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104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建立以氘代同位素内标测定食品中3-氯-1, 2 -丙二醇的GC/MS方法。方法:试样中加入d5 -3 -氯-1, 2-丙二醇氘代同位素内标,用盐溶液提取试样中的3-MCPD,采用Extrelut硅藻土进行柱层析净化试样,经七氟丁酰基咪唑衍生化后, 用毛细柱气相色谱分离,采用选择离子监测(SIM)的质谱扫描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3-氯-1,2-丙二醇检测限低于0. 01mg/kg; 各类食品样品加标0. 01mg/kg的平均回收率>85%,样品重复测定6次的CV值均小于10%。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特异性,可满足欧盟和我国法规对痕量氯丙醇检测分析的要求,适用于可能含有3-MCPD的几乎所有食品。  相似文献   
22.
丙二醇用量对湿疹喷雾剂透皮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湿疹喷雾剂对皮肤的渗透能力,增强疗效。方法采用定制的改良Franz扩散池,大鼠腹皮作透皮试验,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本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考察不同浓度的丙二醇对黄芩苷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各种浓度的丙二醇累积渗透百分率达5%所需时间T5由短(快)到长(慢)顺序为8.0%、7.0%、5.0%、6.0%、15.0%、10.0%;经皮渗透5小时内累积渗透百分率Q5h由大到小依次为7.0%、6.0%、5.0%、8.0%、15.0%、10.0%。结论丙二醇在湿疹喷雾剂中促渗作用最佳浓度为体积分数的7.0%-8.0%。  相似文献   
23.
目的:考察聚山梨酯80(Tw80)、丙二醇(PG)作为单一促渗剂和二元促渗剂对喷昔洛韦凝胶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直立式Franz扩散池,以离体鼠皮为屏障,分别采用10%PG,10%PG 1%Tw80,20%PG 1%Tw80为促渗剂,HPLC测定接受液中喷昔洛韦的含量,计算药物累积渗透量。结果:Tw80可促进喷昔洛韦的透皮吸收,不同浓度PG对喷昔洛韦的透皮吸收影响较小。结论:促渗剂Tw80与PG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4.
 目的:以双氯芬酸钠作为模型药物,通过研究薄荷醇及其二组分系统对双氯芬酸钠的促透作用,比较薄荷醇与其二组分系统对某些药物促进作用的强弱。方法:采用两室扩散池体外实验装置,以兔皮为屏障,使用薄荷醇及其二组分系统,作为促透剂,测定双氯芬酸钠的渗透系数。结果:单独使用丙二醇、薄荷醇和月桂氮艹(上)卓(下)酮的药物渗透作用没有它们与薄荷醇联合使用时明显。结论:薄荷醇-月桂氮艹(上)卓(下)酮、薄荷醇-丙二醇系统能增加药物的皮肤通透性。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了解固相萃取小柱在调味品3-氯-1,2-丙二醇测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固相萃取小柱替代传统的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用正己烷净化,乙醚洗脱,结合三乙胺催化的七氟丁酸酐(HFBA-Et3N)衍生,GC-MS测定。结果:实验结果表明,SPE小柱对样品的净化效果较好,与国标法比较测定结果基本一致,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5种调味品的三个加标水平回收率在91.6%~10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05%~8.79%之间(n=6)。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经济,适用于调味品中3-MCPD的检测。  相似文献   
27.
本文采用带有弯曲增样管程序升温进化进样器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CGC)法测定注射液中丙二醇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不仅比常规CGC中采用的分流方法能得到更为准确和精密的结果(回收率约99%,RSD<2%),分别周期短(<7分钟),测定时不需预处理直接进释释样即可,不存在损伤毛细柱的可能;而且比迄今发表的程序升温汽化进样(PTV)方法也有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28.
本文采用带有弯曲进样管程序升温汽化进样器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CGC)法测定注射液中丙二醇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不仅比常规CGC中采用的分流方法能得到更为准确和精密的结果(回收率约99%,RSD<2%),分析周期短(<7分钟),测定时不需预处理直接进稀释样即可,不存在损伤毛细柱的可能;而且比迄今发表的程序升温汽化进样(PTV)方法也有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29.
从39株样品中筛得5株能在厌氧条件下将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的细菌,本研究鉴定了其中一株菌株XJ—Li,并进行了包括形态学、生理学、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陈茜  陈少贤  王良兴  李勇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2):2051-2053
目的:探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大脑超微结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与黄嘌呤氧化酶(XOD)含量的变化,及红花注射液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模型,应用红花注射液治疗,电镜观察大鼠脑超微结构并测定其SOD、MDA、XOD含量。结果: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使大鼠大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水肿,伴有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变化,并使SOD含量降低,MDA、XOD含量升高。结论:红花注射液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大脑神经细胞结构损害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