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23篇
内科学   22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48篇
综合类   463篇
预防医学   8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72篇
  1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HPLC-ED法测定血浆中的儿茶酚胺类是一种灵敏、专属的方法。我们发现用EDTA抗凝后的全血样品在3℃存放5小时,与立即离心分离所得血浆中测得的儿茶酚胺类的浓度无显著差别。若在血浆中加入谷胱甘肽作抗氧剂并冷却至—13℃,样品可稳定保存两天。当用高氯酸溶液由三氧化二铝上解吸儿茶酚胺时,时间应控制在1~2分钟之内,否则所得结果不准确。  相似文献   
22.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对已上市和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十多个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给药剂量方案、毒副作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采用夹闭犬肠系膜上动静脉的方法,制备了肠源性休克。并对实验犬休克发生前后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血中儿茶酚浓度的增高,对肠源性休克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说明肠源性休克具有与其它类型休克相同的发病学环节。但另一些实验资料又表明,肠源性休克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4.
米力农属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是非洋地黄、非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物,并兼有扩血管作用。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有38例应用米力农强心治疗,并对治疗前后心功能进行检测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25.
嗜铬细胞瘤有高血压临床表现外,常伴高代谢症候群,此与甲亢的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其产生机制是儿茶酚胺分泌的直接作用,还是通过刺激甲状腺素的分泌而导致的结哏。为探讨其产生机制及提高嗜铬细胞瘤认识及诊治水平,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与同时期住院,民族、性别、年龄、平均血压水平匹配的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两组之间甲状腺激素水平有无差异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6.
应用推-挽灌流方法,研究麻醉猫蓝斑核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的释放,观察实验性地改变猫血流动力学时对以上递质释放的影响。结果发现,血容量增加30%、血压上升2.4kPa时,或静脉注射NA、血压上升8kPa时,蓝斑核内源性NA释放明显减少;另一方面,血容量减少15%、血压下降5.6kPa时,NA的释放增中,而静脉注射硝普钠、血压下降8.7kPa时,NA的释放无明显改变。在以上各  相似文献   
27.
应用FAGLU荧光组化技术观察了树鼩脑干儿茶酚胺神经元(简称CA神经元)的位置分布及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CA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下列核区:延髓的腹外侧网状核(LRN),孤束核(Sol);脑桥的面神经核(nVll).脑桥尾侧网状校(PnC),第四脑室顶外侧壁,蓝斑(Lc),脑桥头端与中脑尾端移行部的中缝背核(DR)、中央上核(cs),腹外侧臂旁核(VLPB)、中央灰质腹侧(Vcg);中脑的黑质(SN)、和腹侧被盖区(VTA)。  相似文献   
28.
120例教师血液流变学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血液系统病、代谢性疾病等的诊断、预防、治疗及群体普查。笔者对120例教师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测观察 ,发现教师的血液黏度有显著增高 ,现将检测结果与分析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对象(1)本院120例参加体检的教师 ,其中男70例 ,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35.3岁 ;女50例 ,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34.5岁。(2)健康对照组117例 ,系我院健康体检者 ,无心脑血管病史、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均正常 ,其中男65例 ,年龄19~64岁 ,平均年龄35.5岁 ;女52例 ,年龄20~61岁 ,平均年龄35.4岁。2方法早晨空腹…  相似文献   
29.
在建立外周血液淋巴细胞β受体测定法的基础上,动态地观察了实验性过敏性哮喘豚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中β受体最大结合容量(Bmax)、cAMP含量,以及血浆中儿茶酚胺(CA)含量的变化,发现它们都呈明显的时相性改变。通过分析它们发生的时间过程和相互关系,认为:在过敏性哮喘时所观察到的淋巴细胞β受体Bmax值的降低,乃是高水平内源性儿茶酚胺所致受体失敏的结果;并对所观察到的变化的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0.
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拟建立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采用连续分次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嗜铬细胞瘤细胞,采用细胞培养液中儿茶酚胺水平检测、多聚甲醛诱发荧光及细胞嗜铬粒蛋白A(Cg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进行细胞性质和功能鉴定,并用噻唑兰(MTT)法观察原代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在培养3~7天时生长较快,7天后细胞开始分化。经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多聚甲醛诱发荧光等,证明该细胞有合成和分泌儿茶酚胺的功能。并且培养的细胞CgA和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因此,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鉴定其具有嗜铬细胞瘤的分泌和表达功能,国内尚未见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