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0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339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56篇
临床医学   557篇
内科学   190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496篇
预防医学   29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06篇
  16篇
中国医学   16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09-110
将2012年2月~2014年9月70例小儿川崎病病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丙种球蛋白常规剂量治疗,观察组采用丙种球蛋白大剂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 G浓度指数(16.33±4.50)g/L,明显高于对照组(7.71±1.82)g/L(P<0.05);观察组淋巴结肿大、发热以及黏膜充血等急性期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更早(P<0.05);观察组术后冠脉病变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在小儿川崎病治疗早期给予大剂量单剂丙种球蛋白经静脉滴注可收到满意疗效,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2.
目的:评价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病毒性脑炎患儿9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6例,在病毒唑、阿昔洛韦与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对照组45例,仅采用病毒唑、阿昔洛韦与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手段,观察并比较患儿3 d,7 d和10 d的治愈率与症状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3 d治愈率为21例(45.7%),对照组为11例(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 d治愈率为41例(89.1%),对照组为28例(6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 d治愈率为45例(97.8%),对照组为43例(9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为(3.1±0.7)d,对照组为(6.1±2.1)d,观察组惊厥消退时间为(2.9±0.8)d,对照组为(6.4±1.1)d,观察组昏迷时间为(4.0±1.1)d,对照组为(7.2±2.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好,能较迅速患者症状,提高其早期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究典型和不完全川崎病患者均行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差异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变情况进行分组,其中24例典型川崎病患儿为典型组,36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为不完全组,两组患者均行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法,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液检测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不完全组患儿发热、粘膜充血、皮疹、手足肿胀及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典型组患儿显著更少,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小板、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等血液检测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不完全组患儿4项血液检测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相比典型组显著更低,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对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疗效显著优于典型川崎病患儿,提示针对典型川崎病患儿需要加大给药剂量,延长给药时间以提升其临床疗效,同时针对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治疗可采取本次研究所用疗法,并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早期防治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14年7月接诊的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2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早期单用阿司匹林防治,而研究组患者则采取静注丙种球蛋白并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心脏彩超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经心脏彩超检查治疗前后可知,研究组治疗前彩超正常患儿治疗后转为异常有1例,而对照组则出现5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研究组在实验室指标上皆明显低于对照组,更趋于正常范围,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用于早期防治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防治效果显著,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5.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用量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用于小儿川崎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小儿川崎病患儿82例,随机分组。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各41例,2组均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大剂量组接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剂量组则给予小剂量治疗。观察2组患儿多项症状(手足肿胀、颈部淋巴结肿大、黏膜充血)解除时间,对照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大剂量组多项症状解除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川崎病治疗中给予大剂量给药显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临床治疗中可优先考虑给予大剂量治疗。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我院就诊的ITP患者76例,应用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35例为常规组,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41例为大剂量组。比较2组疗效、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CD4+、CD4+/CD8+水平。结果 与常规组总反应率74.29%对比,大剂量组92.68%较高(P<0.05);2组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对比,大剂量组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血清CD4+、CD4+/CD8+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8%(2/41)低于常规组25.71%(9/35,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ITP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7.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儿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症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IVIG,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咳嗽减轻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气粗缓解时间、并发症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胸片复诊正常率(87.9%)显著高于对照组(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注射IVIG辅助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可显著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护理方法 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患者63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外周血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胆红素值.结果 经过治疗及护理之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外周血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低于护理前,比较结果 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临床护理能够增强治疗效果,有效退黄.  相似文献   
149.
王晓宇  成怡冰  宋春兰 《广东医学》2016,(17):2663-2666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IVIG )对肠道病毒71型( EV71)感染相关重症手足口病(HFMD)外周血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将293例血清EV71-IgM阳性HFMD患儿分为对照组(NS组)50例及观察组(CS组)243例[根据病情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组(MS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组( MD组)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组( PE组)]。患儿均于入院后2 h内应用IVIG前抽取静脉血备检;NS组给予支持治疗。对照组治疗24~48 h期间抽血复查CS组按病情分为3组,予以利尿、降颅压、机械通气等对症治疗;所有CS组患儿入院后12 h内接受IVIG静脉滴注治疗。 CS组患儿注射IVIG完成后24 h内收集血清标本;比较CS组患儿IVIG治疗前后发热时间、血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检测IVIG治疗前后血清中HSP70水平。结果治疗后MS组、MD组、PE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 CRP )、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 NS组血清中HSP70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MD组、PE组血清HSP70水平在治疗前显著高于NS组(P<0.05);且MS组、MD组、PE组HSP70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V71感染相关HFMD危重程度与血清HSP70水平有关;IVIG可负性调节血清中HSP70水平。  相似文献   
150.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探讨有效、安全、经济的IVIg用量。方法回顾分析某院儿科自2005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经不同剂量IVIg治疗的新诊断儿童ITP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IVIg剂量的不同分为三组:小剂量(1.0g/kg)组、中剂量(1.5 g/kg)组、传统剂量(2.0 g/kg)组,分5 d应用。结果共入组病人98例,小、中、传统剂量组分别为30、35、33例。三组总反应率分别为96.67%、97.14%、100%( P=0.996),血小板(PLT )升至3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5、2.3、2.9 d(P=0.35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的完全反应率分别为86.67%、88.57%、87.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结论减低剂量(1.0 g/kg或1.5 g/kg )IV Ig与传统剂量(2.0 g/kg)IVIg比较,疗效相当、不增加慢性转化的风险,且更为经济节约,可被用来治疗新诊断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