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509篇 |
免费 | 694篇 |
国内免费 | 5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3篇 |
儿科学 | 60篇 |
妇产科学 | 79篇 |
基础医学 | 572篇 |
口腔科学 | 33篇 |
临床医学 | 3526篇 |
内科学 | 1233篇 |
皮肤病学 | 108篇 |
神经病学 | 58篇 |
特种医学 | 93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700篇 |
综合类 | 6539篇 |
预防医学 | 6336篇 |
眼科学 | 60篇 |
药学 | 3206篇 |
43篇 | |
中国医学 | 2939篇 |
肿瘤学 | 2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349篇 |
2022年 | 515篇 |
2021年 | 761篇 |
2020年 | 553篇 |
2019年 | 382篇 |
2018年 | 183篇 |
2017年 | 394篇 |
2016年 | 506篇 |
2015年 | 737篇 |
2014年 | 1544篇 |
2013年 | 1552篇 |
2012年 | 1879篇 |
2011年 | 2003篇 |
2010年 | 1827篇 |
2009年 | 1724篇 |
2008年 | 2082篇 |
2007年 | 1796篇 |
2006年 | 1637篇 |
2005年 | 1438篇 |
2004年 | 942篇 |
2003年 | 797篇 |
2002年 | 542篇 |
2001年 | 413篇 |
2000年 | 373篇 |
1999年 | 280篇 |
1998年 | 231篇 |
1997年 | 203篇 |
1996年 | 162篇 |
1995年 | 166篇 |
1994年 | 149篇 |
1993年 | 93篇 |
1992年 | 77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83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1999年45、月间,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投下了大量贫铀弹。1999年7月,我们对贫铀弹爆炸期间驻前南使馆的23名工作人员进行了放射性健康体检。随后6年中,我们又对来自贫铀弹污染区驻外工作人员和新闻记者等56人进行体检。1一般情况1999年7月体检的曾驻前南使馆的23名工作人员,男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海南省虫媒传染病及其传播媒介的监测平台,以便迅速检测媒介生物,防止外来媒介生物的入侵。[方法]选择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附近地带和琼海博鳌-迈汤为重点调查地区,采用挥网和帐诱2种方法,于2009年1月开始调查海南岛蠓科昆虫本底。[结果]采获蠓类590余只,经鉴定为4亚科8属,其中包括库蠓(Culicoides)、蠛蠓(Lasiohelea)和细蠓(Leptoconops)三大吸血蠓属。在各采集地中以凤凰机场采获的蠓类最多,占采获蠓类总数的89.51%;在采获的各种蠓类中,以库蠓所占比例最高,为59.05%。在采集蠓类的过程中同时发现在海南岛蠓、蚊和蚋3科吸血双翅目昆虫在旱冬1月的活动种类。在三亚凤凰机场附近调查发现尖喙库蠓(Culicoides oxystoma Kieffer,1910)、异域库蠓(Culicoides peregrinus Kieffer,1910)以及裸蠓属(Atrichopogon)的蠓类在大气相对湿度低于50%的条件下群舞,其成虫雌雄比例达到1:3和1:6。[结论]本次调查第1次显示海南岛在旱冬季节不同生境内仍然有多属蠓类活动,首次获得的旱冬季节吸血双翅目昆虫同时活动的生态信息;提供了异域库蠓和尖喙库蠓这2种重要吸血蠓虫的生态信息;获得与热带作物播授花粉有关裸蠓在海南岛旱冬季节仍可进行群舞活功繁育种群的新启示。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997.
患者男,59岁,无痛性肉眼血尿1个月。超声体检于膀胱右下壁靠近右侧输尿管口处探及一低回声,大小约2.1cm×1.3cm。对该区域进行三维重建,显示右侧输尿管开口内下方可见一隆起样病变(图1),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呈“菜花样’凹凸不平,与膀胱壁以宽基底相连(图2), 相似文献
998.
999.
抗结核药物肝毒性反应的危险因素及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 Fernández-Villar B. Sopena J. Fernández-Villar R. Vázquez-Gallardo F. Ulloa V. Leiro M. Mosteiro L. Pineiro 马玙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05,8(1):28-34
背景:肝毒性反应是抗结核药物(下简称ATD)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虽然已有许多关于肝毒性反应危险因素的报道,但关于肝毒性反应严重程度的影响尚无系统研究。目的:评估肝毒性反应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慢性肝病、酗酒或滥用药物或营养不良)对ATD所致肝毒性反应严重性的影响。设计:对1998年1月至2002年7月期间在结核科门诊接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治疗的471例活动性结核病人进行前瞻性队列分析。根据ATD所致肝毒性反应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评价肝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严重性。结果:危险因素暴露组ATD所致肝毒性反应(血清转氨酶>3倍的正常上限值)的发生率为18.2%(42/231例),而对照组为5.8%(14/240例),(OR=3.5;95%CI:1.9-6.7;P<0.001)。暴露组的严重肝毒性反应(血清转氨酶>10倍的正常上限值)发生率为6.9%(16/231),而对照组为0.4%(1/240)(OR=17.7;95%CI:2.3-135;P<0.001)。结论:肝毒性反应危险因素暴露组病人的ATD所致肝炎显著多见且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