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23篇
  免费   3528篇
  国内免费   7300篇
耳鼻咽喉   248篇
儿科学   1045篇
妇产科学   274篇
基础医学   7004篇
口腔科学   1580篇
临床医学   16007篇
内科学   5294篇
皮肤病学   299篇
神经病学   3174篇
特种医学   19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77篇
外科学   5685篇
综合类   16221篇
预防医学   2518篇
眼科学   1087篇
药学   4489篇
  74篇
中国医学   2367篇
肿瘤学   2971篇
  2025年   14篇
  2024年   463篇
  2023年   1474篇
  2022年   1770篇
  2021年   2138篇
  2020年   1589篇
  2019年   1448篇
  2018年   797篇
  2017年   1363篇
  2016年   1891篇
  2015年   2329篇
  2014年   3469篇
  2013年   3904篇
  2012年   5002篇
  2011年   6340篇
  2010年   5100篇
  2009年   5165篇
  2008年   4800篇
  2007年   4429篇
  2006年   4070篇
  2005年   3696篇
  2004年   2918篇
  2003年   2154篇
  2002年   1562篇
  2001年   1065篇
  2000年   726篇
  1999年   510篇
  1998年   402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310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外周阿片系统的抗炎镇痛调节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使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经皮穴位电刺激选用患侧足三里和昆仑穴.检测大鼠热痛阈、关节炎症指数和足跖肿胀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前期体内动物模型实验说明,通心络可能具有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向各种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实验拟观察通心络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源性神经细胞谱系的影响以及时效、量效的关系。 方法:实验于2007-06/10在南方医科大学机能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孕12~14 d SD大鼠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通心络,主要成分为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冰片等,由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9980015。通心络含药血清的制备:按大剂量组1 g/(d?kg)、小剂量组0.5 g/(d?kg)分别予大鼠通心络混悬液灌胃,7 d后抽血离心,吸取血清,过滤消毒,分装,-70 ℃冻存备用。②实验方法:自孕12~14 d大鼠胚胎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别给予大、小剂量组通心络含药血清干预。以添加普通血清干预的为对照。③实验评估:于培养1,3,7 d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种类型神经细胞所占比例。 结果:①神经干细胞经通心络含药血清干预后1 d,仅在大剂量组海马齿状回有极少数细胞呈BrdU(+)GFAP(+),其余细胞都呈BrdU(+)Nestin(+),小剂量组和对照组均为BrdU(+)Nestin(+)细胞。②经通心络含药血清干预后3d,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对照组Nestin(+)、βtubulin(+)、GFAP(+)细胞比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GalC(+)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③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经通心络含药血清干预后:各组Nestin(+)细胞比例先降后升;βtubulin(+)细胞比例大剂量组持续上升,小剂量组和对照组先升后降;GFAP(+)细胞比例大剂量组先升后降,小剂量组和对照组持续上升,GalC(+)细胞比例大、小剂量组均较平稳,对照组7 d时明显上升。 结论:通心络有促进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的效应,并存在时效、量效关系,剂量越大效应越明显及持久。  相似文献   
993.
背景:体外培养条件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一定浓度范围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联合体外诱导可获得较高的神经元分化比例。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单独或联合体外诱导人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取第5代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5,10,20 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5,10,20 μg/L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单独或联合诱导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另设空白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于实验第1,3,6天分别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计数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 结果与结论:①向神经细胞诱导后,人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明显改变,胞体收缩,胞核部分折光性增强,出现类似于树突及轴突样结构。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能显著提高人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其中20 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20 μg/L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诱导人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比例最高。提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均能够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报道1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多发性肌炎患者的临床和骨骼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我院于2010年12月29日收治1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多发性肌炎患者,该患者为女性,40岁,因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于20个月前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给予环孢素A抗排异治疗13个月,6个月前缓慢出现进行性四肢近端无力,伴有肌痛.血肌酸激酶升高(426~1948 U/L).血清抗EJ抗体强阳性.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对该患者进行左肱二头肌活体组织检查,标本除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染色外,还采用抗CD8、CD20、CD68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 (MHC-Ⅰ)鼠抗人单克隆抗体作为第一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骨骼肌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肌纤维直径变异加大,伴随肌纤维坏死、再生以及成小组分布的角状萎缩肌纤维.血管周围和肌内衣可见呈灶性分布的CD8+T淋巴细胞和CD6+8单核细胞浸润.MHC-Ⅰ染色显示大部分肌纤维膜异常着色.结论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多发性肌炎具有慢性炎性肌肉病特点,可以伴随神经源性骨骼肌损害.  相似文献   
995.
脑性瘫痪是儿童时期最常见且终生存在的运动性残疾,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治疗此类疾病带来了希望。近两年国内外出现有关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的报道,这给脑性瘫痪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阐述了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干细胞机制,并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神经干细胞移植在动物实验及临床中的有效应用,为神经干细胞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可行性提供依据。但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还存在一些问题:移植仍然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如何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快速增殖;如何实现神经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如何评价神经干细胞移植以后患儿的改善情况,移植时机,移植量,移植部位,移植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均有待于基础和临床学科的共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96.
背景:已有的研究证实在磷酸钙骨水泥中添加适量的丝素蛋白能增加其抗压强度同时仍保持其可注射性,但制备的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是否仍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尚不确切。 目的: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共培养,评价该材料的细胞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体外实验,于2007-09/2008-03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磷酸钙骨水泥由上海瑞邦公司提供。丝素蛋白由苏州大学材料学院提供。 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优化分离培养。浸提法制备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及磷酸钙骨水泥的浸提液。用MTT法测定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及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活力,绘制生长曲线、计算第1,3,5,7天的相对增殖率并进行毒性分级;流式细胞仪检测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及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培养第4天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倍体情况;扫描电镜观察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第1,3,5,7天细胞的黏附及增殖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毒性分级。②细胞周期。③细胞黏附、增殖情况。 结果: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及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活力,其毒性分级均为0或1级;流式细胞仪检测见两组细胞均为二倍体细胞,未见异倍体细胞,两组G0/G1期、S期、G2/M期及细胞增殖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扫描电镜见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上能黏附、生长,并随时间的推移材料表面的细胞数呈增长趋势。 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具有良好的体外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997.
背景:国内外对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研究倾向于其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但是骨形态发生蛋白7除具有很强的骨诱导活性之外,还影响动物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如何在充分发挥其骨诱导活性的同时,避免其他生物学作用,是骨组织工程领域面临的一个难题。 目的:观察人工合成的新型骨形态发生蛋白7多肽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及矿化等生物学行为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将传至第3代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培养基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多肽,对照组不加多肽。分别在培养的2,4,6,8,10 d对各组细胞进行MTT检测,评价其增殖情况;培养7,14 d后,通过检测细胞内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评价其成骨分化情况,并进行钙黄绿素染色观察其矿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原代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生长良好,其纯度达到91.5%。细胞增殖实验显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均增殖良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诱导培养7 d和14 d后,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细胞矿化明显强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新型骨形态发生蛋白7多肽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促进其向成骨方向分化及矿化。  相似文献   
998.
1 前言 干细胞是具有高度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并可分化为多种不同靶细胞的细胞.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干细胞经历了从全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到多能干细胞再到定向干细胞,最终分化为不同的成熟组织细胞的演变过程.近来,各个阶段干细胞的研究均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999.
背景:软骨修复的关键是种子细胞在三维支架中的定向分化,但细胞放入三维支架中很难有透明软骨表现。 目的:考察3种种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源性成熟基质细胞在支架中的成软骨特性。 方法:抽取羊骨髓,胰酶消化后获得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源性成熟基质细胞,单层培养扩增。取P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3软骨细胞和P3脂肪源性成熟基质细胞种植入不同比例(10%,20%,50%,80%,100%)的胶原/透明质酸支架中, 在无血清培养液中三维培养。2周后,用SO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观察硫酸软骨素和Ⅱ型胶原合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种子细胞在三维支架中特定条件下有成软骨效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20%透明质酸的胶原/透明质酸支架扩增少于3代有成软骨效应,软骨细胞传代数更高仍然有成软骨效应,但脂肪源性成熟基质细胞成软骨效应能力较弱。结果提示,在同样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较脂肪源性成熟基质细胞有更好的成软骨性能。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组织工程;软骨;脂肪干细胞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16.004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可能是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失衡后过多地向脂肪细胞分化所致。因此,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因素对骨质疏松症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的适宜诱导条件。 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对象,重复观察测量实验,于2007-10/2008-07在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 材料:1月龄SD雄性大鼠由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股骨,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培养法相结合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完全汇合后,利用内含0.1 mmoL/L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0.1 mmoL/L吲哚美辛、1 μmoL/L地塞米松、不同浓度胰岛素及胎牛血清的DMEM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特征。②油红O染色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肪分化情况。 结果: 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传3代后可获得均一性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体积分数为0.05和0.1胎牛血清均能获得较好的成脂分化效果,胎牛血清体积分数增至0.2反而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P < 0.01)。③10 mg/L胰岛素可获得较好的成脂分化效果,胰岛素质量浓度提高到20,40 mg/L并不能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效果(P > 0.05)。④低糖(含葡萄糖1 g/L)和高糖(含葡萄糖4.5 g/L)DMEM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无影响(P > 0.05)。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内含0.1 mmoL/L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10 mg/L胰岛素、0.1 mmoL/L吲哚美辛、1 μmoL/L地塞米松、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DMEM分化诱导液定向诱导可获得较好的成脂分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