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59篇 |
免费 | 267篇 |
国内免费 | 6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2篇 |
儿科学 | 72篇 |
妇产科学 | 95篇 |
基础医学 | 353篇 |
口腔科学 | 88篇 |
临床医学 | 263篇 |
内科学 | 867篇 |
皮肤病学 | 19篇 |
神经病学 | 212篇 |
特种医学 | 42篇 |
外科学 | 212篇 |
综合类 | 325篇 |
预防医学 | 1549篇 |
眼科学 | 15篇 |
药学 | 1060篇 |
中国医学 | 12篇 |
肿瘤学 | 2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84篇 |
2021年 | 125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139篇 |
2018年 | 138篇 |
2017年 | 138篇 |
2016年 | 118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362篇 |
2013年 | 432篇 |
2012年 | 308篇 |
2011年 | 392篇 |
2010年 | 288篇 |
2009年 | 283篇 |
2008年 | 397篇 |
2007年 | 348篇 |
2006年 | 301篇 |
2005年 | 175篇 |
2004年 | 139篇 |
2003年 | 133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9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5篇 |
1973年 | 5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调查农村居民吸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了12696名15岁以上农村居民的吸烟情况,同时收集其他相关信息。利用SAS软件包对这些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等分析。结果:观察烟者占3.12%,男性现吸烟率(61.68%)明显高于女性(3.37%)人群总戒烟率为11.78%,其中因“患病”而戒烟者占72.14%,经Lo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低文化程度、婚史、家庭成员有吸烟者均为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那些离异、文化程度低、年龄小于45岁的男性为吸烟行为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2.
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肺内的表达与分布,探讨其在吸烟导致COP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二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15只)和COPD模型组(15只),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滴入猪胰蛋白酶(PPE)联合的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COPD模型制备后,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肺内内皮型NOS(eNOS)、诱导型NOS(iNOS)的表达情况,且应用显微-微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联合应用烟熏和PPE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较理想的COPD模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正常肺组织与COPD的肺组织均有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浆内;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模型组iNOS在支气管黏膜上皮呈强阳性表达,肺血管eNOS表达明显减弱,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P<0.01).结论:吸烟可引起iNOS的过量表达,引起肺部损伤,导致COPD的发生;同时大量吸烟可导致肺血管eNOS的表达减弱.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估麻醉医师术前戒烟干预对患者术后戒烟影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当前吸烟男性择期手术患者182例,年龄18~79岁,ASAⅠ~Ⅲ级,按1∶1比例及手术大小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91例。在术前访视时实施戒烟干预,措施为:吸烟对麻醉影响宣教、戒烟宣传资料(包括吸烟危害文字部分、吸烟所致器官损害图片、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热线电话及微信公众号),记录麻醉方式、手术时间、PACU治疗时间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0d电话随访戒烟率、吸烟下降率、戒烟门诊或戒烟热线随访率。结果在182例患者中,失访16例,最后纳入分析166例。术后30d两组戒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0d干预组自报吸烟下降率(36.9%)明显高于对照组(22.0%);在术后30d自报戒烟患者中,干预组术前呼气末CO值为轻度吸烟者占83.3%,对照组占40.0%(P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医师术前实施戒烟干预具有安全性,可使患者术后30d吸烟量下降,并提高轻度吸烟患者术后30d戒烟率。 相似文献
24.
探讨被动吸烟对SD大鼠BALF中谷胱甘肽浓度(GSH)和肺组织中γ-GCS表达的影响以及乙酰半胱氨酸NAC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被分成吸烟、吸烟同时加用NAC和单纯吸烟3组,分别采用GSH特异性的DTNB-GSH还原酶循环法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GSH浓度及γ-GCS的表达水平。结果:单纯被动吸烟大鼠肺BLAF中GSH水平较对照和加用NAC组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内γ-GCS阳性染色明显增强;吸烟与吸烟同时服用NAC组比较没有显著区别(P>0.05)。结论:被动吸烟促进SD大鼠肺内GSH和γ-GCS表达,这可能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代偿反应;NAC对吸烟导致的气道炎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吸烟对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16例健康志愿者于吸烟前后进行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 ①吸烟可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力指数(RI值)增高(P<0.05);②吸烟主要引起眼内小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眼内较大动脉(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影响较小9P>0.05)。结论 CDFI是评价眼血流动力学的有效方法。吸烟可能与视网膜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选用人脐静脉内皮EA.hy926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二甲基亚砜溶解的香烟尘粒(DSP)对人脐静脉内皮EA.hy926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1、2、4、8)mL/L剂量DSP作量效实验,小剂量DSP(2mL/L)作时效实验,采用MTT比色法和96孔板细胞蛋白测定方法来评价DSP对该细胞株增殖和活性的影响。透射电镜(TEM)观察不同处理因素作用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DSP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EA.hy926细胞增殖(P<0.05),且对该细胞株具有明显毒性,它能减少细胞蛋白合成(P<0.05)、增加细胞死亡(主要为坏死),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结论:DSP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 相似文献
27.
吸烟对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吸烟对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方法:2008名健康体检者就吸烟与不吸烟分为两组,经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血脂指标的差异。结果:吸烟组TG增高(P=0.003),HDL-C(P<0.0001)降低;TC/HDL-C、LDL-C/HDL-C的比值也显著升高(P<0.0001,P=0.0003);随吸烟程度加重TC、TG、LDL-C呈现增高趋势,而HDL-C则呈现降低趋势;戒烟后TG显著降低(P<0.05),而HDL-C升高(P<0.001)。结论:吸烟是脂代谢指标的独立影响因素,戒烟对改善血脂异常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与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48例)和非吸烟组(50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精神症状,以及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和Stroop测验评定认知功能,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PANSS评分、BPRS评分、RBANS得分和Stroop得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BPRS评分与RBANS得分、Stroop得分均不相关(均P〉0.05。结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论吸烟与否,其精神症状与认知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