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2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十八反"药物在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的主要变化集中在附子、贝母、诸参、大戟、海藻、瓜蒌、芫花。其中大戟的基源在历版《中国药典》中变化最为明显,在传统的大戟科京大戟与始于民国年间陈仁山《药物出产辨》的茜草科红大戟之间反复变化。贝母类药物不断扩充地方品种。"诸参"扩充了清代才入药的西洋参与北沙参。指出附子应该是十八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检测细辛、藜芦配伍使用前后所含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传统中药理论“十八反”的科学内涵。方法:利用UPLC/Q-TOF MS BPI离子流图谱,分别绘制细辛单煎液、藜芦单煎液和细辛与藜芦配伍混煎液的BPI离子流指纹图谱,对图谱中分子离子峰进行分析,通过loadings确定差异分子离子,比较相同分子离子峰单煎、配伍混煎前后量的变化。结果:分别确定配伍混煎后细辛中有八个分子离子、藜芦中有十个分子离子峰峰面积变化超过9%以上。结论:从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细辛“反”藜芦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回顾性分析门诊处方中附子与半夏、贝母、天花粉同方配伍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12月份附子与半夏、贝母、天花粉同方配伍的门诊处方500张,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开具附子反药配伍处方最多的科室为内分泌科,其次为妇科;针对的疾病归属最多的是瘿病和消渴病,证型排前3位的分别是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少阳证,少阴阳虚寒湿证;单张处方平均用药疗程为13.4 d;附子均采取先煎,最大用量为30 g;处方常用配伍中药饮片为干姜和炙甘草。结论:附子反药配伍并非绝对禁忌,但临床医生开具处方时需完善中医证型,辨证用药,注意用药剂量及比例,随证加用干姜(或生姜)、炙甘草等,同时药师加强审方和用药交代,提高附子反药配伍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4.
答:所谓“十八反”、“十九畏”讲的是中药配伍禁忌。历代医药书籍在炮制、组方和调剂时的中药配伍禁忌论述不尽相同,到金元时期,将其概括为“十八反”、“十九畏”,并编成了歌诀,沿用至今,以告诫後人注意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对已有"十八反"化学研究的分析,提出新的研究思路。方法分析已有"十八反"化学研究特点,归纳存在问题,探讨"十八反"新研究方法。结果缺少不同类成分配比的"十八反"研究,应建立配伍数据库,与药理研究结合,探讨含"十八反"中药复方的配伍化学特点。结论探讨"十八反"是否相反的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36.
中药十八的实验研究应以文献理论研究为先导。研究认为,相反组合产生的毒性主要与其中存在的毒性药物有关,或相反两药均有毒性,组合后毒性叠加所致;五参与藜芦,除藜芦自身毒性外,还与借助五行学说推定有关;十八反药物不存在借助基原相同而外推的逻辑关系;十八反不是临床配伍应用的禁区。  相似文献   
37.
“十八反”中药甘草芫花不同配伍方式的HPLC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化学成分变化的角度初步阐释了甘草-芫花作为配伍禁忌的合理性。方法:对不同配伍方式的甘草-芫花提取液进行HPLC对比分析。结果:不同配伍方式的HPLC图存在一定差异,31~47min之间混煎液出现1个特征峰,而合并液在此时间段内有10个特征峰,初步推测芫花甘草两种不同的配伍方式,其煎出成分有所差异。结论:芫花-甘草不同的配伍方式,其化学成分具有差异,这种差异同甘草与芫花作为配伍禁忌之间存在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8.
基于药物代谢酶的中药十八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八反”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今临床医家用药配伍禁忌的核心内容,几千年来指导和影响着中医临床安全用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中药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而“十八反”则是目前中药安全性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十八反”中药反与不反的客观界定及其科学本质的阐明,对完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丰富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细胞色素P450 酶作为人体重要的玉相药物代谢酶系统,对药物代谢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影响。中药以合并用药为主且其中许多成分或许为P450 酶的底物、诱导剂或抑制剂,因此有可能存在基于P450 酶的中药相互作用。本课题组将现代药理学中药物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P450 酶引入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对十八反中各组药物与药物代谢酶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揭示一类基于药物代谢酶的中药相互作用模式,阐明中药配伍产生相反作用的分子机制和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科学内涵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9.
<正>中药十八反一说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更没有十八反这一说,仅在该书序录中有以下记述"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无用相恶相反者。"但具体到某一味药和某一味药相反本书并没有明确说明,数百年后到了南北朝.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一书出世才在该书中出现了某一味药和某一味药相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临床上应用中成药再配伍治疗疾病的方法的可行性,及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对中医药发展的意义。方法: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应用中成药再配伍的方法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探索性治疗。结果:中成药再配伍在临床上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中成药再配伍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且有很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