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44篇
  免费   1611篇
  国内免费   1625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10篇
妇产科学   89篇
基础医学   2748篇
口腔科学   394篇
临床医学   7287篇
内科学   1616篇
皮肤病学   117篇
神经病学   517篇
特种医学   16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5920篇
综合类   10163篇
预防医学   2077篇
眼科学   213篇
药学   4097篇
  80篇
中国医学   3874篇
肿瘤学   165篇
  2024年   309篇
  2023年   953篇
  2022年   1174篇
  2021年   1406篇
  2020年   1217篇
  2019年   986篇
  2018年   481篇
  2017年   948篇
  2016年   1018篇
  2015年   1114篇
  2014年   2043篇
  2013年   2002篇
  2012年   2573篇
  2011年   2862篇
  2010年   2399篇
  2009年   2250篇
  2008年   2503篇
  2007年   2090篇
  2006年   1868篇
  2005年   1953篇
  2004年   1626篇
  2003年   1463篇
  2002年   1032篇
  2001年   977篇
  2000年   725篇
  1999年   575篇
  1998年   515篇
  1997年   454篇
  1996年   357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98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内的主要结构之一,其近端附着于股骨外髁内侧面的后缘,远端呈扁平状附着于胫骨隆突的前内上。前交叉韧带的长度为31~38mm,平均宽度为11mm。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防止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前移,以及辅助内外旋运动和防止胫骨过度后移等作用参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在运动和非运动性损伤中容易发生前交叉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髂及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5例怀疑髂总动脉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大动脉炎6例,外伤4例和动脉粥样硬化175例。采用16层螺旋CT,层厚1.25mm,重建间隔1mm。100mL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以4mL/s的速度经手背静脉或肘静脉注入,注射开始后25~30S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图像,并应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结果:128例CTA可显示髂及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有7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26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或大隐静脉植入手术,3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SCTA和DSA检查。MSCTA对腘动脉以上和腘动脉以下狭窄和闭塞显示与DSA一致性好。结论:多层面螺旋CT是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可以替代有创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73.
慢性下肢疼痛、麻木,腰椎CT检查大部分都有"腰椎间盘突出".其病因较复杂,单纯治疗腰部往往疗效不佳.如能在臀部找到压痛点和条索样物,进行针刀松解治疗,多数情况下能解除痛麻症状.  相似文献   
74.
【病例】男性 ,5h。因胎龄 30周 ,生活力低下 ,双下肢畸形入院。查体 :腰骶部可见一脊柱裂 (约 3cm× 3cm) ,伴脊髓膨出 ,周围见一束毛发 ,生殖器严重畸形 ,阴茎粗短 ,尿道下裂 ,膝关节异常粗大 ,不能伸直 ,双侧小腿细小 ,两侧踝关节发育不良 ,足内翻 ,足弓消失。未见肛门及瘘口。家族无类似病史。此母第 2胎无诱因流产 ,第 3胎早产。这次怀孕期间无感染 ,无乱用药及接触有毒物品。诊断 :① 先天性无肛门畸形 (CAM) ;② 脊柱裂合并脊髓膨出 ;③ 双下肢关节畸形 ;④ 尿道下裂 ;⑤ 早产儿。家长拒绝做染色体等系统检查 ,自动出院。讨论 CA…  相似文献   
75.
骨牵引是应用牵引重量与机体本身重量的反牵引作用来达到骨折复位和固定等治疗目的,保持适当体位和有效的牵引重量是获得良好愈后的保证。在笔者十年的临床护理中,对20多例骨牵引的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6.
正确认识和对待“骨质增生”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说明“骨质增生”的实质,以改变过去对其的误解和偏见,从而导向性地正确认识和对待“骨质增生”的问题。方法 通过有关生物力学、组织学、病理学等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特别是临床实践中的观察和验证。结果 骨关节退行性病变所表现的“骨质增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引发症状的病因,而正是机体为了增加病变关节承受应力面积,缓冲应力不利作用的一种自身调整的病理生理现象和保护性的代偿性反应。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的创伤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髋臼骨折并同侧下肢骨折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型,后壁伴后柱骨折11例,单纯后柱骨折3例,均行钢板内固定。伴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1例行起重机架外固定,2例行DHS固定;伴同侧股骨颈骨折3例,均行空心钉加压固定;伴同侧股骨干骨折6例,1例行钢板固定,余5例行带锁髓内钉固定;伴同侧胫骨平台骨折2例,行钢板内固定。结果:1例半年后死亡,余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5年,平均30个月。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3例,差1例。结论: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受伤暴力大、机制复杂、合并创伤多、易漏诊,应早期明确诊断,合理内固定。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在16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的L1椎体上制作不完全爆裂骨折模型,分为两组,分别行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固定后的标本施加扭矩为4Nm的疲劳载荷共2000次,加载频率为0.5Hz,经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量正常、损伤、固定和周期性加载后固定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时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单节段固定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稳定指数(SPI)分别为0.78、0.80、0.92、0.83,双节段固定组SPI分别为0.88、0.89、0.95、0.85,在前屈方向单节段固定组明显小于双节段固定组(P<0.01);疲劳后,单节段固定组SPI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方向分别降低0.05、0.03、0.05、0.11,降低值均大于双节段固定组,且在旋转和侧屈方向有显著性差异(旋转:P<0.01;侧屈: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重建脊柱骨折即刻稳定性,效果无明显差异。在旋转、侧屈方向,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抗疲劳载荷效果优于单节段固定术。  相似文献   
79.
患者男性,59岁。因“腰痛10年,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痛、麻木20d”于2006年8月4日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外伤或其他诱闲出现腰背部疼痛,站立负重、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稍缓解。20d前腰痛加重,井向右下肢放射,有麻木感,下肢无力、行走困难。1周前曾在外院就诊,行MRI检查示L3/4~L5/S1水平椎管内异常信号、L4椎体I度滑脱、L3/4~L5S1椎间盘膨出。  相似文献   
80.
1980年以来,笔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治疗产瘫358例,随访2年以上的病例占67%,松解手术优良率为82.35%,移植和移位优良率75%。总结临床经验,并开展胎儿臂丛解剖学、产瘫的生物力学等系列研究,指导了产瘫临床及科研,深化了对产瘫的认识。产瘫诊治方面,分类学是关键,只有科学、确切及可操作的分类,才可以更好地指导产瘫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