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87篇 |
免费 | 447篇 |
国内免费 | 1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2篇 |
儿科学 | 115篇 |
妇产科学 | 70篇 |
基础医学 | 1338篇 |
口腔科学 | 936篇 |
临床医学 | 782篇 |
内科学 | 347篇 |
皮肤病学 | 28篇 |
神经病学 | 1639篇 |
特种医学 | 218篇 |
外科学 | 309篇 |
综合类 | 522篇 |
预防医学 | 230篇 |
眼科学 | 178篇 |
药学 | 228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79篇 |
肿瘤学 | 1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211篇 |
2021年 | 353篇 |
2020年 | 276篇 |
2019年 | 245篇 |
2018年 | 267篇 |
2017年 | 236篇 |
2016年 | 236篇 |
2015年 | 216篇 |
2014年 | 369篇 |
2013年 | 455篇 |
2012年 | 302篇 |
2011年 | 335篇 |
2010年 | 278篇 |
2009年 | 302篇 |
2008年 | 337篇 |
2007年 | 291篇 |
2006年 | 285篇 |
2005年 | 236篇 |
2004年 | 206篇 |
2003年 | 178篇 |
2002年 | 168篇 |
2001年 | 118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102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44篇 |
1985年 | 58篇 |
1984年 | 65篇 |
1983年 | 41篇 |
1982年 | 43篇 |
1981年 | 30篇 |
1980年 | 38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19篇 |
1977年 | 12篇 |
1976年 | 6篇 |
1973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大鼠牙齿移动牙周组织中Ⅰ型胶原和MMP-1及TIMP-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I型胶原和MMP-i、TIMP-1在上颌第-磨牙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和变化。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磨牙移动模型,分为对照组和术后1、3、5、7、10、14天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中Ⅰ型胶原和MMP-1、TIMP-1表达的变化。结果:I型胶原和MMP-1、TIMP-1在大鼠正畸牙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且有时间依赖性。结论:Ⅰ型胶原在牙周组织改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MMP-1、TIMP-1参与了正畸牙周组织细胞外基质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分析医科达Precise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运动系统原理及相关故障,探讨维修方法,为直线加速器维修提供借鉴意义。方法深入分析医科达Precise加速器运动系统原理,总结仪器特定角度、反方向运动伴抖动现象报i70 Gantry联锁错误、机架不能旋转无联锁报错以及6 MV能量模式报i517 Sctr Limit联锁错误的4例故障,分析可能的故障原因,进行一一排查。结果通过更换电位器、模拟输出板板A08-A、16脚接线、限位开关SW16将出现的4例故障快速有效地解决。结论充分掌握加速器工作原理,根据故障现象,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测量快速排除故障,有效保证设备开机率和良好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73.
张晓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2):432-435
四逆散为《伤寒论》专为气郁而设立的名方,具有疏肝理脾、透邪解郁之功.基于对四逆散调肝理脾、疏调气机功效的认识,万晓刚教授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化裁运用于各种气血失调病证的治疗,尤以治疗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妇科疾病的效果突出.治疗气血痰饮搏结之甲状腺疾病,分期辨证并辨明病理因素,对症处理,常配合散结、化痰、清热、化瘀、... 相似文献
74.
全反式维甲酸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 (VSMCs)迁移的影响。方法 :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 ,ATRA(2 .5× 10 -6mol/L)分别作用经PDGF -BB(2 0ng/ml)和 10 0 %FCS趋化作用下的VSMCs,采用改良的Boydenchamber方法检测VSMCs的迁移活性。结果 :ATRA作用的VSMCs对PDGF -BB和 10 0 %FCS的化学趋化活性明显减弱。结论 :ATRA具有抑制VSMCs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滴通鼻炎水对蛙口腔黏膜纤毛运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蛙黏膜纤毛运动实验,用肉眼观察给药后小木屑在蛙上颚黏膜表面移动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用显微镜观察生理盐水组和滴通鼻炎水组对离体蛙口腔上颚黏膜纤毛持续摆动时间的影响;蛙口腔上颚黏膜用生理盐水或滴通鼻炎水浸润30 min后,分离蛙口腔上颚黏膜,用显微镜观察其纤毛持续摆动时间.结果 ①在整体动物实验中,滴通鼻炎水常用浓度、高浓度组给药前后对蛙黏膜纤毛运动均无明显影响(P>0.05);②在离体实验中,滴通鼻炎水常用浓度、高浓度组对蛙黏膜纤毛运动亦无明显影响(P>0.05);③在半在体法实验中,滴通鼻炎水对蛙纤毛运动持续时间有明显缩短作用(P<0.05),但作用强度显著弱于阳性对照药去氧胆酸钠.结论 滴通鼻炎水在整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中对蛙黏膜纤毛的功能无明显影响,但滴通鼻炎水浸润30 min后对黏膜纤毛运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6.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的临床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障碍的临床异质性.方法 依据主要运动障碍类型将98例PD分为震颇为主型(23例)、混合型(29例)和姿势异常步态障碍(PIGD)为主型(46例)三组,并比较他们的临床异质性.结果 震颤为主型PD多以震颤为首发症状.而PIGD为主型PD以强直、运动迟缓及步态障碍等为首发症状多见,且以左侧肢体首先受累较常见:震颤为主型PD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PIGD为主型(P<0.01);震颧为主型PD改良Hoehn-Yahr病情分级较轻(P=0.04);各型PD在性别、家族史与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震颤为主型与姿势异常步态障碍为主型患者在首发与典型症状方面存在明显异质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片增强镇静催眠药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为临床增添了一个中西药结合的镇静催眠合剂提供药理依据.方法应用抖笼换能器法观察藿香正气片对小鼠的自发活动的影响.由此观察藿香正气片与镇静催眠药的协同作用.测定藿香正气片与镇静催眠药对小鼠的入睡时间及睡眠持续时间的作用.两个实验均分成四组,生理水组、藿香正气片组、安定组、安定+藿香正气片组.结果1.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1)藿香正气片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安定组与安定+藿香正气片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藿香正气片增强镇静催眠药对小鼠的睡眠作用.(1)藿香正气片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藿香正气片+安定组与安定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藿香正气片与安定合用对镇静及催眠确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8.
胃肠激素对结肠运动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肠运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外,还受胃肠道激素的影响,后者不依赖于神经系统而对结肠运动发挥作用,二者协同可对结肠功能发挥精密的调节作用。因此,胃肠肽类激素对结肠运动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由神经末梢、内分泌及旁分泌细胞释放的这些化学物质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或肌细胞以刺激或抑制结肠收缩。现对胃肠激素对结肠运动的调节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9.
熵指数对异丙酚麻醉中体动反应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异丙酚麻醉中熵指数对于体动反应的预测并与双频谱指数比较.方法:ASA 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20例,按对切皮有无体动反应分为体动组(8例)和非体动组(12例).入室后常规监测,然后异丙酚、琥珀胆碱、芬太尼静脉注射快诱导气管插管,持续泵入异丙酚 20 mg·kg-1·h-1, 15 min 后开始手术,如果患者发生切皮体动,则按10%提高下一个患者异丙酚输注速度,如果不动则按10%降低下一个患者异丙酚输注速度.每例患者同时行两种脑电监测,于以下时点记录指数:基础值、切皮前60s、切皮前30s、切皮后45s、 120s.结果:熵指数值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频谱指数值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熵指数可以预测切皮体动,其Pk值分别为0.8935和0.8872,BIS不能预测切皮体动,预测概率是0.5719,两种监测方法的预测概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测概率与熵指数的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为ln Pk/(1-Pk)= 26.505-0.394x和ln Pk/(1-Pk)= 28.553-0.435x,熵指数的ED50是67,ED95是64.结论:熵指数能够预测异丙酚麻醉中的体动反应,能够反映麻醉的镇痛深度. 相似文献
80.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使用能力的恢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使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 方法:恢复期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组(简称CI组)10例,对照组10例,CI组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照组进行反复作业疗法,每周5 d,每日连续3h,共治疗3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6及12个月分别采用MAL指数评定法评定患侧肢体的使用能力,采用WMFT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定患侧肢体运动功能。 结果:治疗后1周2组的MA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1);CI组治疗后6及12个月的MAL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6及12个月的MA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组的WMFT分数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2个月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使用能力有较好的康复疗效,但对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