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72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213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256篇
妇产科学   296篇
基础医学   630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6133篇
内科学   1186篇
皮肤病学   230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5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905篇
综合类   6550篇
预防医学   2266篇
眼科学   111篇
药学   2334篇
  30篇
中国医学   1112篇
肿瘤学   15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88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446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415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372篇
  2015年   564篇
  2014年   959篇
  2013年   931篇
  2012年   1386篇
  2011年   1416篇
  2010年   1354篇
  2009年   1342篇
  2008年   1567篇
  2007年   1388篇
  2006年   1336篇
  2005年   1381篇
  2004年   1049篇
  2003年   899篇
  2002年   742篇
  2001年   693篇
  2000年   537篇
  1999年   463篇
  1998年   328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344篇
  1995年   267篇
  1994年   243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儿宫内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胎儿贫血致胎儿水肿的病例进行经脐静脉宫内输血治疗,输血孕周21+6~30+5周,输血量为15~60 ml,输血1~2次。结果:宫内输血后胎儿贫血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MCAPSV值4例降低,1例未改变,1例增高。胎儿腹水及水肿4例消失或减轻,1例无改善,1例继续加重。分娩4例新生儿3例存活,随访其身高、体重及神经行为发育均正常,1例新生儿RDS死亡,2例胎死宫内。结论:宫内输血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胎儿宫内治疗手段。输血后的胎儿成活率与其本身的疾病状态有关,明确胎儿贫血、水肿原因及掌握宫内输血适应证对改善胎儿预后有直接关系。在胎儿水肿原因不明时仅靠宫内输血改善贫血并不能提高围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9岁。主诉:乏力气短1月余,咯血1次。患者于本次入院前1月余感冒后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伴乏力,以双下肢为著,伴咳白色泡沫样痰,于5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1次,约100 ml,后痰中带血,为粉红色。既往心房颤动病史,未规律治疗,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肝炎、结核、疟疾等病史。否认手术史、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接种史不详。于2019年5月22日入院,查体:口唇无发绀,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右下肺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右下肺浊音,听诊右下肺呼吸音低,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史对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肝功能、脂代谢及抗血小板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2月80例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HBV感染史冠心病患者为感染组,另选择80例无HBV感染史者为阴性组,入组后均予以阿托伐他汀降脂、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随访12周,比较两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肝损伤程度、脂代谢[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脂达标率、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氯吡格雷抵抗及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并统计感染组肝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感染组ALT、AST、TB水平升高幅度大于阴性组(P<0.05);感染组肝损伤发生率15.00%,高于阴性组1.25%(P<0.05);感染组TC、LDL-C下降幅度小于阴性组(P<0.05),感染组TC达标率70.00%、LDL-C达标率43.75%均低于阴性组的83.75%、61.25%(P<0.05);HBV感染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低于阴性组(P<0.05),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11.25%,高于阴性组的2.50%(P<0.05)。随访期间,感染组有1例肝炎复发。结论 HBV感染史可加重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肝损害,且影响患者降脂、抗血小板效果,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asson法建立气腹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有腹部手术史患者中的应用优势及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10月为117例合并腹部手术史患者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结果:113例成功完成手术,4例因腹腔内粘连严重无法显露术野及胆囊三角中转开腹,成功率96.6%。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切口美观隐蔽,无网膜损伤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Hasson法建立气腹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灵活选取切口部位直视下开腹,避免了粘连肠管网膜的损伤,有效松解腹腔粘连带,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是安全、可行、微创、美观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输血对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在院感染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入我院的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正常成分血液输注,观察组使用去白细胞血液输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输血后相关感染发生率、免疫功能相关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输血后感染发生率有所降低(46.67% vs.64.44%, 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CD3~+、CD4~+、CD8~+淋巴细胞占比以及CD4~+/CD8~+值有所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以提高白血病患者免疫相关水平并且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林娟 《北方药学》2020,(2):30-3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β1受体阻滞剂)用于老年COPD合并冠心病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岁以上(包括60岁)COPD合并冠心病史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长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COPD合并冠心病史接受美托洛尔治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长、用药效果明显、有效提升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输血前开展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实施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患者3 48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予以输血治疗但未接受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患者3 125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与抗体特异性鉴定,并记录观察组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2组输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 485例观察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8.32‰,其中特异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7.17‰;女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0.44‰高于男性的6.46‰,存在妊娠史的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8.80‰高于无妊娠史女性患者的5.75‰,存在≥3次输血史的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5.38‰依次高于具有2次输血史患者的12.31‰、具有1次输血史患者的2.81‰;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有必要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以尽可能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状况。方法:选择190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需要输血治疗,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血液成分,对治疗组患者输注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状况。结果: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1.58%,治疗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7.8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急需输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指导临床合理输注血小板,探讨和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在新鲜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的功能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原则要求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中心血站采集供给医院的经过5%二甲基亚砜(DMSO)制备并储存于-80℃的冰冻血小板以及5 d内的新鲜血小板中分别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输注前将120袋血小板进行分组,其中新鲜血小板标本设为A组,按照2∶1比例混合的新鲜与冰冻血小板标本设为B组,按照1∶1比例混合的新鲜与冰冻血小板标本设为C组,冰冻血小板标本设为D组,通过对4组标本TEG参数检测来评估血小板功能情况。结果研究数据显示,A组和C组标本反应时间(R)值较B、D两组明显缩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标本组间比较凝血时间(K值)、ɑ角(Ang)和最大振幅(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和A、D两组比较明显增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3方面比较,A、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在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两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1∶1比例混合的新鲜与冰冻血小板输注有助于降低血液凝固的时间,对血块的凝集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比较适合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