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3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628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278篇
口腔科学   1745篇
临床医学   1794篇
内科学   255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4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348篇
综合类   3407篇
预防医学   475篇
眼科学   151篇
药学   1225篇
  21篇
中国医学   1430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508篇
  2012年   708篇
  2011年   827篇
  2010年   824篇
  2009年   756篇
  2008年   908篇
  2007年   848篇
  2006年   759篇
  2005年   804篇
  2004年   706篇
  2003年   638篇
  2002年   516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396篇
  1999年   348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20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猪门静脉回流阻断模型内毒素的移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拟在猪的肠血管阻断模型中探讨门静脉回流阻断肠淤血可能造成的内毒素移位和肿瘤坏死因子释放。【方法】采用种群相近体质量22~25kg雌性小猪8只,无感染症状。分离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分别阻断、然后开放各60min.观察血压、心率,阻断前和开放60min各取回肠末端小肠全层行光镜、电镜检查,测定门、颈静脉血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阻断后,肠淤血、水肿,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光镜检查表明实验后肠粘膜和腺体明显损伤,电镜检查表明细胞超微结构轻微异常。阻断前后的血内毒素、TNF—α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肠静脉回流阻断60min引起的肠道淤血可导致肠粘膜屏障损伤。②在60min内肠淤血性的损伤不会引起肠腔内内毒素的大量移位及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2.
背景:虽然椎间cage已被广泛应用,但关于人类脊柱cage内所含组织的组织学资料却很少报道。本文旨在描述从人体取出的、临床失败的椎间cage内容物,以及关于cage内植骨类型对骨质存活的影响。方法:对78枚取自48例患者体内的cage进行分析:其中碳纤维cage8枚,金属螺纹cage70枚。有植骨资料的67枚cage中,56枚为单纯移植自体骨,6枚为局部自体骨加脱矿物质骨基质植骨,4枚为同种异体骨植骨,1枚单纯脱矿物质骨基质植骨。导致取出cage的原因包括融合不良、cage位置不良或术后移位、脊柱损伤(融合节段的压缩骨折)、腰痛、进行性椎关节退变强直、神经根受压和(或)感染。cage置入时间平均为22个月。对每个包埋在cage中心的部分进行不脱钙切片观察,对被存活骨、坏死骨、纤维软骨、透明软骨、纤维组织及移植替代物所占据的邻近区域进行直观评估。碎屑微粒通过半定量的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在78枚中有71枚cage内容物显示有组织学存活的骨组织,有血管长人证据,说明移植骨已融合。存活骨所占的区域范围平均为44%(范围,0%~80%)。虽然有些cage中有相对较大的皮质植骨块,但仅有微弱的新骨形成迹象。在这些cage中,纤维软骨成分占50%。失败cage的植骨块间存在小的纤维软骨缝隙,提示cage松动。另外,78枚中有31枚cage发现植骨区域内有≥5%的范围被透明软骨占据,这可能是来源于椎体终板或小关节面。结论:本研究并非检验cage及植骨的效果,而是通过研究透明软骨及纤维软骨在这些失败病例中的发生率,来说明植骨及植骨部位的准备对最大限度地提高植入骨融合的重要性: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系列病例(没有,或历史,对照组)]。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113.
掌背动脉蒂逆行掌骨瓣移位治疗指骨骨折不连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设计以掌背动脉为蒂的逆行掌骨瓣移位,对12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发现手的掌背动脉在指蹼处与指革侧总动脉有恒定的吻合支.并发出1~3条小分支至2~5掌骨基底部.临床应用掌背动脉蒂逆行掌骨瓣移位治疗指骨骨折不连接6例,掌骨瓣最大1.2cm×0.5cm×0.5cm,最小0.7cm×0.5cm×0.5cm。指骨均在2.5~3个月内骨性愈合,经术后8~10个月随访,按TAM标准评价,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0%.本术式提供有血运的活骨,加速骨折愈合,为治疗指骨骨折不连接提供了一个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4.
螺纹钉光固化复合树脂应用于前牙缺损的活髓保存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5.
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透明质酸是关节的主要成分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 ,它在关节病的治疗中有重要价值[1 ,2 ] 。本研究通过对比的方法 ,评价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疗效。  作者单位 :116 0 11大连医科大学附一院口腔科 (齐东元、潘巨利 ) ;鞍钢铁西医院口腔科 (刘成海 )  一、材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2 7例患者男 1 1例 ,女 1 6例 ,年龄 1 5至 62岁 ,平均 2 9.6岁。均具有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特殊病史和典型症状 ,即既往有较长时期的关节弹响史 ,以后关节弹响突然消失 ,而出现严重的张口受限 ,并伴有疼痛 ,张口时下…  相似文献   
116.
数字的用法     
孙辉 《安徽医学》2006,27(1):74-74
我科自2000~2002年分别采用光固化超强纤维带+光固化复合树脂和单纯光固化复合树脂对126颗前牙牙体缺损进行修复。现对其疗效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17.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JKF-ⅢA(D)型电脑脊柱牵引康复床,探讨其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的疗效。方法于1998-11/2004-11西安体育学院实验中心康复治疗室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采用水平牵引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有时采用角度牵引。通过操作面板按键,先从“Ⅰ区”方式选择中选出一种牵引模式,接着按程序给“Ⅱ区”数据赋值的有关参数赋值,完成治疗方案的预置。牵引治疗开始,机器进入工作状态。规定时间治疗结束(一般牵引治疗时间25min左右,但不超过30min)机器自动停机。牵引模式:使用A型、B型两种模式。牵引治疗结束后通过该仪器的辅助功能对患者进行振动按摩和热疗15~20min。结果大部分患者牵引3次,最多牵引6次。治愈51例,好转10例,未愈3例。有3例牵引后出现胸腰部软组织损伤疼痛,属固定带过紧所致,休息数天后消失。视觉模拟评分<2分45例,2~4分14例,5~6分5例。结论电脑脊柱牵引康复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的是疗效显著、疗程短、安全可靠、风险小并且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随着国内CT检查的普及 ,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率。 2 0 0 0年 4月— 2 0 0 3年 4月 ,我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35例 ,术前均作CT检查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5例 ,男 16例 ,女 19例 ,年龄 2 0~ 6 9岁 ,平均 4 3.9岁。病程 2个月~ 2 0年 ,平均 3年 2个月。临床表现 :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和麻木 15例 ,其中持续疼痛 4例 ,间歇性跛行 11例 ;单纯性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 6例 ;腰痛伴间歇性跛行 14例 ;腰椎侧凸畸形 8例 ;扣击椎旁出现放射痛 2 8例 ;…  相似文献   
119.
三种不同腹透管置管后对腹透管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替代治疗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腹膜透析装置的改进和透析质量的提高,腹膜透析已越来越受到广大肾科医师和患者的重视,采用腹透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加,而腹透管的移位导致透出液引流不畅则是影响腹透广泛开展的因素之一.本文对我科近年来所采用的三种不同的腹透管置管术后移位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0.
王家福 《安徽医学》1994,15(3):31-31
<正> 下鼻甲骨折移位术,是将下鼻甲骨折并向外移位,以扩大中鼻道及总鼻道,增加鼻通气流量的手术。我们1989年~1993年行该术7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