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2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甘草配伍芜花对大鼠心肝肾功能及病理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十八反中甘草与芫花同用对大鼠心、肝、肾功能及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取单味甘草及单味药芫花各100 g,分别加水200 mL煎煮浓缩药液至50 mL,配伍组将甘草及芫花各100 g加水400 mL,煎煮浓缩药液至50 mL.20只大鼠按随机抽签法分成甘草组、芫花组、甘草加芫花组及对照组4组,每组各5只大鼠,采用灌胃法,药物剂量按0.02 mL/g大鼠计算,每日灌胃1次,连续7 d;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观察大鼠心、肝、肾功能及病理形态的变化.结果甘草组及对照组的心、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单味芫花可致大鼠肝功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升高[(1 493.13±150.20)nkat/L],与对照组、甘草组[(687.30±67.01),(723.64±71.01)nkat/L]比较,t=10.96,10.36,P<0.05;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升高,与对照组、甘草组比较,t=9.70,9.76,P<0.05;乳酸脱氢酶(1actic dehydrogenase,LDH),γ-羟丁酸脱氢酶(γ-hydroxybutyric dehydrogenase,γ-HBD)升高,与对照组、甘草组比较,t=11.34~12.82,P<0.05;配伍甘草后以上指标升高更加明显,ALT,肌酸肌酶,LDH,γ-HBD 值与对照组、甘草组及芫花比较,t=13.40~20.55,P<0.01,t=7.16,12.46,P<0.05,t=0.79,P>0.05.心、肝、肾脏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心脏间质血管充血、肝血管充血、肝细胞浊肿、肾小球间质充血、肾小管上皮轻度浊肿等.结论单味芜花对动物肝功能及心肌酶谱等指标有一定影响,但配伍甘草后对以上指标的影响有加重的趋势,对大鼠心、肝、肾脏组织病理形态有一定影响,甘草、芫花同用后可能存在着配伍禁忌,对大鼠心、肝、肾脏有一定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92.
经方合方治疗消化系杂病时,有针对性地选择“十八反”用药配伍,而不囿于王怀隐、张子和等人提出的“十八反”配伍禁忌之说,疗效显著。本文列举了数则消化系疾病的验案,这些验案在使用经方合方辨治时都涉及到“十八反”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93.
十八反”配伍禁忌理论虽一直被视作中医治病用药之法宝,但细究起来,却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因此,临床当中大可不必囿于“十八反”配伍禁忌之说。本文列举了数则泌尿系疾病的验案,这些验案在处方用药时均涉及到了“十八反”配伍,非但未出现毒副作用,反而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进一步佐证了“十八反”配伍用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
对中药“十八反”——“株连”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药"十八反"几乎是中医药界异口同声认定的配伍禁忌.上自《神农本草经》,下至今日的《中药学》、《方剂学》著作和《中国药典》都是萧规曹随,言之凿凿.然而不仅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这种配伍"反药"的处方,历代医籍这种现象亦非罕见.明清以降,129家医案20 313个案例中有88家(占68.22%)使用"反药"配伍的方剂,甚至有人专门用反药相配,言其能增效或蠲除重症顽疾.现有材料表明,涉及的"反药"已超过200对,因此"十八反"的存废之争,自然就产生.若遑遑一笔勾销,似不慎重,没有充足理由和实践经验及实验根据地发展,似有任意株连或扩大化之嫌.  相似文献   
95.
目的通过对中药配伍的研究分析,总结中药配伍应用禁忌,以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并为安全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对药房、门诊中处方的整理研究,挑选出有关于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的记录,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门诊处方中存在中药与成药、西药同时应用的情况,但并未写在同一张处方上,此时可能存在隐性的配伍禁忌,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对这种情况给予重视,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结论中药配伍在其临床应用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上依旧存在因配伍不当而造成医疗事故的情况,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对中药配伍禁忌充分重视起来,将用药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做到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96.
十八反是中药重要的配伍禁忌,临床应用需采取慎重态度。但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中,却古今皆有包含有反药同用的方剂相关记载。现代临床研究中,一些医生使用反药同用的方剂,在严格掌握其适应症、使用恰当时可获收益且收到奇效。文章对现代临床研究报道的反药同方方剂做一综述,结合现代机理研究现状,以期拓宽中医药应用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构建中药方剂网络与中药化学空间,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方剂网络与化学空间性质的分析,对中药配伍禁忌理论给出解释.方法 利用复杂网络技术,通过Pajek和ORA等软件构建中药方剂网络,并对该方剂网络进行网络直径、平均距离、聚类系数、平均度数等网络性质的分析.在化学空间理论基础上,通过描述符计算、重心处理、空间降维等步骤...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临床上应用中成药再配伍治疗疾病的方法的可行性,及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对中医药发展的意义.方法: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应用中成药再配伍的方法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探索性治疗.结果:中成药再配伍在临床上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中成药再配伍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且有很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9.
目的:运用关联规则和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含"十八反"甘草与甘遂、芫花、大戟古方的配伍药物、剂型、年代、用法、组方药味数目等特点。方法:采用PASW18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用关联规则和对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甘草与逐水药反药同方在配伍方面,较为重视与温阳、化痰、理血等药的配合,以肉桂、干姜、细辛、半夏、当归、大黄、川芎等药为主。剂型涉及膏、丸、汤、散等8种;唐代多用汤剂,宋代多用散剂,清代均为膏剂;用法明清以前内服为主,清代主要为外用膏剂。结论:"十八反"甘草与逐水药同方配伍高频药物以温阳、化痰、理血等功效为主;剂型以膏最多,丸、汤次之;用法方面外用多于内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通过甘遂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的甘遂半夏汤对腹水模型大鼠生物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筛选甘遂与甘草反药配伍起效的配比条件。方法:将甘遂与甘草按照2因素7水平的均匀设计原则设置不同配伍比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遂半夏汤中甘草与甘遂配比1组(10.40 g∶1.17 g)、配比2组(6.94 g∶2.23 g)、配比3组(13.87 g∶0.05 g)、配比4组(3.47 g∶0.39 g)、配比5组(0.21 g∶1.56 g)、配比6组(20.80 g∶0.78 g)、配比7组(17.34 g∶1.94 g)以及呋塞米组(0.004 2 g.kg-1)。观察甘遂与甘草不同配比的甘遂半夏汤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尿量、腹水量、腹水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数据采用中药组方优化软件对生物效应指标进行甘遂与甘草配比的优化分析。结果:配比1组较模型组能增加腹水大鼠的尿量(P<0.05);配比6,7组降低腹水TNF-α,VEGF水平(P<0.05)。结论:经过中药组方优化软件分析,醋甘遂与炙甘草以1∶15配伍的甘遂半夏汤可能有较好的利水及抗细胞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