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2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209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34篇
内科学   207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485篇
预防医学   216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56篇
  1篇
中国医学   119篇
肿瘤学   12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是否具有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修复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和BMP7实验组,以Allen's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BMP7组大鼠每天在脊髓损伤处注射50ng BMP7蛋白,连续7天,NC组对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6小时、3天、1周、2周、4周、8周进行HE染色以观察脊髓损伤处病理学改变;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6小时、3天、1周、2周、4周、8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以检测损伤节段脊髓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protein 200,NF200)、胶质纤微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表明两组大鼠造模后脊髓损伤处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突触数量减少,尼式体淡染且数量减少,组织中可见空洞形成,1周后,BMP7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处尼式体染色逐渐加深,神经突触数量增多,变化较NC组明显。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MP7实验组大鼠NF200阳性表达细胞数造模3天后逐渐增多,至第4周时达到高峰,且在1周、2周、4周及8周时均大于NC组;BMP7实验组及NC组术后GFAP阳性表达细胞数变化均不明显,且两组阳性细胞数差异不显著;BMP7实验组大鼠SYP阳性表达细胞数造模3天后逐渐增多,且在1周、2周、4周及8周时均大于NC组。结论 BMP7蛋白可以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了解我国HIV-1毒株CRF01_AE亚型在省内和省际的传播规律和风险因素,为实施精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19个省份1996-2014年已有的2 094条CRF01_AE pol区基因序列,利用PhyML 3.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传播簇,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传播网络,结合背景信息分析传播风险。结果 发现82个传播簇,包含255条序列(12.18%,255/2 094),省内传播簇数量和包含序列数(61个,173条)明显多于跨省传播簇(21个,82条)。传播簇中男男性传播人群的成簇比例随时间上升趋势明显,由1996-2008年的2.41%(2/83)上升为2013-2014年的23.61%(72/305)(χ2=27.800,df=1,P=0.000)。跨省传播簇的男男性传播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由1996-2008年的0.67%(2/297)上升为2013-2014年的6.36%(30/472),具有随时间的上升趋势(χ2=20.276,df=1,P=0.000)。跨省传播簇中男男性传播的比例(86.59%,71/82)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56.65%,98/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92,P=0.000)。含2种及以上传播途径的跨省传播簇的比例(33.33%,7/21)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13.1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3,P=0.039)。传播网络分析发现,跨省传播簇内高传播风险人群比例(51.22%,42/82)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26.59%,46/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32,P=0.000)。跨省传播簇以男男性传播人群为主。结论 我国HIV-1毒株CRF01_AE亚型存在复杂的传播网络,跨省传播簇快速增长,其中高风险传播者对HIV-1亚型的大范围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应深入进行传播网络研究以指导精准干预。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离体肾小球白蛋白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正常雄性SD大鼠,用标准筛技术游离肾小球,应用电视显微术通过肾小球体积变化计算肾小球白蛋白的通透性(Palb).大鼠离体肾小球分别与不同浓度(1 ng/ml、2.5 ng/ml、5 ng/ml、10 ng/ml)TGF-β1孵育30 min;与10 ng/ml TGF-β1孵育不同时间(15 min、30 min、45 min、60 min);与5 ng/ml、10 ng/ml TGF-β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孵育60 min;在没有TGF-β1下与SOD一起孵育60 min,观察不同情况下Palb.[结果]大鼠离体肾小球与1或2.5 ng/ml TGF-β1孵育30 min对Palb无明显影响,与5或10 ng/ml TGF-β1孵育导致Palb显著增加(P<0.01),且10 ng/ml TGF-β1对Palb影响更为显著;与10 ng/mlTGF-β1一起孵育15、30、45、60 min,Palb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且随时间延长Palb逐渐增加,孵育60 min时Palb最大;与5 ng/ml、10 ng/mlTGF-β1及SOD一起孵育60 min,Palb无明显增加;与SOD一起孵育Palb亦无明显增加.[结论]TGF-β1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增加鼠肾小球Palb,TGF-β1可能通过活性氧簇(ROS)介导P出增加,导致蛋白尿;而SOD可减少白蛋白排泄而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iQ200全自动尿液显微镜分析仪(简称iQ200)用于筛检尿路感染的可行性。方法214例中段尿标本在作病原体分离培养后立即用iQ200检测细菌(BACT)、小颗粒(ASP)和酵母菌(YST)等3项参数,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简称UF100)检测细菌(BACT)和酵母菌(YLC)等2项参数。以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iQ200和UF100各项参数的最佳临床判断界值,评价各项参数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iQ200的BACT、ASP和YST的最佳临床判断界值分别为4.5/μl、2 404.5/μl和8.5/μl,灵敏度分别为73.3%、90.0%和90.5%,特异度为96.2%、46.9%和90.2%,假阳性率为3.3%、48.4%和8.4%,假阴性率为2.8%、0.9%和0.9%,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0.698和0.946。UF100的BACT和YLC的最佳临床判断界值为4 657.6/μl、41.6/μl,灵敏度为76.0%、61.9%,特异度为76.8%、97.4%,假阳性率为17.8%、1.4%,假阴性率为5.6%、3.3%,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和0.795。结论iQ200用于筛检尿路真菌感染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不能代替病原体的培养鉴定。  相似文献   
155.
应用时间簇方法分析针刺合谷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时间簇方法分析针刺合谷穴(LI4)引起的脑功能变化的时间规律,探索脑功能成像数据处理的新方法。方法: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10名右利手健康自愿进行针刺合谷穴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用时间簇分析方法对得到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针刺引起的脑功能变化的时间规律。结果:9例样本时间簇分析的平均结果显示:在进针后出现一个明显的峰,表示中枢神经系统对针灸刺激有了反应;第二个明显的峰出现在拔针后,对应中枢神经系统对针刺结束也有明显的反应。2个单个样本的时间簇结果显示:每个样本脑活动第一个峰出现在进针后,第二个峰出现在拔针后;在每个人拔针后,还会不规律的出现若干小的峰。结论:针灸引起的脑功能变化的时间个体和平均结果比较一致,拔针后脑活动仍然出现了兴奋或抑制。时间簇分析算法可以给出中枢神经系统对针刺反应的时间曲线,用于研究针灸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时间特性。根据不同脑区被针刺激活的时间差异,进而研究这些脑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生成的影响。方法将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成对照组、空病毒Ad组、d-PGC-1α感染组、PGC-1αsiRNA转染组,分别将四组细胞置于正常糖及高糖环境中进行培养。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处理标本,以酶标仪检测细胞内荧光强度,显示细胞内ROS浓度。结果高糖组HUVECs内ROS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糖组(P〈0.01);与对照组及空病毒Ad组比较,d-PGC-1α感染组ROS浓度明显降低,PGC-1αsiRNA转染组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组HUVECs内ROS浓度明显升高;过度表达PGC-1α蛋白后,HUVECs内ROS浓度明显降低;抑制细胞内PGC-1α蛋白表达,则HUVECs内ROS浓度明显升高。提示PGC-1α可作为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新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7.
<正> 二十多年前,世界卫生医学专家发现各地长寿村的饮用水,水分子簇团小,为天然的小分子水,长寿村民许多人活100多岁,极少患癌症和心脑血管病,怡享天年,无病而终。人们企盼在长寿村居住,广西巴马就有许多人像侯鸟一样长住。其实人在城市内长住,长期饮用优质小分子水,注意合理膳食,也一样可以长寿。人如何喝到像长寿村的小分子水呢?先说如何检验小分子水?现在普遍对水利用170-NMR即核磁共振谱半幅宽测定,以判别液态水团簇的大小。一般说,谱线越宽,团  相似文献   
158.
目的:观察茯苓多糖对卵清白蛋白(OVA)诱导的小鼠肠道黏膜免疫应答的影响,探讨其对黏膜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茯苓多糖组,对照组口服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茯苓多糖组每日按体重口服给药1次,剂量为200 mg·kg-1,2组小鼠给药1周后,1次性给予每只小鼠口服抗原卵清白蛋白(OVA)5 mg进行免疫,分别于免疫后1,2,3周,收集小鼠粪便样本,ELISA检测小鼠粪便OVA特异性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2组小鼠给药1周后,分离小鼠派氏结,流式细胞术检测派氏结(Peyer’s patches)中B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结果:对照组小鼠粪便中OVA特异性sIgA在1,2,3周时分别为(19.39±2.89),(17.60±5.65),(14.48±4.55)μg·L-1,茯苓多糖组为(28.44±3.72),(42.24±5.14),(26.29±4.82)μg·L-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小鼠派氏结B细胞CD80,CD86表达率(%)分别为1.84±0.11和16.50±1.47;茯苓多糖组表达为2.76±0.29,22.02±1.89,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茯苓多糖对肠道sIgA分泌具有调节作用,这与其活化派氏结B淋巴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59.
糖尿病肾病是晚期肾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微量白蛋白尿及蛋白尿的出现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性指标。足细胞参与组成肾小球滤过屏障,阻止蛋白质的流失,而足细胞的损伤也与蛋白尿直接相关。有研究认为,白蛋白尿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0.
于娟 《淮海医药》2011,29(2):150-151
目的 比较UF-100与iQ200两种尿液沉渣分析仪检测RBC、WBC的结果.方法 40例尿液样本分别用显微镜、UF-100与iQ200检测RBC、WBC,对iQ200的结果 复核后计算复核前后粒子数变化的百分比.结果 UF-100与iQ200的计数结果 均高于镜检,以iQ200最高,UF-100与iQ200结果 有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