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7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765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4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851篇
综合类   1247篇
预防医学   210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399篇
  17篇
中国医学   243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治疗大型肩袖撕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4例大型肩袖撕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单排或双排FastTakII锚钉止点重建术。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价系统(ASES)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标准评分。结果34例均获随访,时间4.5~40(7.7±2.4)个月。术后患肩在主动上举、内收、后伸、外展、外旋和内旋6个方向的活动度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患肩完成10项13常活动能力:术前为8.45分±O.97分,术后提高至24.60分±1.21分(P〈0.05);ASES和UCLA评分:术前分别为24.64分±2.44分和8.06分±1.47分,术后分别提高至71.15分±1.28分和21.77分±1.16分(P〈0.05);VAS评分:术前为7.18分±2.33分,术后为3.43分±1.75分(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重建手术微创治疗优势显著,3~5个作业通道和专业化手术器械的合理交替配合操作能满足大型肩袖撕裂止点重建需求,经镜下双排或单排锚钉重建后的大型损伤肩袖稳定性良好,肩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无法缝合的高龄巨大肩袖撕裂在关节镜下行肩袖边缘切除及肱骨结节成形术后的疗效。方法查阅文献并整理相关巨大肩袖损伤关节镜下手术方法及疗效,特别是检索国内外针对高龄患者且无法缝合的巨大肩袖撕裂,整理发表的关节镜下行肩袖边缘切除及肱骨结节成形术后疗效方面的论文资料。同时,结合笔者几年来肩关节镜手术中遇到的几乎不能进行肩袖缝合,而行切除退缩撕裂边缘及肱骨结节成形术的32例高龄肩关节镜病例为对象,实施临床及放射线随访分析其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平均随访29个月(13~52个月),结果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疼痛缓解、增加活动范围等功能得到改善。而术前肩峰下间隙小于2mm组,其预后不良。结论关节镜下处理巨大肩袖撕裂,首先游离松解撕裂退缩的组织后尝试缝合修补,而对于无法缝合的巨大肩袖撕裂,不必勉强缝合。如果术前虽有疼痛,但上臂能上举90°以上。放射线检查肩峰下间隙大于2mm时,考虑行包括肩峰下成形、肩袖撕裂边缘切除及肱骨结节成形术,也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3.
目的评估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不同时间、年龄、性别对半月板和软骨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28例ACL损伤后不同时间、性别、年龄和半月板与软骨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CL损伤后0~3个月内,女性手术患者多于男性,而伤后≥12个月时男性手术患者多于女性;ACL损伤6~12个月及≥12个月时内侧半月板损伤较伤后0~3个月更严重(P<0.05,P<0.01);ACL损伤后时间、年龄与外侧半月板损伤无相关性(P>0.05);ACL损伤后≥12个月较损伤后0~3个月对软骨损伤的风险更大(P<0.05)。结论 ACL损伤后随着时间及患者年龄的增加,内侧半月板及软骨损伤的风险增大,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索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在体外构建具有完整内侧半月板形态的软骨样组织的方法。方法运用模具制备内侧半月板形的PGA/PLA支架。抽取犬骨髓,分离培养BMSCs,将其接种于支架材料上,5 d后使用软骨诱导液培养。体外培养6周后,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细胞材料复合物能够较好地维持半月板三维立体结构,形成了表面光滑、触之有弹性的瓷白色软骨样组织。 HE染色可见典型的软骨陷窝出现,说明成熟软骨组织的形成。Safranine O染色证实有蛋白聚糖基质产生。生物力学检测显示,新生组织弹性模量达正常半月板组织的12.7%。结论 BMSCs通过体外诱导,可在体外分化为较成熟的软骨组织,并构建出组织工程化半月板。  相似文献   
135.
目的: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32例接受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治疗的患者作为VSD组,36例接受传统换药与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VSD组患者体温高于正常的时间、创面愈合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t =6.000、6.769,P <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276,P >0.05);VSD组患者治疗1周后WBC、N%、ALT、AST和Ccr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 =8.239、5.474、2.679、3.092、4.697,P <0.05);VSD组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后Majee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524,P >0.05)。结论在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会阴撕裂感染治疗中,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VSD技术能够使得患者的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创面与骨折部较好地愈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探讨成肌细胞种植于聚乳酸聚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上,软骨定向诱导后植入比格犬体内修复半月板缺损的可能性.方法 将来源于比格犬的成肌细胞培养传代至第4代,收集后以5.0×106细胞/cm3材料体积密度将细胞接种于PLGA支架中,含50 ng/ml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2(CDMP-2)和20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软骨诱导培养基培养14 d.然后将细胞-支架复合体植入24只比格犬半月板缺损模型中,术后4、8、12周取材,采用大体观察、组织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作为评估指标.结果 术后4、8、12周各项检测结果显示PLGA支架材料逐渐降解吸收,而成肌细胞可逐渐合成分泌新生胶原,并最终形成半月板样纤维组织,而对照各组缺损区则仅见少许纤维组织样的修复组织.结论 利用成肌细胞经体外扩增及细胞因子刺激后,以PLGA支架为载体,按一定的细胞密度复合培养后,植入关节腔内修复半月板局部缺损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可行的修复半月板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分析探讨高频超声对膝关节半月板急慢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膝关节半月板急慢性损伤患者(设为研究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频超声检测其膝关节滑膜厚度、髌上囊积液深度及滑膜血流状况,并予以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半月板在基线外侧较为突出且可见点状或条状强回声区,内侧副韧带变形,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滑膜厚度为(6.25±2.20) mm,髌上囊积液深度为(7.35±1.45) mm,滑膜血流为0级者23例、Ⅰ级者12例、Ⅱ级者12例、Ⅲ级者3例;对照组研究对象膝关节半月板回声强度中等且均匀,边缘清晰,滑膜厚度为(1. 10±0.46) mm,髌上囊积液深度为(2. 12±0.43) mm,滑膜血流为0级者38例、Ⅰ级者12例。两组研究对象膝关节滑膜厚度、髌上囊积液深度及滑膜血流状况对比,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对膝关节滑膜厚度、髌上囊积液及滑膜血流均较敏感,在膝关节半月板急慢性损伤的诊断中特异性较高,且操作简便,可作为膝关节半月板急慢性损伤的首选诊断方法予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比较磁共振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和质子压脂成像(FS-PDWI)三种序列在重建3D半月板模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超导3.0T MR对30例正常膝关节半月板进行扫描,所有病例扫描参数保持一致,获得T1WI (A组)、T2WI(B组)和FS-PDWI(C组)三组序列DICOM 3.0格式的影像数据,利用Mimics 16.0软件重建3D半月板模型。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比较三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比较3D模型与原始二维图像半月板前角、后角及体部的高度和宽度。结果:三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A组4.52±0.31,B组3.98±0.24,C组4.10±0.46;A组vs. B组q值=7.32(P<0.05),B组vs. C组q值=2.38(P>0.05),A组vs. C组q值=5.04(P<0.05)。3D模型与原始二维图像半月板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 T1WI序列为半月板3D重建优势序列,3D模型能清晰精确地模拟半月板的三维几何形态,为半月板生物打印技术提供模型。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总结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患者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术后疼痛的改善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来我院行关节镜下治疗的60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组内36例不完全型外侧盘状半月板中水平裂10例,纵裂9例,斜裂10例,放射状裂7例,行完全切除术17例,部分切除成形术19例;23例完全型外侧盘状半月板中水平裂12例,纵裂5例,斜裂4例,放射状裂2例,行完全切除术12例,部分切除成形术11例;1例Wrisberg韧带型均为斜裂,行完全切除术。观察并评价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关节疼痛、关节弹响、屈伸受限、关节绞索、打软腿、McMurray征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及分级标准评定术后临床疗效,观察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有无疼痛分为术后疼痛组(9例)、术后无痛组(51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分析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一步分析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0例患者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术中未见严重或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0~12 d拆线康复出院。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P<0.05)。术后优良率83.33%(50/60)。术后发生1例膝关节内明显血肿,临床行穿刺抽液处理后肿胀逐渐消退。术后未发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高龄、术前合并关节软骨损伤、术后未冷敷、术后开始负重时间<7d在术后疼痛组与术后无痛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s分析证实上述因素均是导致膝关节盘状月半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治疗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论:应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高龄、术前合并关节软骨损伤、术后未冷敷、术后开始负重时间<7d是导致患者术后疼痛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0.
目的分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将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手术患者150例纳入研究,患者术后均接受规律康复训练治疗。以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得分患者分为疼痛组(n=23)和非疼痛组(n=127)。回顾性收集分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残留情况,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手术患者康复训练后疼痛残留的影响因素。 结果术后6个月,15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手术患者康复训练后疼痛23例,疼痛残留率为15.3%,疼痛组及非疼痛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t=3.149、20.409,均为P<0.05);疼痛组与非疼痛组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0,P>0.05);非疼痛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较疼痛组低(t=9.961,P<0.05)。年龄>60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关节软骨损伤、骨关节炎疼痛、行滑膜切除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疼痛残留的影响因素[优势比(OR)=3.130、2.164、2.259、3.881、1.998; 95%置信区间(CI):(1.537,6.376)、(1.420,3.298)、(1.135,4.495)、(1.376,10.945)、(1.054,3.785),均为P<0.05]。 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手术患者康复训练后仍有部分遗留疼痛情况,其发生与年龄>60岁、BMI>24 kg/m2、关节软骨损伤、骨关节炎疼痛、行滑膜切除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