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03篇
  免费   1883篇
  国内免费   1825篇
耳鼻咽喉   79篇
儿科学   298篇
妇产科学   196篇
基础医学   1260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5106篇
内科学   3079篇
皮肤病学   118篇
神经病学   630篇
特种医学   16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5篇
外科学   3206篇
综合类   11572篇
预防医学   1665篇
眼科学   342篇
药学   10504篇
  68篇
中国医学   3471篇
肿瘤学   386篇
  2024年   278篇
  2023年   998篇
  2022年   899篇
  2021年   1038篇
  2020年   904篇
  2019年   983篇
  2018年   492篇
  2017年   805篇
  2016年   784篇
  2015年   903篇
  2014年   1310篇
  2013年   1296篇
  2012年   1948篇
  2011年   2051篇
  2010年   1757篇
  2009年   1768篇
  2008年   2010篇
  2007年   1933篇
  2006年   2002篇
  2005年   2111篇
  2004年   2074篇
  2003年   1954篇
  2002年   1718篇
  2001年   1606篇
  2000年   1439篇
  1999年   1256篇
  1998年   1103篇
  1997年   956篇
  1996年   908篇
  1995年   859篇
  1994年   752篇
  1993年   590篇
  1992年   511篇
  1991年   470篇
  1990年   420篇
  1989年   409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99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动脉瘤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计论颅内动脉瘤的动物模型的制做方法。方法:一类是靠破坏动脉壁结构加血流动力学改变诱发产生。另一类是在动脉壁上移植静脉袋制成。结果:两类动物模型适于不同的研究范围,但都不能完全模拟人类颅内动脉瘤,满足研究的需要。结论:颅内动脉瘤的动物模型制作还应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62.
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对心功能不全及心肌肥厚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福辛普利在治疗心肌肥厚和心功能不全中的作用.方法选择NHY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EF≤50%的病人80例,随机单盲分为氯沙坦组和福辛普利组,于服药前和服药后6个月测定临床症状和超声心动图.结果二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显著改善,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减低,但左心室舒张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0.05).福辛普利组中5例出现干咳症状(11.63%),而氯沙坦组耐受性较好.结论尽管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均能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逆转心肌肥厚,但氯沙坦的耐受性较福辛普利为佳.  相似文献   
63.
以失血性休克犬为研究对象,比较乳酸林格氏液(LR)、高渗盐水(HS)和全血(WB)对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经右颈外静脉插入Swan-Ganz飘浮导管,分别在全身氧供(DO2)恢复至休克前水平时,以及液体复苏后5、10、15、30、60和120min时测量动物的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HS仅需要11.83ml/kg的液体量,在4.97min时即可使休克犬的DO2恢复至休克前的水平,而LR组和WB组则分别需要52.08ml/kg和23.33ml/kg的液体量,在20.83min和9.33min时才能使休克犬的DO2恢复至休克前的水平。3组动物在DO2恢复至休克前水平时其血液动力学指标均能恢复至休克前的水平。提示高渗盐水比乳酸林格氏液和全血更适合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紧急液体复苏治疗。  相似文献   
64.
国产头孢三嗪在急性感染病人中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滴注国产头孢三嗪0.5~1克,治疗8例急性感染病人的药代动力学。静注后半小时用HPLC测得的平均血药浓度为100.75μg/ml,24小时的血药浓度为11.4μg/ml,国产头孢三嗪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与国外同类产品基本一致。半衰期长,清除半衰期为8.8小时,可在血液和感染部位中保持较长时间的杀菌和抑菌浓度,总表观分布容积为13.0L/kg,表明药物在组织中的浓度高。本品用量小,每日1克1~2次即可达到疗效。5例慢性胆囊炎伴胆石症患者静滴头孢三嗪1克后,2小时胆汁的平均药物浓度为1022.8μg/ml,可作为治疗胆道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5.
环丙氟哌酸(Ciprofloxacin,简称CPF)是喹诺酮类新型强效抗菌剂。CPF的特点是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大,对大部分G~+和G~-菌,其中包括绿脓杆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与萘啶酸类似物无明显交叉耐药性,与抗生素也无交叉耐药性。这是由于它的抗菌作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与萘啶酸不同外,还与其良好的药物动力学特性有关。一、分析方法 CPF等喹诺酮类化合物由于极性太强,故不宜用GLC法测定。有些报道用微生物法测定血、尿及其它体液中的CPF,供试菌  相似文献   
66.
2001年10月10日至17日,2001年国际肾脏病学术会议暨美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旧金山市召开.会议由国际肾脏病学会及美国肾脏病学会共同承办.会议交流了自1999年以来国际肾脏病的新进展.涉及了细胞和转运生理等10个领域的问题.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检测在老年性牙周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R8Oa锥板旋转式血粘度测试仪 ,测定老年性牙周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老年性牙周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0 .0 0 1)。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全血中切粘度、卡松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粘度差异也存在着显著性。然而 ,全血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虽也增高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老年性牙周病患者的病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68.
增加向肝血流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解决门脉高压症向肝血流减少、肝代谢功能下降及侧支循环压力过高、静脉曲张等问题 ,应用搏动性门脉血泵 ,对丝线栓塞性门脉高压模型犬进行门脉外动力泵血的研究。观察入肝血量、肝代谢变化及侧支压力等一系列指标。方法 :对杂种犬进行门脉左右支丝线栓塞术制备门脉高压动物模型 ;应用高弹力硅胶球囊连接单流向硅胶瓣 T形管 ,制作搏动性门脉血泵 ;应用强磁场磁极片及低频振荡交流线圈体外提供动力。将血泵 T形管安置于门脉主干前壁侧支平面以上 ,测定血泵工作前后的入肝血流量、侧支静脉压力及吲哚氰绿排泄的变化。结果 :模型犬血泵平面以上的门脉压力在泵工作后由 3 0 .3± 4.2cm H2 O升至 49.0± 7.1 cm H2 O;入肝血流量由 2 70± 2 8ml/min升至 3 96± 2 5ml/min;血泵平面以下门脉压由 3 1 .4± 3 .1 cm H2 O降至 1 8.0± 4.3 cm H2 O;脾静脉压由 3 6.2± 4.0 cm H2 O降至 2 0 .5± 3 .4cm H2 O;胃底静脉压由 3 5.3± 3 .3 cm H2 O降至 1 9.3± 4.7cm H2 O;吲哚氰绿排泄率由 0 .0 92± 0 .0 0 9升至 0 .1 51± 0 .0 1 3 ;1 5min滞留率由 1 9.0 3± 8.50降至 9.0 4± 2 .50。结论 :搏动性门脉血泵对增加门脉入肝血流 ,改善肝代谢功能状态及降低侧支压力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9.
中风危险度的定量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南汇区近70万人群2年的中风监测和预防研究,验证应用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指标和积分方法来定量评估中风危险度的客观性、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先通过询问病史及测量血压,从社区人群中筛选出具有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中风家族集聚现象等病史的中风易患个体;再对其进行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定量评估中风危险度,筛选出中风高危个体,给予个体化的综合性治疗,并定期随访。结果:从南汇区696558人的框架人群中共筛选出中风易患个体51936例(有完整资料记载),其中有新发中风患522例(经头颅CT/MRI确诊),该中风组与相同年龄正常组的各项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间均存在显差异,且随着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积分值的降低,中风发病率逐渐上升,发病间隔也逐渐缩短;有既往中风史585例,其患侧和健侧的各项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间亦存在显差异。结论:运用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依据积分值的高低,能够科学、客观、较准确地定量评估出中风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70.
眼底照相机的数字化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1959年A lvis和Navoyny发明的。1965年后逐渐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它采用荧光素钠作为造影剂,造影剂注入血管后随血液进入眼底,在蓝色光波激发下发射出黄绿色的荧光,此时通过荧光眼底照像机可观察到眼底血管的细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