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009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6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 对24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Twinblock进行矫治.男11例,女13例.通过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评价其矫治效果.结果 矫治后SNA、ANB、OJ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SNB角增大、下颌升支、下颌体长度均有增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安氏Ⅱ类患者在应用Twinblock后,覆(牙合)覆盖减小,(牙合)关系改善,改变患者下颌后缩的面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应用微种植支抗关闭正畸拔牙间隙对下颌垂直向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解放军306医院患者20例,将应用微种植支抗的高角正畸拔牙患者进行5项与下颌垂直位置有关的指标测量,对治疗前后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U1)治疗前后【(33.01±2.43)、(30.70±2.53)mm】垂直向位置变化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上颌第一磨牙(U6)平均压低治疗前后『(23.93±1.99)、(22.78±2.02)mm]垂直向位置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下颌平面角及合平面角(GOGN—SN、FNA、Oc.cp—FH)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种植支抗辅助高角拔牙正畸治疗后,上颌中切牙及上颌第一磨牙呈现一定程度压低,下颌平面角及合平面角减小,下颌产生一定程度逆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热塑成形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的效果。方法  4 5例经多导睡眠图 (PSG)确诊、并符合治疗条件的OSAHS患者 ,用由加热变性的高分子塑料注塑成形的口腔矫治器治疗 ,对比治疗 4周前、后PSG结果 ,并询问主观症状变化。结果 矫治器治疗的客观有效率为 82 %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由 (38± 2 2 )次 /h降至 (11± 9)次 /h ,平均暂停时间由 (2 2± 8)s降至 (15± 11)s,最低血氧饱和度 (SaO2 )由 (72± 11) %提高到 (83± 9) % ,鼾声指数由 (30 4± 10 5 )次 /h降至 (10 8± 113)次 /h ,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值均 <0 0 0 1)。白天困倦缓解。初用时上下颌肌肉有酸痛感 ,多数患者在 3~ 7d后适应。结论 热塑成形口腔矫治器可以作为内科的一个治疗手段 ,效果肯定 ,而且制作简便 ,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曲方丝弓在矫治前牙开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合患者32例进行矫治,矫治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SNA角、SNB角、ANB角、SN-MP角、U6-PP(mm)、L6-MP(mm)、U1-PP(mm)、L1-MP(mm)、U1-SN(mm)、L1-MP(mm)、ODI角、OB(mm)。结果:矫治结束后患者咬合关系良好,覆合覆盖正常,统计学分析上下磨牙呈轻微压低,上下前牙内收,下前牙直立。结论:多曲方丝弓技术能对开合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坐位静息状态下舌肌对不同矢状向和垂直向位置舌力介导器的压力,以初步探索舌力介导器作为一种支抗方式的效用范围. 方法:纳入19例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男4名,女15名,年龄23~33岁) ,分别个体化制作舌力介导器,矢状向测量选取正中线上对应于第二前磨牙远中、第一磨牙远中和第二磨牙远中3个部位,垂直向测量以舌位记录为参考零点,分别测量-3 mm、0 mm和3 mm这3个高度对应于第一磨牙远中处的压力. 所用传感器型号为美国Honeywell公司生产的FSS1500NS,压力校验仪、监测仪以及分析软件由厦门福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制作. 志愿者取坐位,测量舌体处于自然放松状态时的静息压力. 使用Friedman test对矢状向及垂直向各组数据进行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在垂直向上,随着舌力介导器高度增加,压力逐渐增大(P<0. 001),-3 mm、0 mm和3 mm高度的压力均值分别为105. 83 Pa、167. 75 Pa和254. 25 Pa. 在矢状向上,压力由近中至远中逐渐减小(P<0. 001),其均值分别为177. 64 Pa、126. 72 Pa和109. 37 Pa. 结论:舌肌在静息状态下对舌力介导器的压力随基托高度增加而增大,并且由近中至远中逐渐减小,但在实际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效果和舒适度,不宜过高和偏远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正畸联合修复疗法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口腔科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修复,研究组采取正畸联合修复疗法。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功能改善与美观评分、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1.05%(χ~2=14.758,P<0.01)。治疗后研究组咀嚼、吞咽、口语表达及牙齿排列整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18.42%(χ~2=8.296,P<0.01)。结论正畸联合修复疗法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牙齿美观情况,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正畸应力变化下牙龈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及Ⅲ型胶原变化以及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方法: 选取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正畸患者74例,随机分为A组(24例,0 g力)、B组(25例,75 g力)、C组(25例,150 g力)3组。于加力0、4周采集患者部分牙龈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α-SMA、Ⅰ型及Ⅲ型胶原表达水平。在加力后0、2、4周收集龈沟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MP-2、TIMP-2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不同正畸应力与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MP-2、TIMP-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加力2周及加力4周,3组患者龈沟液MMP-2、TIMP-2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加力4周后,3组患者牙龈组织中α-SMA、Ⅰ型及Ⅲ型胶原水平依次升高(P<0.05);不同正畸应力与MMP-2、TIMP-2、α-SMA、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龈沟液TIMP-2、MMP-2表达水平以及肌成纤维细胞表达与正畸应力变化有关,可能在正畸治疗的牙周组织改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Maxillary canine and first premolar transposition is a complicated dental anomaly to treat, especially if the clinician''s goal is to orthodontically move the canine into its normal position. Early diagnosis with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simplifies the treatment of this pathology. This case report describes a patient with bilateral transposition, one complete and the other incomplete, involving the maxillary canine and the first premolar (Mx.C.1P). The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volved the correction of both transpositions. In the complete transposition, the traction was mesial and upward to move the canine into a more apical position with a wider dentoalveolar process for easier crown interchange.  相似文献   
19.
20.
《Journal of Evidence》2020,20(2):101401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mini-implants (MIs) and conventional anchorage appliances used for orthodontic anchorage reinforcement in patients with class I or II malocclusion with bimaxillary protrusion.Materials and Methods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ducted through PubMed, Embase, and Cochrane from inception to July 2018. The following Medical Subject Heading terms were used for the search string: “skeletal anchorage”, “temporary anchorage devices”, “miniscrew implant”, “mini-implant”, “micro-implant”.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ovements of teeth from baseline were used for comparison.ResultsA total of 12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MI group significantly lowered mesial movement of molar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anchorage group (SMD = −1.48, 95% CI = −2.25 to −0.72; P = .0002).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retraction of incisors in the MI group than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SMD = −0.47 mm, 95% CI = −0.87 to −0.07; P = .02).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een in vertical movement of molars (SMD = −0.21 mm, 95% CI = −0.87 to 0.45; P = .52) and incisors (SMD = −0.30, 95% CI = −1.18 to 0.58; P = .5).ConclusionMIs seem to be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conventional anchorage devices in terms of minimizing unintended mesial movement of molars with maximum retraction of anterior tee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