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60篇
口腔科学   129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317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兔下颌骨放射后牵引成骨术式选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益可  沈国芳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07-1209,1220
目的探讨兔下颌骨在放射后牵引成骨术的截骨术式。方法取术前1个月已完成一侧下颌骨50Gy放射的雄性成年新西兰兔8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只,双侧下颌骨截断,放射侧牵引,对侧不固定;对照组4只,放射侧下颌骨截骨、牵引,对侧不截断。两组在术后8 d后开始牵引,骨段牵引距离0.4mm/次,2次/d,连续牵引10 d,固定6周。通过临床表现、X线检查和离体标本等评价结果。结果 8只兔均存活。对照组4只兔下颌没有明显的偏斜和伸长;X线检查和离体下颌骨显示下颌骨未能牵开。实验组4只兔下颌明显偏向对侧;X线检查显示牵引侧成功牵开,对侧截骨间隙没有明显变化;离体下颌骨实验侧延长(7.1±1.2)mm,对侧截骨线临床愈合。讨论单侧下颌骨截断不能确保兔下颌骨放射后牵引成骨术的成功,双侧下颌骨截断、单侧牵引的截骨方式可作为兔下颌骨放射后牵引成骨术的截骨模式。  相似文献   
902.
牵开扩张骨生成技术在治疗后牙严重锁(牙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术辅助解决后牙严重锁  相似文献   
903.
放疗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骨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下颌骨放疗后牵张成骨(DO)的可行性及其骨再生的特点。方法:将12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每组6只:放疗组用^60Co机照射大白兔下颌骨,5.4Gy/次,隔天1次,共5次,总剂量为27Gy。3个月后,在2组动物下颌骨的双侧截骨处安装牵张器,经5天延迟期开始牵张,速率为1mm/d,0.5mm/次,每天2次.连续7d,共延长下颌骨7mm.固定期的第4、6周拍摄下颌骨侧位X线片,取双侧新生骨痂行组织学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其成骨特征。结果:X线片显示,2组动物同一固定时间牵张间隙内透射密度无明显差异;组织学观察显示,牵张区以膜内成骨为主,但放疗组有更多的软骨形成,放疗组较未放疗组新骨骨小梁细小、稀疏;扫描电镜示同定第6周时,放疗组新骨不如未放疗组致密、成熟。结论:在兔下颌骨放射损伤区行DO是可行的,但成骨质量较差,成骨方式以膜内成骨为主,放射线照射可促进软骨成骨。  相似文献   
904.
目的:检测点突变型HIF-1α对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LR重组系统构建慢病毒载体Lenti-WT(wild HIF-lα)、Lenti-MT(mutant HIF-1α)及对照组LentiLacZ.分别用Lenti-LacZ、Lenti-WT及Lenti-MT转染犬BMSCs,以LacZ组为对照,成功转染后,分别在0、1、4、7、14及21d提取总RNA和蛋白质,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目的基因在体外常氧条件下对BMSCs成骨因子表达的调控.将带有目的基因的BMSCs按2×105/孔接种至6孔板,分别于14d和21d,运用茜素红染色(alizarin red-S staining,ARS)检测其钙结节的表达采用SPSS 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MOI=9时,BMSCs的转染效率达90%以上.目的基因转染后第4天,BMSCs的成骨因子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显著提高,14~21 d时达到高峰,并维持在高表达状态(P<0.05).ARS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常氧条件下可诱导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结论:体外常氧条件下,突变型HIF-1α能够稳定表达且保持高度活性,Lenti-MT可显著提高犬BMSCs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905.
目的 观察流体静压力联合雌激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细胞骨架及成骨、成软骨向分化的影响,检测这两种刺激共同作用是否具有生物叠加效应.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仪进行BMSCs表面标志物分子鉴定.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1 nmol/L17β-雌二醇作用组(E组)、1 nmol/L雌激素受体拮抗剂TAM作用组(T组)、90 kPa压力加载1h组(P组)、17β-雌二醇预处理12 h后再加压1h组(P+E组)以及TAM预处理12 h后再加压1h组(P+T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FITC-鬼笔环肽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F-actin细胞骨架表达与重组情况;各组细胞经成骨诱导7d和14 d后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量、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细胞标志基因Col I、ON、OPN及BSP的mRNA表达;成软骨诱导14 d和28 d后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蛋白多糖表达、Real-time PCR检测成软骨细胞标志基因Sox9、Aggrecan及ColⅡ的mRNA表达.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续Dunnett t检验进行各时间点上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数据之间及各实验组之间的组间比较.结果 流体静压力(90 kPa,1h)及1 nmol/L 17β-雌二醇作用下细胞增殖能力以及细胞骨架的活性均增强,但并不具有生物整合效应.成骨诱导14 d后,钙结节形成.Real-time PCR结果显示,17β-雌二醇作用组中成骨标志基因Col I、ON、OPN及BSP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两种刺激在成骨诱导分化7d时均可提高标志基因的表达,具有生物协同效应,但成骨诱导14 d时两者则表现出相互拮抗的作用.成软骨诱导28 d后,甲苯胺蓝染色阳性.成软骨诱导过程中,单纯压力刺激组成软骨标志基因Sox9、Aggrecan及ColⅡ的表达显著升高,雌激素预调则削弱压力对间充质干细胞的促成软骨分化作用.结论 流体静压力及雌激素仅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早期表现生物整合效应,而在增殖、细胞骨架活性方面则无此效应.在成骨分化晚期及成软骨分化中两种刺激因素表现出拮抗作用,雌激素可促成骨分化,而压力则表现为促成软骨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6.
患儿男,1个月,弃婴,因咳嗽、发热来院诊治.查体:体温38.4℃,呼吸34次/分,心率120次/分,体质量3.80 kg,体格发育正常,精神反应差,巩膜轻度偏蓝,活动少,手腕部下垂,双肺闻及中量水泡音,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侧腹股沟见2.0 cm×2.0 cm包块,推之可还纳腹腔,肿物内可闻及肠鸣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7.3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68.30%、淋巴细胞比例25.40%、红细胞3.25×1012/L、血红蛋白72.00 g/L、血小板452×109/L.  相似文献   
907.
李汪洋  熊辉 《中国骨伤》2020,33(7):689-692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近些年在骨科研究领域中治疗各种疾病很有吸引力和潜力的种子细胞.因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特性,且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SCs的成骨分化.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MSCs归巢在骨形成和骨科疾病治疗中也起到重要作用.MSCs归巢是指MSCs离开原有的...  相似文献   
908.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中药骨碎补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对Cbfα-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药干预培养细胞的方法,利用骨碎补单味药物与培养基联合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通过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促BMSCs成骨分化能力,通过RT-PCR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Cbfα-1的表达,探讨中药骨碎补促成骨能力的机制。结果骨碎补药物各组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MSCs成骨分化能力及RT-PCR检测Cbfα-1的表达均明显优于空白组及条件培养组(P<0.01),0.002 g/ml药物组优于0.02 g/ml及0.0002 g/ml药物组(P<0.05)。结论中药骨碎补可促进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使Cbfα1的表达加强。  相似文献   
909.
910.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成骨、成脂肪分化时sortilin基因表达变化。方法:从骨髓中分离培养人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型,加入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剂,RT-PCR检测成骨标志骨桥蛋白(Op)和成脂肪标志脂蛋白脂肪酶(LpL)表达,半定量RT-PCR分析sortilin基因随诱导时间的表达变化。结果:①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能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分别表达Op和LpL。②在体外成骨分化过程中,sortilin基因表达第1d开始上调,持续约1周后恢复至原水平;在培养3d时,sortilin基因表达明显上调,与未诱导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③体外成脂肪分化时,sortilin基因表达无明显的改变(P>0.05)。结论:sortilin基因可能参与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节,而与成脂肪分化无关,通过调控sortilin基因的表达,有可能为成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