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82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9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23篇 |
基础医学 | 147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756篇 |
内科学 | 469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6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441篇 |
综合类 | 1335篇 |
预防医学 | 200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476篇 |
16篇 | |
中国医学 | 9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93篇 |
2021年 | 130篇 |
2020年 | 95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44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72篇 |
2011年 | 225篇 |
2010年 | 188篇 |
2009年 | 216篇 |
2008年 | 226篇 |
2007年 | 203篇 |
2006年 | 188篇 |
2005年 | 223篇 |
2004年 | 181篇 |
2003年 | 205篇 |
2002年 | 158篇 |
2001年 | 154篇 |
2000年 | 142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分析比较人工瓣膜置换术与二尖瓣分离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4-12间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确诊收治的8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二尖瓣分离术,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瓣膜置换术。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能够有效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和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微信打卡考勤随访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在出院时行常规微信教育;观察组(54例)在常规微信教育基础上,参照职场打卡模式由患者行抗凝药物服用回复,护士行跟踪服务。结果观察组抗凝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信打卡考勤随访可以提高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3.
瓣环扩大术在小主动脉瓣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主动脉瓣环病变患者行瓣环扩大后置换主动脉瓣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小主动脉瓣环病变患者在主动脉瓣置换时进行瓣环扩大术,采用Manougnian法主动脉根部成形术13例,Nicks法9例;同期施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术后3、6和12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无出血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术后3、6和12个月时跨瓣压差分别为10.2±2.1 mmHg(1kPa=7.5mmHg)、10.2±2.3 mmHg和9.8±3.1 mmHg,射血分数分别为0.66±0.02、0.68±0.09和0.68±1.20;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为0.42±0.06、0.48±0.08和0.51±0.07,心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为1.08±0.06、1.16±0.04和1.21±0.18。随访13年,机械瓣活动良好,心功能(NYHA)I级18例,Ⅱ级4例。结论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时同期行瓣环扩大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近、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4.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PVE病程中栓塞和死亡的发生较为多见,赘生物的大小与栓塞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因此,国外将赘生物大小作为外科治疗的重要指征之一。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间我们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2例有较大赘生物的PVE患者,现总结其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85.
86.
陶四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3)
[摘要]目的 评价低位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探讨一种简化的起搏导线定位方法.方法 选择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证48例病态窦房结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患者(n=24例)采用经过简化塑型导丝引导主动固定起搏导线行低位房间隔定位起搏;另外一组患者(n=24例)采用传统被动固定起搏导线行右心耳起搏.观察两组患者心房起搏导线植入时间,植入成功率,测试起搏器植入即刻、术后1周、1月及3月起搏相关参数;观察起搏器植入相关并发症(电极脱位,起搏器囊袋感染,积血及心包积液).结果 LAS组心房起搏导线定位成功21例,3例失败,RAA组心房导线全部定位成功.LAS组平均心房起搏导线定位成功时间为6.3±0.8 min (3~15.5 min),显著长于RAA组患者(3.5±0.5)min(1.2~8.3)min.术中即刻,术后1周、1月及3月的各项起搏参数均稳定,2组间未见显著差异.随访3月期间2组患者均为发生起搏器植入相关并发证.结论 双弯J行导丝的简化设计可协助低位房间隔主动固定起搏导线的成功定位,同时证实应用主动固定起搏导线实施低位房间隔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探讨影响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需在二尖瓣置换同期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术后1年为随访终点,以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窦性心律组(SR)及房颤复发组(RAF)。分析患者术前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房容积(LAV)、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开口面积(MVOA)、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资料,以及术后1年左心房参数及左心房逆重构率(LARR)。结果 射频消融术后1年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4.76%。两组患者术前LAD、RAD、LVEF、MVOA、性别、年龄、BMI、糖尿病、高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LAV、LA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SR组LAD、LAV、LAVI均较术前减小(P<0.05);RAF组术后1年LAD较术前减小(P<0.05),但LAV、LAVI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SR组LAD、LAV、LAVI均较RAF组小,且LARR大于R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患者LAV(OR=1.040,P=0.03,95%CI 1.014~1.066)和LAVI(OR=1.060,P=0.03,95%CI 1.019~1.102)是预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结果示:LAV的界值为76.5 ml, LAV界值为34.75 ml/m2。结论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有良好的效果,LAV>76.5 ml及LAVI>34.75 ml/m2是此类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良好的左心房逆重构是窦性心律维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和研究左-卡尼汀在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20例体外循环下的心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例,治疗组在体外循环的预充液中加进左-卡尼汀2g,余和对照组的预充成分一样,观察停机时、停机后6h、停机后24h的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术中的自动复跳率的情况,并在中心静脉中采血测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所得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用t检验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在停机时、停机后6h、停机后24h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多巴胺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左-卡尼汀在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