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676篇 |
免费 | 1330篇 |
国内免费 | 220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28篇 |
妇产科学 | 25篇 |
基础医学 | 1257篇 |
口腔科学 | 65篇 |
临床医学 | 2694篇 |
内科学 | 7435篇 |
皮肤病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835篇 |
特种医学 | 58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383篇 |
综合类 | 6962篇 |
预防医学 | 1502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2694篇 |
64篇 | |
中国医学 | 2605篇 |
肿瘤学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9篇 |
2023年 | 618篇 |
2022年 | 788篇 |
2021年 | 906篇 |
2020年 | 577篇 |
2019年 | 647篇 |
2018年 | 384篇 |
2017年 | 599篇 |
2016年 | 702篇 |
2015年 | 795篇 |
2014年 | 1255篇 |
2013年 | 1221篇 |
2012年 | 1675篇 |
2011年 | 1695篇 |
2010年 | 1554篇 |
2009年 | 1586篇 |
2008年 | 1659篇 |
2007年 | 1526篇 |
2006年 | 1440篇 |
2005年 | 1381篇 |
2004年 | 1046篇 |
2003年 | 885篇 |
2002年 | 719篇 |
2001年 | 572篇 |
2000年 | 411篇 |
1999年 | 366篇 |
1998年 | 310篇 |
1997年 | 274篇 |
1996年 | 267篇 |
1995年 | 223篇 |
1994年 | 201篇 |
1993年 | 162篇 |
1992年 | 112篇 |
1991年 | 142篇 |
1990年 | 103篇 |
1989年 | 89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7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大量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脂质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不同类型的脂质异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影响仍有待进一步探讨。肾病综合征脂代谢异常的特点为各种脂蛋白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现就我院1996~1999年住院的158人186次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些分析,观察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目的 通过评价中药复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实验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及报告质量,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偏倚风险及研究报告的不足,寻求提高中药复方防治AS动物实验研究质量的方法。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20日发表的中药复方防治AS动物实验文献,基于SYRCL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ARRIVE指南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分并计算各条目“低风险”符合率。结果 初步筛选出7921篇文献,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343篇,其中中文文献301篇,英文文献42篇。SYRCLE工具评分为(13.26±1.26)分,“低风险”符合率为35.74%。ARRIVE指南必备条目评分为(24.39±1.65)分,“低风险”符合率为42.22%;推荐条目评分为(9.41±2.34)分,“低风险”符合率为20.10%。在SYRCLE工具评价中,245项(71.43%)研究未提供详...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颅内大血管伴/不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基线特征以及行血管内治疗后结局的差异。方法 对DIRECT-MT亚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卒中串联闭塞和颅内闭塞接受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预后,分析不同机制学特征(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动脉栓塞)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LAA型卒中患者共108例,其中串联闭塞63例,颅内闭塞45例。颅内闭塞组患者高血压史率高于串联闭塞组(77.8% vs. 52.4%, P=0.007)。颅内闭塞组闭塞部位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M1段(88.6%),而串联闭塞组颅内闭塞主要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49.2%)和大脑中动脉M1段(49.2%)(P<0.00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抗栓、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卒中、房颤、吸烟史,基线mRS、NIHSS评分,是否静脉溶栓,侧枝循环,以及救治流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90天mRS 0-2分的患者比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 vs. 41.9%, P=0.243)。颅内闭塞组术后成功再灌注率高于串联闭塞组(93.3% vs. 77.4%, P=0.026),但术后24-72小时血管再通的比例前组低于后组(57.1% vs. 77.2%, P=0.034)。最终梗死体积,颅内闭塞组小于串联闭塞组(20.1 vs. 34.5, P=0.025)。术后NIHSS评分,90天EQ-5D-5L评分和BI指数等其他次要结局,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90天内的死亡率,发生的无症状性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率,5-7天时在另外的血管区域新发脑梗死,以及新流域栓塞的患者百分比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串联闭塞相较于孤立颅内闭塞,末次造影成功再灌注率较低,梗死体积更大,但术后24-72小时再通率更高,且神经功能良好预后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与颅内闭塞相仿。 相似文献
65.
66.
球囊导管损伤后早期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动脉硬化早期中膜与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方法:球囊导管损伤大鼠的颈总动脉后在电镜和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和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术后24h 5-溴脱氧尿嘧啶尿苷阳性平滑肌细胞出现,阳性细胞率分别于术后第2,5d出现高峰。术后第2,3d迁移细胞的出现率最高。术后第3d,88.8%迁移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术后第3d中膜平滑肌细胞特别是内层的为合成型,并且与细胞外基质连接稀疏,基底膜、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被消失。结论:动脉损伤后,中膜平滑肌细胞呈高增殖性,由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与细胞外基质的结合性降低,中膜弹性纤维、胶原纤维被消化,增生活跃的细胞向内膜的迁移性增高。迁移至内膜的平滑肌细胞呈高增殖性。 相似文献
67.
68.
本文介绍一种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机制的新假说--肿瘤源性假说,即动脉继样硬化病变和癌症组织中Ⅱ型转化生长因子受体多聚腺苷酸区域具有相同的移码突变。该假说可能为阻塞性血管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出了全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69.
70.
测定62例脑塞与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I(ApoAI)、脂蛋白B100(ApoB100),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血TG,ApoB10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poAI,ApoAI/ApoB10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C恙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脑梗塞组在显著的腊代谢紊乱,TG,ApoB100升高和ApoAI,Apo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