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69篇 |
免费 | 255篇 |
国内免费 | 14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33篇 |
口腔科学 | 1753篇 |
临床医学 | 59篇 |
内科学 | 213篇 |
皮肤病学 | 250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52篇 |
外科学 | 155篇 |
综合类 | 662篇 |
预防医学 | 6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546篇 |
中国医学 | 640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34篇 |
2021年 | 154篇 |
2020年 | 94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113篇 |
2016年 | 120篇 |
2015年 | 140篇 |
2014年 | 239篇 |
2013年 | 300篇 |
2012年 | 281篇 |
2011年 | 326篇 |
2010年 | 229篇 |
2009年 | 180篇 |
2008年 | 233篇 |
2007年 | 200篇 |
2006年 | 194篇 |
2005年 | 140篇 |
2004年 | 150篇 |
2003年 | 128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11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探索决明子蒽醌苷元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方法以决明子总蒽醌苷元质量分数和收率为主要考察指标,比较了乙醚和氯仿对蒽醌苷元提取的专属性,考察了大孔吸附树脂S-8、AB-8、X-5、NKA-12、D4020、D-101对决明子蒽醌苷元的吸附和解吸附特性以及纯化能力。结果决明子药粉采用氯仿浸提,上S-8型大孔树脂柱,水洗至中性,乙醇-5%NaOH(4∶1)洗脱,醇碱洗脱液浓缩、酸化处理得到质量分数为42.62%的蒽醌苷元。结论建立了一种蒽醌苷元的纯化工艺,为决明子中蒽醌苷元类成分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龙柴方中黄芩、垂盆草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优选龙柴方中黄芩、垂盆草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条件.大孔树脂纯化总黄酮,以静态吸附及解析试验筛选树脂型号;通过动态吸附相关指标考察最佳洗脱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量60%乙醇,85℃水浴回流提取2次,每次2h.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采用AB-8型大孔树脂,上样浓度为0.11 g·mL-1,吸附速度3 BV·h-1,5 BV水洗除杂,8 BV 70%乙醇洗脱.结论:优选工艺得到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工艺简单,适宜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4.
[摘要]:目的 研究富集纯化荔枝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总黄酮吸附率、解吸率和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静态吸附–解吸附的方法,筛选最佳大孔树脂型号;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成分,确定最佳洗脱剂浓度;以除杂率、高车前苷转移率和总黄酮转移率为指标,评价其最优工艺。结果 D101 树脂分离效果较好,其最佳工艺为:上样量为1 g/mL(生药量/树脂体积),用7 BV,75% 的乙醇溶液洗脱,洗脱流速为6 mL/min-1。结论 D101 树脂可有效地对荔枝草总黄酮进行富集纯化。 相似文献
35.
目的采用体外法研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Ag-TiO2)树脂基托对口腔常见条件致病菌的单一游离菌体及菌斑生物膜的抗菌性能。方法将不同质量分数的Ag-TiO2抗菌粉剂添加到树脂基托材料中,制成抗菌树脂基托。采用薄膜密贴法分别检测该抗菌树脂基托对变异链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抗菌树脂基托表面变异链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情况。结果与未添加抗菌剂相比,抗菌剂质量分数为0.7%时,抗菌树脂基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93.3%;抗菌剂质量分数为1.5%时,抗菌树脂基托对变异链球菌的抗菌率达90.2%;抗菌剂质量分数为2.5%时,抗菌树脂基托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抗菌率也达91.2%。与未添加抗菌剂相比,抗菌树脂基托表面变异链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黏附数量明显减少。结论Ag-TiO2可以显著提高树脂基托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36.
临床上常需要对存在复合树脂修复体的牙进行漂白,或者对漂白后的牙进行复合树脂修复。由于漂白剂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及反应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复合树脂的性能如微硬度、表面粗糙度等;因此,研究漂白剂对复合树脂的影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漂白剂对复合树脂表面性能、与釉质和牙本质粘接强度、微渗漏、颜色等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甲基丙烯酸偶联二氧化钛对树脂基托材料的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按质量比2%、4%、6%及偶联剂有无添加在2种树脂基托材料中,检测各组试件的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挠度和冲击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结构的差异,分析添加量以及偶联剂对树脂基托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随着二氧化钛添加量增加而下降,偶联剂能减缓下降量,偶联剂对弯曲弹性模量和挠度有显著影响(P<0.05)。日进MTi4%的弯曲强度(154.22Mpa)、冲击强度(12.50kJ/m2)和弯曲弹性模量(3643.72Mpa)分别显著大于日进TiO24%(P<0.05)。结论二氧化钛会降低基托树脂的机械性能,甲基丙烯酸能减缓其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在桩核修复中3种不同树脂粘接系统粘接应用后不同时间水侵袭条件下牙冠周的边缘微渗漏情况。方法:选用90颗上颌单根管牙,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3组:DULINK、DCCORE和LUXACORE树脂粘接系统进行纤维桩核修复,每组样本分别采用1周和6个月水侵袭后进行染色法实验观察冠周微渗漏情况。结果:3种树脂粘接使用后冠周边缘均出现边缘微渗漏现象,DCCORE树脂粘接系统的样本和其余两种树脂粘接剂样本冠周微渗漏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ULINK树脂粘接剂和LUXACORE树脂粘接剂统计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长时间的水侵袭对冠周微渗漏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DCCORE树脂粘接系统在冠方微渗漏方面显示优越性,其样本冠边缘微渗漏最小。而长时间的水侵袭后,3种树脂粘接剂样本冠边缘微渗漏都无明显改变,说明无咬合条件下的水侵袭老化实验对树脂粘接剂的性能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估3种机械清洁方法即电动牙刷配合清洁膏、牙膏或自来水刷洗对热固化型基托树脂外源性着色的清洁效果。方法制作60块热固化基托树脂试件,随机分成4组,用电子比色仪测色后,分别浸泡入蒸馏水(对照组)、绿茶、漱口水、黄连水中4周。再将后3组实验组各分成3组,分别以自来水、牙膏或清洁膏作为刷洗液,用电动牙刷刷洗10 min后再次测色。计算各组试件刷洗后与浸泡前的色差。方差分析法比较3种机械清洁方法对试件外源性着色的清除能力。结果刷洗方法及浸泡液种类均影响试件的颜色改变,各实验组试件表面颜色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绿茶组中清洁膏与牙膏之间、牙膏与空刷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洁膏与空刷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漱口水与黄连水中3种清洁方法两两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以清洁膏组试件表面色差最小,牙膏次之。结论 3种机械清洁方法清除热固化型基托树脂表面着色的效果有差异,以清洁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比较初学者应用两种机用镍钛器械Protaper和Her0642预备树脂弯曲根管的效果.方法 选取仿制单弯树脂根管32个,15名初学者分别用两种机用镍钛系统Protaper和Her0642进行根管预备,2个仿制单弯树脂根管为阴性对照.分别从推出根尖碎屑量、根尖偏移量及根管弯曲度变化等方面评价两种器械系统的根管预备效果.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rotaper组预备前后根管弯曲度平均减小6.77°,Hero642组减小5.480°,Protaper组减小根管弯曲度较Hero642组明显.Protaper组成形后的根管宽度均值均大于Hero642组,且根管口、根中1/3成形后的根管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根管预备过程中Protaper器械折断3支,Hero642器械折断1支.结论 对于初次使用机用镍钛器械的操作者,尽管Protaper具有良好根管成形的优点,但Hero642系统操作技术简单容易掌握、高效、安全,更适合初学者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