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7篇
  免费   635篇
  国内免费   591篇
耳鼻咽喉   102篇
儿科学   210篇
妇产科学   85篇
基础医学   517篇
口腔科学   448篇
临床医学   2522篇
内科学   352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459篇
特种医学   22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987篇
综合类   193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009篇
眼科学   290篇
药学   532篇
  1篇
中国医学   113篇
肿瘤学   14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417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357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740篇
  2013年   1202篇
  2012年   662篇
  2011年   922篇
  2010年   862篇
  2009年   903篇
  2008年   912篇
  2007年   1002篇
  2006年   811篇
  2005年   762篇
  2004年   620篇
  2003年   643篇
  2002年   502篇
  2001年   512篇
  2000年   387篇
  1999年   284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CO)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1996~2006年应用损伤控制骨科(DCO)的方法救治严重多发伤39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均行髂内动脉断血术,其中双侧髂内动脉结扎21例,双侧骼内动脉栓塞术8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0例.10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作清创和简单外固定.均在ICU复苏治疗后,再做确定性内固定手术.本组病死率12.8%(5/39),死亡组ISS平均值41.6分,主要死于休克和合并伤.共发生并发症7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3例,右髂总动脉血栓形成1例,2例隔下脓肿,1例下肢深部感染,均痊愈.结论 迅速准确的诊断和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合理应用DCO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超声波配合康复治疗肘外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波配合康复治疗对肘外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7年8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肘关节创伤患者46例为观察组,采用超声波治疗与作业疗法、支具、心理疗法相结合;随机选择均为肘外伤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只采用作业疗法、支具、心理疗法。两组经系统康复治疗3个月后进行Mayo肘关节评分及ROM(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ayo肘关节评分及ROM评定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的肘关节主动活动范围(ROM)较对照组改善5.8°±2.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波治疗配合康复治疗是肘外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一种有价值的办法。  相似文献   
993.
急诊创伤救治模式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柳  封启明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8):1540-1541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诊模式在急诊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在一体化急诊模式下,将院前急救、急诊科、创伤病房及ICU融为一体对创伤患者进行整体化治疗。结果2005年我院急诊科共收治创伤患者2007例,其中227例为多发伤,死亡84例,救治成功率为95.7%。结论合理的创伤救治模式对提高救治水平十分重要,一体化是创伤救治模式的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甲氧氯普胺对雄性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免疫功能抑制及多形核白细胞(PMN)凋亡延迟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在腹部正中做5 cm切口直至腹腔,并放血将平均动脉压降至(5±0.5)kPa,维持1 h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甲氧氯普胺组、安慰剂组和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测定脾脏组织匀浆IL-1β和IL-6水平以及循环血清中的TNF-α和IL-8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PMN的Fas表达。结果:雄性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后经甲氧氯普胺治疗,脾脏组织生成IL-1β和IL-6的功能得到保护,而安慰剂组明显减少。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甲氧氯普胺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而安慰剂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MN的Fas表达率甲氧氯普胺组低于对照组,高于安慰剂组。结论:休克后的免疫功能抑制可以通过在复苏前单次使用甲氧氯普胺而得到有效的恢复,同时因甲氧氯普胺可降低休克后血清中有害细胞因子的含量,所以甲氧氯普胺可能作为失血性休克后安全而有效的治疗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提高穿透性心脏损伤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0年收治的 21例心脏穿透性损伤病历资料,包括临床分型、病理解剖、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21例心脏穿透性损伤中,心包填塞型易发生于有前纵隔血肿形成的病例.合并血胸的心脏损伤病例术前补液量明显多于心包填塞型病例.全部病例无死亡.结论:尽早适当补充血容量有助于提高合并血胸的心脏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总结眼外伤行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Ⅱ期悬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眼外伤后行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患者21例(21眼),均具有矫正视力>0.2、眼压稳定、眼底情况良好之条件,于3~6个月后行Ⅱ期悬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随访1~6个月,平均4.5个月。矫正视力>0.5者6眼,0.3~0.5者10眼,0.1~0.2者4眼,<0.1者1眼。0.3及以上视力者16眼(80%)。术后裸眼视力比术前明显提高,矫正视力差异不大。结论:对于眼外伤行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患者,待眼部情况稳定3~6个月后行Ⅱ期悬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提高视力的理想方法,但要求术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眼前后节手术经验,选择合适的病例。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大鼠全脑照射后海马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放射性脑损伤急性期的反应发病机理中可能的作用. 方法 制备大鼠的脑放射诱导损伤模型.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半定量分析大鼠脑放射诱导损伤后海马区在不同时间、不同剂量水平TNF-α基因转录的动态表达. 结果 正常组海马区TNF-α mRNA低水平表达;全脑照射组表达上调并在1 h达峰值,是正常组的4~11倍(P<0.001);放射诱导呈剂量依赖性(P<0.01),30 Gy组较2 Gy组增高近2倍(P<0.001),较15 Gy组增高近1倍(P<0.01),15 Gy组也高于2 Gy组;各照射组在12 h后恢复到基础水平. 结论 大鼠全脑照射后海马区TNF-α基因表达上调,放射诱导呈剂量依赖性,提示参与了脑放射诱导损伤急性期的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湿肺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5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湿肺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合文献,对其病理基础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 52例患者治愈24例,好转1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0例。治愈率46.15%,病死率19.24%。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湿肺的病死率相当高,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9.
铝作业工人职业性慢性肌肉骨骼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电解铝厂工人职业性慢性肌肉骨胳损伤(CMI)患者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问卷与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有关危险因素进行逐一询问及CMI诊断。结果 电解铝厂工人总体CMI患病主继62.5%,各车间不同工种工人CMI串病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均高于对照组(2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CMI患病与性别、年龄、身高、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数、工作紧张度、工作  相似文献   
1000.
Abstract From a sample of 850 adolescents, 377 were involved in 550 separate incidents which resulted in 636 injuries requiring medical attention. The most common injuries were sprains or strains, followed by fractures and lacerations. Most injuries were of minor severity. The most common incident resulting in injury was striking against an object or person, followed by being struck by an object or person, and overexertion or strenuous movement. Almost 40% of the incidents occurred during sporting or similar physical activities. Disabilities arising from injury are described. The most common of these were recreational. The implications of long-term and permanent disability are examined. Traditional attitudes toward injury prevention were found to be held by the majority of the sample. Barriers to injury prevention are identified and the Prevention of Injury Programme contained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Syllabus for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