2011年   1283篇
  2010年   1143篇
  2009年   1153篇
  2008年   1269篇
  2007年   1251篇
  2006年   1274篇
  2005年   1208篇
  2004年   959篇
  2003年   839篇
  2002年   800篇
  2001年   673篇
  2000年   516篇
  1999年   418篇
  1998年   387篇
  1997年   354篇
  1996年   352篇
  1995年   269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骨肿瘤病人化疗前及化疗应用升白药物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合并感染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1年1月-2004年9月骨肿瘤科住院病人396例,分别于化疗前、后抽取其静脉血,制成血涂片,用钙—钴法测定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并计算积分,同时计数白细胞总数,并用瑞氏染色进行分类.结果:化疗注射升白药物后,骨肿瘤病人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积分明显增高,与化疗前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1).化疗前后中性粒细胞胞浆中中毒颗粒无明显变化,无差别(P〉0.01).结论:化疗注射升白药物后白细胞总数及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升高,但胞浆中中毒颗粒无明显变化,说明此升高与感染程度不相关,而与升白药物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2.
研究对象为48例脓毒症患儿。在入院时死亡的患者(P=0.014)和入院后6h(P=0.037),以及难治性休克患者入院(P=0.03)尤其是入院后6h(P=0.0009),其体内白介素-13(IL-13)的水平较低。IL-13水平与其他细胞因子(IL-1b,IL-10,IL-12,TNFr)、CRP或中性粒细胞计数无相关性。脓毒症早期IL-13低水平常与预后不良相关联。结论:IL-13,遗传性过敏症发病机制中的一种基本Th-2细胞因子,可能对儿童严重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通过检测分娩时羊水中GCSF和IL-6的含量及其与病理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CAM)的关系,研究测定羊水中G-CSF和IL-6的含量用以预测CAM的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按是否胎膜早破分为两组,均排除产科并发症及内外科合并症。两组产妇于分娩时抽取羊水5ml,用ELISA法检测羊水中G-CSF和IL-6的含量,同时两组产妇均于产后留取胎膜,用HE染色法检测是否存在CAM。结果:胎膜早破(PROM)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孕周间差异无显著性的条件下,PROM组羊水中G-CSF和IL-6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并且随着破膜时间延长而增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CAM组羊水中G-CSF和IL-6的含量高于非CAM组,并且随着病理级别的增加,羊水中G-CSF和IL-6的的含量增加,其水平高低和胎盘炎症的组织学分级有明显的线性关系,组间差异有显著性;G-CSF与IL-6相比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羊水中C-CSF、IL-6可作为CAM的早期诊断指标,且G-CSF优于IL-6。羊水中G-CSF、IL-6可作为反映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4.
目的 了解α干扰素(IFN—α)在移植前使用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URD—BMT)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总结行URD—BMT的CML第1次慢性期(CP1)患者53例,其中BMT前未用IFN—α治疗组23例,用IFN—α治疗组30例;其中疗程≤12个月22例,〉12个月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移植前使用IFN—α对CML患者URD—BMT后植入效果、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及患者5年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经Cox模型多元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确诊至URD—BMT的时间、停IFN—α距URD—BMT时间对生存率无影响;各组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非复发死亡率、植活率、复发率、植入失败率、急性GVHD和慢性GVHD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本文资料所列条件下,移植前使用IFN—α不会对URD—BMT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5.
1病历介绍患儿,男,10岁,2004年8月1日感冒后出现眼睑水肿,8月24日入院。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尿隐血();肝、脾、肾B超及心电图均正常;WBC 9.2×109L-1,其中淋巴细胞28%,中性粒细胞64.2%,单核细胞6.5%,嗜酸粒细胞1·3%;大便常规正常;无继往过敏史及家族遗传性疾病。经肾穿刺组织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粒减)和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原因、治疗措施.方法对16例因ATD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而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而多发生于用药的3个月内,粒细胞缺乏而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经停用或换用ATD,并用糖皮质激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升白细胞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无1例死亡.在粒细胞缺乏而的治疗中,普遍存在应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治疗及不合理使用rhG-CSF.结论 ATD治疗中应监测血白细胞,尽早发现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而;在粒细胞缺乏而的治疗中,应慎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治疗,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后及时停用G-CSF.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系统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内灌注在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改善不孕症患者薄型子宫内膜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BM、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以确定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2022年2月之前的研究被纳入初步筛选文献。对子宫内膜厚度和临床妊娠率进行Meta分析。根据有无异质性(根据I2评估),选择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计算均数差(MD)和相对危险度(RR),包括95%置信区间(95%CI)。使用Egger检验和漏斗图评估研究之间的发表偏倚。所有统计分析使用Stata 16.0和Revman 5.3软件。结果 最终纳入了7篇RCT,共1263个FET周期。患者年龄(Z=0.53,P=0.595>0.1)和子宫内膜厚度(Z=0.02,P=0.980>0.1)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G-CSF给药可显着改善子宫内膜厚度[MD=1.335,95%CI(0.602,2.068),P=0.000<0.05]和临床妊娠率[RR=1.81,95%CI(1.49,2...  相似文献   
98.
目的:了解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 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 衍生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dNLR)、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乘积与淋巴细胞比率(NMLR)等外周血衍生指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外周血中白细胞的成分和计数不仅可以反映肿瘤微环境的炎症反应,还被认为是潜在有意义的肿瘤预后指标.本研究旨在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部放疗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并分析放疗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变化对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17年1月1日~2018年9月1日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止嗽散加减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CV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咳嗽症状评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肺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Eos计数及日间、夜间咳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给予CVA患者止嗽散加减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能减轻咳嗽症状,降低Eos计数,改善肺功能,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