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105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研究了甲醇与五氧丙烷在碱性催化剂TA存在下均相合成丙二醇甲醚的过程。在甲醇与环氧丙烷的配比为3:1-5:1,催化剂使用量为0.5%-1.0%,反应温度60-120℃条件下,环氧丙烷转化率在99%以上,丙二醇甲醚的选择性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42.
离子导入和促渗剂对布洛劳经皮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离于导人和促渗剂月桂氮酮、丙二醇、N-甲基-2-毗咯烷酮预处理对布洛芬饱和溶液通过大鼠皮肤渗透速率的影响。布洛芬饱和液的透皮速率为23.07±0.45ug/h·cm2,采用电流强度为0.25mA的离子导入,药物的透皮速率增加1.5倍。采用月桂氮酮、丙二醇、N-甲基-2-毗咯烷酮预处理后药物的透皮速率分别增加8倍、3.5倍和1倍。月桂氮酮预处理合用离于导人和丙二醇预处理合用离子导人能产生协同作用,药物的透皮速率均比单用促渗剂和离于导人之和高。N-甲基-2-毗咯烷酮预处理合用离子导人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 提高湿疹喷雾剂对对皮肤的渗透能力,增强疗效.方法 采用1定制的改良Franz扩散池,大鼠腹皮作透皮试验,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湿疹喷雾剂中黄芩苷透皮吸收量,对氮酮、丙二醇及二者按不同比例的促渗效果进行考察.结果 氮酮、丙二醇最佳浓度的合用与单用比较,2%氮酮的累积渗透百分率达9%所需时间(T9%)值最快,经皮渗透5h内累积渗透百分率Q5最大.结论 湿疹啧雾剂中,加入2%氮酮能达到最好的促渗效果.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考察、优选京万红凝胶剂的促渗剂。[方法] 以离体大鼠腹皮Franz扩散法考察丙二醇、氮酮、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和二乙二醇单乙基醚的促透性,优选最佳促渗剂及用量。[结果] 选择没食子酸作为指标成分,丙二醇的皮肤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优于其他促渗剂,稳态流量为0.721 μg/(mm2·h),促渗倍率为1.646,最适用量为5%.[结论] 从京万红的处方有效成分和基质互溶性分析,丙二醇是较合适的促渗剂,但由于丙二醇自身的黏滞性,其用量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46.
气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K1注射剂中1,2-丙二醇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GC法测定维生素K1注射剂中1,2-丙二醇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DB—WAX气相毛细管柱(0.32mm×30m,0.25μm),FID检测器,程序升温:80℃维持1min,再以10℃·min^-1升温至230℃维持4min,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结果维生素K1注射剂中1,2.丙二醇在0.1025~4.0998na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5%,RSD为0.40%(n=9)。结论本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维生素K1注射剂中1,2-丙二醇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对消炎镇痛巴布膏剂中的主药丹参透皮特性进行研究,优选消炎镇痛巴布膏剂最佳渗透促进剂。方法 以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为指标性成分,采用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用HPLC法测定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在不同促渗剂下的透皮吸收速率和累积透皮渗透量。结果 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在不同的促渗剂下具有不同的透皮吸收量,在氮酮-丙二醇(1∶1)促渗条件下,巴布剂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透皮吸收速率分别为3.62、1.35 μg/(cm2·h)(大鼠皮肤),24 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88.72、16.12 μg/cm2,分别是不含促渗剂的巴布膏剂透皮吸收速率的6倍和10倍。结论 以氮酮-丙二醇(1∶1)作为渗透促进剂,对水溶性丹酚酸B和脂溶性丹参酮IIA都有较好的促渗作用。  相似文献   
48.
酱油,作为我国的传统的酿造食品,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1999年10月,欧盟在中国出口的酱油中检测出超标的三氯丙醇,酱油的安全问题曾经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近日香港媒体报道国内用水解植物蛋白等7种化合物配制可能致癌的"化学酱油",被指摘的对象依然是三氯丙醇。三氯丙醇是什么?三氯丙醇又称3-氯-1,2-丙二醇,常温条件下为无色透明的液体。三氯丙醇不是广泛应用的化学品,仅在少数药物合成过程中使用。三氯丙醇为什么会出现在配制酱油中?因为配制酱油使用了水解植物蛋白,三氯丙醇是水解植物蛋白所含脂肪和盐酸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尿酸性肾病中医分型与氧化应激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尿酸性肾病患者105例进行研究,选择同时期正常健康者105例作为对照,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105例尿酸性肾病和临床常见证型相结合,分成脾肾气虚18例、气阴两虚证19例、肝肾阴虚16例、阴阳两虚12例、湿热蕴结19例、瘀血阻滞17例、痰浊内阻13例,均在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氧化应激氧化应激、肾功能损害指标,比较不同组别在氧化应激指标含量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中医分型和氧化应激、肾功能损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1)尿酸性肾病组总抗氧化能力(T-ACO)、晚期蛋白氧化物(AOPP)、血清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水平分别为(19.45±3.42)U/mL、(42.45±3.53)μmol/L、(4.52±1.23)nmol/L、(76.78±5.64)U/mL,正常对照组则分别为(10.76±1.31)U/mL、(20.84±1.28)μmol/L、(2.13±0.76)nmol/L、(130.85±16.75)U/mL,尿酸性肾病组T-ACO、AOPP、MDA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偏高,SOD显著偏低(P<0.05)。2)虚证中阴阳两虚证SOD含量上较其他证型均偏低,而MDA、T-AOC、AOPP、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UMALB)、蛋白尿发生率则较其他证型均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中瘀血阻滞证SOD含量较其他证型均偏低,而MDA、T-AOC、AOPP则较其他证型均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性肾病中医分型的阴阳两虚证、瘀血阻滞证氧化应激水平、肾损害指标均显著升高,可结合该实验室检查进行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5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2):104-106
目的观察心脑宁对D-半乳糖诱导的皮肤衰老小鼠的干预性作用。方法将4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心脑宁组、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不进行任何处理;其余3组小鼠于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25 mg·kg-1·d-1,连续42 d。在注射D-半乳糖21 d后,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心脑宁组小鼠给予心脑宁灌胃(0.375 g·kg-1·d-1),生理盐水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21 d后,处死所有小鼠。分别检测血清与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醇(MDA)和羟脯氨酸(HYP)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与皮肤组织中SOD活性和HY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脑宁组小鼠血清与皮肤组织中SOD活性和HYP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模型组小鼠血清与皮肤组织中SOD活性及HYD、MDA水平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宁组小鼠血清和皮肤组织中SOD活性及MDA、HY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宁可阻止由D-半乳糖引起的皮肤衰老现象,对延缓和预防皮肤衰老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