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5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1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98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271篇
内科学   14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492篇
预防医学   296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59篇
  3篇
中国医学   257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目的建立香鳞毛蕨DryopterisFragrans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三酚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绵马素BB为内参物,测定其与绵马素PB、绵马素AB、黄绵马酸BB、田基黄绵马酸A、黄绵马酸PB、异黄绵马酸PB、黄绵马酸AB、Compound VI和绵马酚B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这9种间苯三酚成分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有效部位中该10种成分的量,并比较2种测定方法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12批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三酚成分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缺少对照品的情况下,以绵马素BB为内参物,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定量分析,为香鳞毛蕨多指标成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谭鹏  许莉  牛明  张定堃  文永盛  黄春燕  王梅 《中草药》2019,50(16):3937-3946
目的建立补骨脂中16个化学成分的一测多评分析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批次补骨脂药材的质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异补骨脂素为内参物,测得待测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在不同色谱仪和色谱柱上考察每个化学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比较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定结果的差异,以此验证一测多评法在补骨脂中应用的准确性。结果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补骨脂中15种化学成分相对于异补骨脂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准确性较高,耐用性较好,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重现性良好;2种分析方法所得结果无显著差异。不同批次间补骨脂的化学成分群一致性较好,但不同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新建立的同时测定补骨脂中16个化学成分的一测多评法,能为更加全面地评价不同来源补骨脂的整体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竹节参中7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此方法在竹节参中应用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方法采用HPLC法,以竹节参皂苷Ⅴ为内参物,建立人参皂苷Rg1、Re、Rb1,假人参皂苷RT1,竹节参皂苷Ⅳ、Ⅳa的相对校正因子(fs/i),并利用fs/i计算竹节参样品中成分的含量,同时用外标法测定各成分的含量,比较2种方法的差异。结果人参皂苷Rg1、Re、Rb1,假人参皂苷RT1,竹节参皂苷Ⅳ和Ⅳa的fs/i分别为1.286 7、1.432 7、0.966 6、0.962 4、1.207 2、0.938 4。采用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得到的10批竹节参样品各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准确性高,可用于竹节参皂苷类成分的定量分析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4.
目的采用在线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建立桂枝茯苓胶囊流化床干燥过程水分实时监测模型。方法通过NIRS漫反射探头采集16个生产批次共176个样本进行建模,优选移动窗口平滑法进行光谱预处理,采用间隔偏最小二乘法(si PLS)结合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mw PLS)筛选特征变量为4 759.45~5 338.00 cm-1、5 503.84~6 101.67 cm-1、8 512.25~8 809.24cm-1,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水分含量多变量校正模型。结果水分预测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243%,性能偏差比(RPD)值为13.384,预测相对偏差(RSEP)为0.270%。以8个生产批次对在线监控方法的可靠性进行持续验证,结果 40个样本的相对预测误差均小于4.7%。干燥过程水分实时监测趋势图显示可准确判断干燥终点,终点样本水分含量位于控制限内。结论在线NIRS结合PLS建立的定量模型,可应用于生产规模桂枝茯苓胶囊流化床干燥过程水分含量在线监控且预测性能稳健、准确。  相似文献   
85.
李晓青  田雅娟  杜娟  裴科  李钦青  贺文彬 《中草药》2019,50(24):6120-6124
目的 在同时测定人参花中7种人参皂苷含量的基础上,建立7种人参皂苷成分一测多评方法,验证一测多评方法在人参花中人参皂苷含量测定上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HPLC-UV法,以10批不同来源的人参花药材为研究对象,以人参皂苷Re为内参物测定其与人参皂苷Rg1、Rg2、Rb1、Rc、Rb2、Rd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出各皂苷的含量,比较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的差异。结果 人参花中6种人参皂苷Rg1、Rg2、Rb1、Rc、Rb2、Rd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07、1.05、0.81、0.80、0.64、0.84,10批药材中6种人参皂苷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含量用一测多评方法测定与采用外标法测定时的实测值差异不显著。结论 在短缺人参皂苷对照品的情况下,可采用一测多评法方法,通过相对校正因子测定人参花中人参皂苷Rg1、Re、Rg2、Rb1、Rc、Rb2、Rd的含量。  相似文献   
86.
目的针对传统电磁跟踪方法存在的依赖磁场模型具体磁感应强度值、迭代算法繁琐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非迭代几何算法的电控旋转磁场跟踪方法,以避免模型误差、简化定位算法。方法采用三轴正交磁场源,通过控制磁场源三轴激励电流强度实现合成最大磁感应强度矢量在空间中遍历旋转,根据矢量指向三轴磁传感器时的旋转角利用非迭代几何算法进行定位,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仿真半径为0.3 m时,平均位置误差为0.32 cm,方差为0.02,定位时间为0.54 s。结论基于电控旋转磁场与非迭代几何算法的电磁跟踪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定位传感器,具有定位速度快、性能稳定的潜在优势,值得进一步优化提高性能以满足介入式微创手术临床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87.
摘 要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法对灵芝子实体中灵芝酸C2、灵芝酸B、灵芝酸G、灵芝酸A、赤芝酸A、灵芝烯酸D、灵芝酸F7种成分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HPLC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WatersX bridge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 1%冰乙酸(B)(28∶〖KG-*2〗72),梯度洗脱0~30 min A的体积分数28%→38%;30~45 min A的体积分数38%→55%;体积流量为1.0 ml·min-1,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54 nm。以灵芝酸A为内参物,计算灵芝酸C2、灵芝酸B、灵芝酸G、赤芝酸A、灵芝烯酸D、灵芝酸F的校正因子,同时用外标法计算7种成分的含量,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结果:一测多评法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所得16批赤芝样品中6种成分的含量与外标法实测值相对偏差均在2%以内。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测定7种灵芝三萜成分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8.
目的:建立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非那雄胺片中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CAPCELL PAK C<sub>18</sub>色谱柱(4.6′250 mm,5 mm),流动相乙腈-水(45∶55),流速1.0 mL.min<sub>-1</sub>,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0 mL,柱温30℃。测定非那雄胺与杂质Ⅰ、Ⅱ的标准曲线方程,以斜率计算杂质相对于非那雄胺的校正因子,用相对保留时间确定各杂质的位置。结果:非那雄胺杂质Ⅰ、Ⅱ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0.85与1.30,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2.40与0.69。结论:本方法可用于非那雄胺片中有关物质的定性及定量分析,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可以更准确的反映其有关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FTc)在评估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有效性。
方法 选择2021年2—5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5~70岁,BMI 20~24 kg/m2,ASA Ⅰ或Ⅱ级。分别于气管插管后5 min和肠道吻合完成恢复平卧位后进行补液试验,均在15 min内输注6%羟乙基淀粉6 ml/kg。以每搏量指数(SVI)增加≥15%判定为容量反应阳性,第1次补液与第2次补液后容量反应阳性的患者分别为R1组和R2组,容量反应阴性的患者分别为NR1组和NR2组。记录第1次补液前即刻、第1次补液后5 min、CO2气腹前即刻、CO2气腹后5 min、第2次补液前即刻、第2次补液后5 min的SVI、FT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Tc评估容量反应性的效能。
结果 与补液前即刻比较,第1次补液与第2次补液后5 min R1组和R2组FTc均明显延长(P<0.05)。非CO2气腹状态时,FTc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 0.522~0.909,P<0.05),FTc的诊断界值为325 ms,敏感性66.67%,特异性77.78%。CO2气腹状态时,FTc曲线下面积为0.773(95%CI 0.605~0.940,P<0.05),FTc的诊断界值为361 ms,敏感性100%,特异性87.69%。
结论 FTc可作为评估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指标,且CO2气腹状态时FTc评估容量反应性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90.
复方阿胶浆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许啸  张淹  刘晓云  王宇  刘越  董英  宋若兰  于啊香  马嘉慕  折改梅 《中草药》2021,52(20):6226-6233
目的提升复方阿胶浆质量标准。方法基于中药复方制剂"整体鉴别"新模式,对复方阿胶浆中植物来源中药采用一板多鉴法,红参、党参使用同一供试品溶液、同一展开剂,采用对照品和对照药材双对照(红参使用人参皂苷Rg_1对照品和红参对照药材;党参使用党参炔苷对照品和党参对照药材)进行鉴别;熟地黄、山楂使用2种供试品溶液、同一展开剂,采用对照品和对照药材双对照(熟地黄使用毛蕊花糖苷对照品和熟地黄对照药材;山楂使用牡荆素鼠李糖苷对照品和山楂对照药材)进行鉴别。对复方阿胶浆中动物药阿胶建立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4种氨基酸含量测定。并采用一测多评法,以L-羟脯氨酸为内标,确定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含量。结果建立了复方阿胶浆中植物药鉴别的"4-3-2-2"模式,即4味中药,3种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2种展开剂,2种对照物的双对照方法,斑点清晰且专属性强。建立了复方阿胶浆中动物药阿胶一测多评法含量测定,15批样品中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73~3.37、4.61~6.99、2.64~3.97、3.58~4.46 mg/mL。以L-羟脯氨酸为内标建立的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651、0.958、0.857。采用t检验、相对偏差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2种方法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15批复方阿胶浆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含量值无显著差异。结论建立了复方阿胶浆中植物药来源中药鉴别的"4-3-2-2"模式。对处方中动物来源中药阿胶建立了4种氨基酸的一测多评法含量测定。通过"一板、一测",达到"多鉴、多评"整体药味质量控制的目的,科学合理地提升复方阿胶浆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