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15篇
  免费   1833篇
  国内免费   1653篇
耳鼻咽喉   658篇
儿科学   96篇
妇产科学   112篇
基础医学   2257篇
口腔科学   5442篇
临床医学   6182篇
内科学   1241篇
皮肤病学   249篇
神经病学   529篇
特种医学   25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0644篇
综合类   15094篇
预防医学   2464篇
眼科学   453篇
药学   5519篇
  129篇
中国医学   2257篇
肿瘤学   715篇
  2024年   393篇
  2023年   1465篇
  2022年   1088篇
  2021年   1224篇
  2020年   1235篇
  2019年   1050篇
  2018年   499篇
  2017年   894篇
  2016年   1183篇
  2015年   1331篇
  2014年   2430篇
  2013年   2445篇
  2012年   3082篇
  2011年   3579篇
  2010年   3046篇
  2009年   2813篇
  2008年   3332篇
  2007年   2924篇
  2006年   2563篇
  2005年   3026篇
  2004年   2430篇
  2003年   2455篇
  2002年   2152篇
  2001年   1904篇
  2000年   1575篇
  1999年   1193篇
  1998年   974篇
  1997年   904篇
  1996年   796篇
  1995年   718篇
  1994年   523篇
  1993年   305篇
  1992年   259篇
  1991年   232篇
  1990年   211篇
  1989年   24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笔者自2002年运用猪肝散治疗修复期角膜炎96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食指皮肤软组织缺损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顺玲  田民 《贵州医药》2007,31(8):726-726
对于食指较大面积的皮肤缺损,以往多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但存在需多次手术、皮瓣臃肿、无感觉等缺点,现已很少应用[1]。而采用吻合血管的皮瓣或足部的微型组织瓣移植,技术要求高[2]。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期间,我科采用第1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食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因鼻小柱过短所致鼻尖低平畸形的矫治方法.方法 对8例鼻尖低平伴鼻小柱过短者,采用鼻小柱切口,首先应用肋软骨或Medpor行支撑杆移植矫正撑起鼻尖,鼻小柱切口的继发创面采用耳垂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结果 8例游离移植的耳垂复合组织均成活良好,随访1~2年形态满意,色泽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差别,供区无明显继发畸形.结论 应用耳垂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小柱过短畸形,不仅适用于外伤性缺损修复,而且也适用于鼻部的美容性修复,是一种患者容易接受、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供区无后遗明显继发畸形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局部释放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及其对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选12例以深Ⅱ度烧伤为主的患者,每例患者均选择相对均匀的深Ⅱ度创面作为实验创面并分为3个研究区域,即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伤后24h内行削痂术.术前在实验创面切取创面组织,作为手术前实验区标本,行削痂后创面均以辐照猪皮覆盖.术中部分创面保留不予手术,该保留创面作为未手术实验区.于伤后5~7d行第2次手术,分别切取经削痂处理和未手术区的创面组织,作为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标本.采用组织培养和ELISA技术测定创面组织释放EGF、FGF-2和PDGF-AB的水平,并对创面组织中新生肉芽形成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后,创面组织局部释放EGF、FGF-2和PDGF-AB的水平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有显著升高(P<0.05);创面局部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手术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形成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显著(P<0.05).结论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可以促进局部组织释放EGF、FGF-2和PDGF-AB,促进新生肉芽形成,有利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从而提示了伤后24h内削痂优于常规手术.  相似文献   
95.
半月板修复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半月板损伤是最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 ,随着对半月板功能及半月板损伤修复机制的深入研究 ,以及关节镜技术的迅速发展 ,近二十年来 ,半月板损伤的修复取得了明显进展。1 历史早在 1885年Annandale就报告首例缝合修复内侧半月板损伤[1] ,但并未得到广泛重视 ,修复半月板的方法也未能推广。虽然King于 1936年进行实验研究 ,发现半月板周边与滑膜相连的部分破裂 ,可以获得良好的愈合[2 ] ,但直至 2 0世纪 6 0年代 ,半月板全部切除仍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唯一方法 ,人们认为半月板撕裂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半月板无修复能力 ,而切除…  相似文献   
96.
我科自1995~1999年,应用髂骨块联合棘突棘间韧带修复重建椎管后壁缺损共36例,随访1~4年,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目的:尝试一种后牙大于1/2缺损的残冠保存与修复的方法。方法;根管内黏固不锈钢钉,黏结面涂ONE-STEP^R黏结剂,用BIS-CORE^TM 双敏桩核树脂分层形成桩核。铸全冠修复。结果:上述方法修复磨牙残冠159例,经5年观察,总成功率98.7%。结论:该技术降低了修复成本,可门诊一次完成桩核,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利用金属全冠治疗纵裂牙的方法。方法:用金属全冠固定折裂牙,再行牙髓治疗,消除炎症,保留患牙。结果:随访2-8年,成功率为91%,疗效满意。结论:金属全冠治疗纵裂牙是延长天然牙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踝部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对18例足踝部缺损合并肌腱,骨骼外露创面进行修复与重建。结果 18例中15例皮瓣全部一期愈合,3例皮肤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治愈,经1年以上随访观察。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