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344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59篇
  2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马鸿祥  许敬生 《光明中医》2009,24(6):1020-1021
石景亮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临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发皇古义,融汇新知,博采众长,多有创见。^[1]笔者有幸侍诊石教授年余,随后又拜石教授为临床导师,受益匪浅,现将石教授治疗ABO血型拮抗性不育症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2.
二氢埃托啡对大鼠脑阿片受体的结合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大鼠脑匀浆P_2膜上,观察了二氢埃托啡(DHE)对[~3H]纳洛酮,[~3H]DPDPE和[~3H]埃托啡(预先用30nmol/L吗啡和100nmol/L DADLE阻断μ和δ受体)与阿片受体结合的抑制强度。结果表明:DHE对[~3H]纳洛酮与阿片受体结合的抑制强度远远大于对[~3H]DPDPE和[~3H]埃托啡(预先阻断μ和δ受体后)。DHE对μ,δ和κ受体的相对亲和力之比为1951:2:1,提示DHE为μ受体相对选择性配体。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强脑因子对大鼠胎鼠脑神经细胞培养物的生物学保护效应 方法 取16日龄Wistar大鼠脑神经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分别进行(1)组织形态学观察:在神经细胞培养物中加入不同剂量强脑因子(1 10和100mg/L),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比;(2)神经细胞代谢活性检测:应用四唑盐(tetrazolium,MTT)法测定不同剂量强脑因子对神经细胞代谢活性的影响;(3)可溶性蛋白质水平测定:应用Bradford蛋白定量法测定不同剂量强脑因子对神经细胞胞浆内可溶性蛋白质水平的影响;(4)强脑因子抗神经细胞凋亡试验:应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定量法,测定强脑因子与奥地利产脑活素对NSE活性表达的影响。结果(1)强脑因子可促进神经细胞分化成熟 突起增多并延长、细胞数量增加。(2)在不同剂量强脑因子作用下 神经细胞MTT代谢率增强,细胞浆内蛋白质水平升高 而且随着强脑因子剂量的增加均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促进NSE表达活性,利于神经母细胞分化(3)强脑因子可增强神经细胞抗缺氧作用及抗谷氨酸所致的细胞凋亡效应 且功效强于奥地利产脑活素 结论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强脑因子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有生物学保护作用,效果优于脑活素  相似文献   
94.
背景:超声-中频电疗法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该镇痛过程是否有脑啡肽等神经化学类物质参与,需对经超声-中频电作用后大鼠的疼痛反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验证。目的:观察超声-中频电治疗的镇痛作用及其对大鼠脑啡肽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镇痛作用与脑啡肽神经化学物质变化间的相关性。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理疗康复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3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选择健康雌性Wistar大白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甲硫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甲硫氨酸脑啡肽测定对照组,亮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亮氨酸脑啡肽测定对照组,每组10只,其中甲硫氨酸脑啡肽组及亮氨酸脑啡肽组统称为实验组,甲硫氨酸脑啡肽对照组及亮氨酸脑啡肽对照组统称为对照组。方法:①对实验组大鼠进行超声-中频电治疗,频率0.8MHz,采用连脉方式,调制频率100Hz,超声波声强0.9W/cm2;中频电载波频率4kHz,调制频率100Hz,采用连调波型,中频电流为2mA,作用时间为10min。对照组也经同样处理,但超声-中频电治疗仪不开高压,故无能量输出。采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痛觉,用秒表测定大鼠甩尾反应时间(s)并作为痛阈值。②当超声-中频电作用大鼠10min后立即测痛阈,然后断头取其腺垂体(垂体后叶弃去)及丘脑下部组织,按脑啡肽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其甲硫氨酸脑啡肽及亮氨酸脑啡肽含量。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痛阈变化,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的含量。结果:纳入动物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甲硫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和亮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大鼠痛阈值变化率分别为265.79%和272.9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大鼠经超声-中频电单次作用后,其腺垂体及丘脑下部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变化率分别为(300.48±36.21)%,(204.61±68.65)%,丘脑下部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变化率分别为(239.80±59.98)%,(205.53±51.62)%,P<0.05]。③经直线回归分析发现大鼠痛阈的变化值与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含量呈正相关(r=0.91,P<0.01),即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的升高值与痛阈的升高值密切相关,当大鼠痛阈值升高100%时,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含量可较对照组升高117.02%。结论: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水平升高可能是超声-中频电疗法发挥镇痛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5.
本研究探讨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红细胞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的机制。将红细胞于葡萄糖缓冲液中孵育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S标记率和前向角值;检测caspase-3和easpase-8的活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观察亮抑酶肽对葡萄糖引起的红细胞PS暴露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葡萄糖可以诱导红细胞PS暴露,而且其效率和葡萄糖浓度密切相关。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红细胞的PS标记率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当葡萄糖浓度为0.8mol/L时,红细胞的PS标记率在80%以上。然而,在葡萄糖引起的红细胞PS暴露过程中,caspase-3和caspase-8没有活化,而亮抑酶肽却可以很好地抑制红细胞PS暴露和使其体积缩小。随着亮抑酶肽浓度的增加,红细胞PS标记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而细胞体积却呈逐步增加的趋势。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以导致严重的红细胞PS暴露,而且这种PS暴露和caspase无关,推测葡萄糖诱导的红细胞PS暴露是受一条对亮抑酶肽高度敏感的、未知的通路调控的.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异氟醚诱导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各核团Fos蛋白与脑啡肽的表达及共存情况。方法: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氟醚组,每组6只。异氟醚组吸入20mL/L异氟醚2h,对照组吸入氧气。取脑和脊髓,冰冻切片,进行Fos蛋白与脑啡肽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结果:对照组中,脑啡肽免疫反应阳性(ELI)神经元较多,Fos免疫反应阳性(FLI)神经元少量、散在无规律地分布,Fos,脑啡肽双标记(FLI/ELI)神经元极少见。异氟醚组中可明显观察到ELI,FLI,FLI/ELI3种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大脑额顶皮质、外侧隔阂、杏仁核、海马CA1区、丘脑室旁核、丘脑腹外侧核、僵核、下丘脑腹内侧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脚间核、中脑中央灰质及脊髓背角等神经核团,这些核团内FLI和ELI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P<0.05或P<0.01),在其他核团内无显著变化;Fos与脑啡肽神经元彼此靠近,分布区域非常一致,FLI/ELI神经元占FLI神经元的15%~42%。结论:异氟醚可诱导Fos蛋白在某些神经核团内表达并使其内脑啡肽增多;异氟醚可激活部分脑啡肽神经元,麻醉诱导的Fos蛋白可能作为脑啡肽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进而引起脑啡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7.
异柠檬酸脱氢酶及亮氨酸氨基肽酶在肝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01~2004-01我们对不同肝病136例血清中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进行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组男81例,女55例.其中急性黄疸性肝炎3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2例,肝硬化22例,脂肪肝24例,酒精肝21例,肝癌8例.正常对照组为本院健康查体合格者30例,两组年龄均在20~70岁.平均年龄58.8岁.  相似文献   
98.
电针镇痛过程中催产素与内源性阿片肽是否协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参与镇痛效应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催产素与内源性脑啡肽及β-内啡肽在电针镇痛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9/10在济宁医学院神经生理研究室进行。取45只Wistar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5组(n=9):①对照组:向右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入0.5μL正常兔血清,40min后,再注入0.5μL生理盐水。②抗甲-脑啡肽血清组:注入0.5μL抗甲-脑啡肽血清,位置同对照组,40min后,再注入0.5μL生理盐水。③抗甲-脑啡肽血清+催产素组:注入0.5μL抗甲-脑啡肽血清,位置同前,40min后,再注入1mg/L催产素。④抗β-内啡肽血清组:注入0.5μL抗β-内啡肽血清,位置同前,40min后,再注入0.5μL生理盐水。⑤抗β-内啡肽血清+催产素组:注入0.5μL抗β-内啡肽血清,位置同前,40min后,再注入1mg/L催产素。所有大鼠第2次注射10min后电针双侧“足三里”。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为痛反应的指标,以痛阈变化百分率作为衡量电针镇痛效应的平均针刺效应(简称针效)。结果:进入结果分析37只大鼠。①抗甲-脑啡肽血清对针效影响:抗甲-脑啡肽血清组电针期间和停针后的平均针效低于对照组[(29.3&;#177;9.5)%,(7.03&;#177;3.6)%,(64.10&;#177;4.74)%,(27.32&;#177;5.17)%,P〈0.01]。抗甲-脑啡肽血清+催产素组电针期间和停针后的平均针效高于抗甲-脑啡肽血清组[(45.4&;#177;2.61)%,(27.26&;#177;7.16)%,P〈0.05-0.01]。②抗β-内啡肽血清对针效影响:抗β-内啡肽血清组电针期间和停针后的平均针效低于对照组[(31.87&;#177;7.35)%,(15.30&;#177;6.15)%,P〈0.05-0.01]。抗β-内啡肽血清+催产素组电针期间和停针后的平均针效高于抗β-内啡肽血清组[(52.11&;#177;3.22)%,(28.61&;#177;2.93)%,P〈0.05-0.01]。结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入抗脑啡肽血清或抗β-内啡肽血清后能降低电针镇痛的效应,但不能阻断催产素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催产素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不依赖于内源性脑啡肽和β-内啡肽。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亮菌口服溶液对淋巴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将34例非霍奇金侵袭性淋巴瘤(NH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17)采用CHOP方案并口服美诺维亮菌口服溶液,对照组(n=17)采用CHOP方案化疗,观察2组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骨髓抑制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高于对照组(P 0. 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亮菌口服溶液可以减轻淋巴瘤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微囊化转大鼠脑啡肽原基因(pENK)细胞移植对慢性脊神经压榨性损伤大鼠的镇痛效应. 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4在郑州大学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方法: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获得大鼠pENK基因,Hind Ⅲ,ClaⅠ双酶切后,同相应双酶切的pLNCX2载体大片段连接,构建成pENK基因反转录病毒载体pLNCX2-Enk,然后用脂质体法将该载体转染PT67细胞,G418筛选,获得携带pENK基因高滴度反转录病毒产毒细胞系.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包埋后,进行体外培养,定期检测微囊化细胞活性和pENK分泌量变化.同时,将转基因细胞移植于慢性脊神经压榨性损伤大鼠的蛛网膜下腔.②实验分组:SD大鼠60只,其中53只按照Bennett和Xie法制作大鼠慢性左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模型,其中42只造模成功.术后1周,将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6只: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移植组、空囊移植组和阴性对照组.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移植组、空囊移植组分别植入微囊化细胞悬液80 μL(约300个微囊)、空微囊悬液80 μL(约300个空囊),阴性对照组不注射任何悬液.③实验评估:术后2周和8周行甲醛实验,在大鼠一侧后爪掌侧皮下注射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50 μL,观察其注射后1 h内的痛反应.采用Abbott等所推荐的以缩腿及舔爪时间之和作为行为学反应的指标.注射甲醛后,立即记录大鼠1 h内每5 min的缩腿及舔爪时间. 结果:①术后2周甲醛实验:空囊移植组第一时相的急性痛阶段(注射后5 min)和第二时相的慢性痛阶段(注射后41~45 min)大鼠的缩腿及舔爪时间都少于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移植组(P<0.01).而在静息期,3组大鼠的缩腿及舔爪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8周甲醛实验:3组大鼠的痛觉行为都呈明显的双时相反应.除了静息期(注射后5~15 min),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移植组在各时间点上大鼠的缩腿及舔爪时间均低于空囊移植组(P<0.05).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缩腿及舔爪时间在第一时相的急性痛阶段和第二时相的慢性痛阶段都低于空囊移植组(P<0.05). 结论:微囊化转pENK基因细胞移植对慢性神经痛大鼠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有望成为运动员慢性疼痛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