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40篇
  免费   830篇
  国内免费   664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92篇
基础医学   558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3509篇
内科学   2627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07篇
特种医学   10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961篇
综合类   5316篇
预防医学   663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1949篇
  33篇
中国医学   596篇
肿瘤学   116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455篇
  2022年   514篇
  2021年   654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397篇
  2015年   451篇
  2014年   874篇
  2013年   858篇
  2012年   1228篇
  2011年   1312篇
  2010年   1121篇
  2009年   1143篇
  2008年   1026篇
  2007年   1044篇
  2006年   990篇
  2005年   953篇
  2004年   761篇
  2003年   610篇
  2002年   515篇
  2001年   402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263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原发性主动脉消化道瘘并出血(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提高临床罕见的、死亡率高的主动脉消化道瘘的诊治水平和术后存活率。方法 报告主动脉消化道瘘9例,作回顾性临床分析,并结合献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治进行探讨。结果 主动脉消化道痿发生率占同期收治消化道出血的0.072%(9/12431),占同期胸腹主动脉瘤的3.4%(9/262)。9例均有“herald'’出血特征和腹部搏动性包块,6例出现腹痛,所有特殊检查未能诊断主动脉消化道瘘。9例中7例死亡,2例存活。3例经主动脉瘤及肠瘘手术,其中原位人工血管置换术2例存活。结论 临床对具有“herald”出血、腹痛、腹部搏动性包块三联征,影像学检查患有胸腹主动脉瘤,应高度怀疑主动脉消化道痿可能。迅速积极的手术是抢救生命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主动脉瘤切除,原位人工血管置换,肠瘘封闭是可取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92.
主动脉夹层是一类可能威胁生命的血管性疾病.除了夹层破裂和心包填塞以外,其主要的威胁来自于夹层累积范围内所致的各分支动脉缺血所引发的并发症.各靶器官受累几率为:四肢10%~20%,肾脏15%,心肌10%,脑5%~15%,肠道及脊髓3%[1].其中神经系统缺血由于起病隐匿、症状复杂多变以及处理的困难,被认为是主动脉夹层中最为棘手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发生于主动脉夹层的自然病程中,更可能发生于手术治疗之后.本文结合我们在近年来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诊治过程中的经验,对其神经系统并发症加以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9年与2010年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ALI的18例和21例患者分别设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针对ALI,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300 kU+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 d....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总结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1年6月至2007年9月,84例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接受了 TEVAR.从起病至实施TEVAR为1~120个月,平均(13.9±22.0)个月.随访6~86个月,平均(33.2±19.2)个月.结果 腔内修复术中,破口被完全封闭77例,内漏发生率为8.3%.1个月的病死率为1.2%.1例在术后1个月发生逆行A型主动脉夹层,行急诊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置换术.4例实施了第2次TEVAR,其中3例为封堵内漏,另1例是覆膜支架远端出现新的内膜撕裂.7例在随访期内死亡(8.4%),其中3例死于内漏引起的胸主动脉破裂,1例腹主动脉持续性扩张导致降主动脉破裂死亡,另2例死因与主动脉夹层无关,还有1例死因不详.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7年生存率为84.4%.结论 早期和中期随访结果显示,TEVAR治疗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是有效的.内漏是随访期的主要死因.随着外科医师经验的积累以及覆膜支架的改进,TEVAR会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D)患者在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3例AD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在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62例)和死亡组(21例),比较两组D-二聚体水平及其他相关临床因素,采用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死亡组患者比例的A型病变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型病变(OR=0.117,95%CI=0.021~0.792)与D-二聚体(OR=3.180,95%CI=1.551~5.984)是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均P0.05)。D-二聚体水平预测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9(95%CI=0.807~0.974,P0.001),最佳临界点为4.85μg/m L,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5.7%和75.8%。结论:D-二聚体作为一个快速检测指标,可以对AD患者进行简便危险评估,对于D-二聚体较高的患者,应对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996.
腹主动脉阻断导致内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阻断所引起的肝、肾、小肠等内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变。方法建立小猪腹主动脉阻断1小时的模型,检测在不同再灌注时点组织及血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同时检测肝肾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动物术后的生存情况。结果与缺血前比较,大多数再灌注时点血、组织中MDA明显升高,而SOD明显降低(P<0.05)。在再灌注2小时,血中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E)较缺血前明显升高(P<0.01),代谢性酸中毒也极为明显。多数动物术后能够存活,但均出现下肢截瘫。结论腹主动脉阻断1小时能引起明显的内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变,多数内脏经处理后其损伤能够得到代偿恢复,而脊髓损伤恢复困难。  相似文献   
997.
带蒂大网膜对主动脉裂口感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覆盖主动脉裂口或人造移植物对治疗主动脉裂口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杂种犬35条,在腹主动脉壁作全层切开造成1.2~1.5cm长裂口并予感染后,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缝合加大网膜覆盖组(9条犬)、B组人造血管片修补加大网膜覆盖组(11条犬)及C组对照组(15条犬),观察各组犬存活情况、大网膜与主动脉间的血循环交通情况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采用带蒂大网膜治疗主动脉裂口感染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9、3/11、15/15,P<0.01);组织学观察发现治疗组主动脉切口内面或移植物的管腔面内膜完整,周围的主动脉壁组织结构完整,亦无明显的炎性反应或异物反应;血管造影示大网膜血管与主动脉壁的滋养血管和移植物之间均有血管沟通。结论采用带蒂大网膜覆盖主动脉裂口或人造移植物,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98.
计算法乐氏四联症患者的主动脉径开方值,可以建立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肺动脉瓣环应达的标准。本文经过对465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分析,以体表面积分组,以升主动脉径开不同次方,即0.3~0.5m~2范围开四次方,0.6~0.9m~2范围开三次方,1.0~1.6m~2范围开二次方,所得数值与正常标准肺动脉瓣环径间无差别(P>0.05)。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有效。对大部分患者,需跨环补片时,采用标准肺动脉瓣环周长1/3宽度即可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999.
心内直视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3例心内直视术后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17例治愈出院。本文讨论了IABP的作用原理、失败的原因、提高辅助效果的措施,以及应用注意事项。强调如有应用指征应尽早应用IABP。  相似文献   
1000.
糖尿病大鼠糖基化终产物与主动脉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探讨糖基化终产物在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对主动脉细胞外基质成分生成增加所起的作用,本实验将糖尿病大鼠、糖尿病+ 氨基胍治疗大鼠和正常大鼠分别喂养1、2、3 和4 个月后,测定其血红蛋白- 糖基化终产物及主动脉壁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Ⅳ型胶原- 糖基化终产物及层粘蛋白含量。结果发现,糖尿病组大鼠各时相点血红蛋白- 糖基化终产物(1 ~4 个月分别为6.88±1 .23、10 .26±0.63、15.3±1.49 和18.57 ±2.90 kug, 与血糖水平相关)、Ⅲ型前胶原(1 ~4个月分别为15.20±3.03 、21.44 ±1.79、27.19±3 .28 和33.99±4 .96 μgL, 与血红蛋白- 糖基化终产物和Ⅳ型胶原- 糖基化终产物相关) 、Ⅳ型胶原(1~4 个月分别为23.67±1.49、30.37 ±2 .86、36.65 ±1.98 和45.46±5.77 μgL, 与血红蛋白- 糖基化终产物和Ⅳ型胶原- 糖基化终产物相关)、Ⅳ型胶原- 糖基化终产物(1~4 个月分别为0.79 ±0.15、1.25 ±0.22 、1.54 ±0.06 和1.80±0 .14 Mug, 与血红蛋白- 糖基化终产物和Ⅳ型胶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