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8篇
  免费   622篇
  国内免费   73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73篇
基础医学   333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854篇
内科学   1610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47篇
特种医学   1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2155篇
预防医学   528篇
眼科学   119篇
药学   864篇
  15篇
中国医学   603篇
肿瘤学   9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400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502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81.
入选对象90例,分为高甘油三酯组(HT)和低甘油三酯组(LT).评价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的水平.结果HT组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HOMA-IR水平高于LT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LT组(P<0.05).HT组IMT、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高于LT组,脂联素水平低于LT组(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HDL-C(r=0.342,P=0.001)和载脂蛋白A1(APO-A1)(r=0.295,P=0.005)呈正相关;与AIP(r=-0.302,P=0.004)和TG(r=-0.285,P=0.007)呈负相关.在校正BMI、体内脂肪含量(BFC)、WHR后,脂联素仍然与AIP呈负相关(r=-0.244,P=0.024).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脂联素水平降低,并且低脂联素与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2.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n=60,阿托伐他汀10 mg/d)和联合治疗组(n=62,阿托伐他汀10 mg/d+普罗布考500 mg/d).分别于24小时内及治疗后4周、8周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FIB)、白介素6(IL-6)以及血脂六项,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较单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多元相关分析,提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具有相关性(r=0.3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应用能更显著降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水平,可能通过降脂、抗炎、抗氧化的作用机制对稳定斑块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3.
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建议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卒中是中国第一位致残和第二位致死原因。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使得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他汀类药物(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重要的药物。目前对他汀类药物防治卒中的认识尚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尽快统一认识,规范他汀类药物的治疗策略。中华内科杂志特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达成他汀类药物防治脑血管病专家建议,以期给临床医生以明确的临床指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4.
肿瘤组织LDLR活性改变的机制眭建(镇江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镇江212001)细胞培养、动物实验和活体研究显示,许多肿瘤组织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性的明显改变,表现为有的增高和有的降低。迄今,有关肿瘤组织LDLR活性改变的机制众说纷纭,且...  相似文献   
185.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LRP)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细胞表面蛋白,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家庭的一员,能与多种配体结合,参与血脂、脂蛋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  相似文献   
186.
脑动脉硬化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该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98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及100例健康受调查者的一般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体重指数、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0.05),教育程度与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人体衰老和病理损伤均可导致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老年患者应当注意控制血脂和体重。  相似文献   
187.
目的 :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low densitylipoprotein ,Ox LDL)对体外培养的Zucker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glomerularmesangialcell,GMC)中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 1(activatorprotein 1,AP 1)活化的影响 ,以及观察Ox LDL诱导的AP 1活性的变化与Zucker大鼠鼠龄以及基因型的相关性。  方法 :①采用Zucker肥胖大鼠 (3月龄和 10月龄 )及Zucker瘦型大鼠 (3月龄和 10月龄 )的 4种GMC株 (O3m,O10m,L3m,L10m)进行传代培养。②利用凝胶迁移率实验 (EMSA)和超迁移率实验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时相Ox LDL对Zucker大鼠GMCAP 1活性的影响 ,以及AP 1二聚体中c jun和c fos成分的变化。  结果 :①经Ox LDL诱导后 ,4个组GMC内AP 1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F =177 84 ,P <0 0 1) ;②随着Ox LDL刺激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 ,GMC内AP 1活性相应增强 ,5 0mg/L的Ox LDL刺激 8h时 ,AP 1活性强度达最高峰 ;③Ox LDL主要激活AP 1二聚体成分中的c jun ;④O10m组AP 1的活性显著高于O3m组 (P <0 0 1) ,L10m组AP 1的活性显著高于L3m组 (P <0 0 1) ,O10m组显著高于L10m组 (P <0 0 1) ,O3m组显著高于L3m组 (P <0 0 1)。  结论 :Ox LDL可诱导Zucker大鼠GMC内AP 1活化 ,其活化方式呈时间和剂量依赖 ;活化强度与大鼠的基因型及鼠龄  相似文献   
188.
目的应用ROC曲线探讨可溶性Lox-1(sLox-1)、高敏肌钙蛋白I(hs-TnI)单独或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9例(ACS组78例、SA P组41例);NCHD组41例。分别用ELISA,生化免疫分析仪和化学免疫发光仪检测血浆sLox-1、hs-TnI、肌红蛋白、普通肌钙蛋白和CKMB浓度。绘制ROC曲线,用曲线下面积(AUC)等诊断效能参数评价sLox-1和hs-TnI对ACS的诊断价值。结果 sLox-1诊断ACS的AUC为0.934,hs-TnI的AUC为0.918。"sLox-1+hs-TnI"联合检测的AUC为0.974,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96.2%,高于sLox-1或hs-TnI单独检测及"TnI+Myo+CKMB"联合检测。结论 sLox-1和hs-TnI联合检测可以较好的互补作用,对ACS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高于"TnI+Myo+CKMB"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89.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预后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疑为CHD而入住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将其分为CHD组(160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血清sdLDL-C水平情况,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与血清sdLDL-C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CHD组患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sd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灌装动脉重度狭窄组及中度狭窄组sdLDL-C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d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和sdLDL-C水平均是影响C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sdLDL-C水平升高是CHD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sdLDL-C可能成为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预后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0.
目的 探讨腹型肥胖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L/H)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369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颈部血管超声结果、血生化及血常规指标.根据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将其分为颈动脉斑块组839例,对照组2859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H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L/H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L/H是腹型肥胖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L/H取值范围在2.19~<2.66、2.66~<3.14、≥3.14时,其发生颈动脉斑块风险的OR值分别为1.43、1.62、3.43.L/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6,最佳临界值为3.02,灵敏度为59.5%,特异性度为76.4%,其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优于LDL-C(AUC为0.647).结论 L/H与腹型肥胖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其数值越高,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越高,可作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